书城文学红楼梦新说
7597300000028

第28章 身在佛门 心恋红尘——也说妙玉(1)

在“金陵十二钗”中,有五位是贾府的小姐,有三位是贾府的孙媳妇或重孙媳妇,有三位是贾府的亲戚;只有一位既不是贾府的主人,也不是贾府的亲戚,既不是小姐,也不是媳妇,而是与贾府毫无关系的尼姑,这就是排在“金陵十二钗”第六位的妙玉。

在大观园的女儿们里,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最令人不解的一个人,她的身上充满着那么多的矛盾让人疑惑: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怎么住着妙玉这样一个出家的女尼?既然已出家为尼,她又为什么不落发而带发修行?一个出家的尼姑,为什么身边还带着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来服侍自己?她出身于怎样的人家?为什么她用的那些“古玩奇珍”连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也未必找得出?出家的尼姑本应该“六根清净”,可她又为什么身在佛门而心恋红尘?

因为《红楼梦》是“断臂的维纳斯”,是一部没有写完的巨著,我们无法看到曹雪芹在八十回以后对妙玉命运的描写,我们只能根据前八十回有关她的文字所提供的线索来进行分析和推测。有的红学研究者认为,妙玉可能是隐匿在贾府里的“坏了事”的皇族的后裔,荣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留了她,贾府的获罪与衰败与她将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这也只是一种没有多少根据的主观猜想,而并非小说文本中有任何客观描写。所以我们只有认真阅读和研究《红楼梦》小说文本本身对栊翠庵这个带发修行的尼姑的实际描写,我们的解读和结论方不至于离题万里。

妙玉是在小说第十七至第十八回大观园建成以后首次与读者见面的,小说先交代了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在梨香院令教习教演女戏。接着,林之孝家的来回:

“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

这段描写,通过林之孝家的介绍,我们得知: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不是普通人家。虽然现在父母双亡,但还是有一定家底的,所以她出家后仍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习俗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出家做僧、道,方能消灾。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不得已皈依佛门,身体才好。可见,她与贾府四小姐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的主动出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她是因为身体不好,为了活命,才被迫出家的,所以她不落发而带发修行,并一直身边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保持着红尘的地位和享受;所以她虽出家为尼,却“六根未净”,身在佛门而心恋红尘。

她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她本欲扶灵回乡的,可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应“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便未回乡。林之孝家的还特别交代了妙玉有两大突出优点:一是“文墨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二是“模样儿又极好”。所以当笃信佛教的王夫人听说以后,便不等林之孝家的说完,连忙说道:

“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贾府得知她的情况,派人接她来,她不来,还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这一方面说明她正如王夫人所说“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仕宦之家的出身,养成了她骄矜傲慢的性格;另一方面,再联系到她师父临寂时的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她说这话,似乎不是一般地感叹和泛泛而说,而是在家乡对“侯门公府以贵势压人”似有过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所以,王夫人特地叫人下个帖子请她,她才进了大观园,寄居于栊翠庵。林之孝家的介绍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但肯定不是一般的“仕宦之家”。因为小说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梅花雪”中,不要说她拿出的给宝钗、黛玉斟茶的“古玩奇珍”,贾府公子小姐们从未见过,就连给宝玉用而被宝玉称为“俗器”的绿玉斗,照妙玉的话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贾府是何等人家?“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连贾府这样的人家也从未有过的东西,可见这些东西之珍贵罕见。而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家恐怕比贾府这样的百代望族还要富贵些吧?然而作者并没有作进一步的交代,脂批也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所以这似乎便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更不可解的是:住在大观园里的人,要么是贾府的少爷(贾宝玉)、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巧姐)、儿媳、孙媳(王熙凤、李纨、秦可卿),要么是贾府的亲戚,(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而妙玉却既不是贾府的主人也不是贾府的亲戚,却住在大观园里;妙玉并非金陵籍贯,却被列入“金陵十二钗”中(在“金陵十二钗”中,只有林黛玉和妙玉不是金陵籍贯)。而且,在“金陵十二钗”中,她的位置还排在了王熙凤和李纨之前,处在第六位,可见她在《红楼梦》中地位之重要。所以,妙玉实在是大观园里的一个特殊人物,或者说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只可惜曹雪芹没来得及写出她后面的故事,因而留给了我们读者许多的迷惑难以解开。

但是,不管怎样,妙玉仍然是作家精心塑造的一个成功的、令人难忘的艺术典型。

她天生丽质,性格清高,不随流俗。林之孝赞她“模样儿又极好”,《红楼梦·世难容》曲词写她“气质美如兰”。她虽为人清高,对“侯门公府,以贵势压人”不以为然,但她颇有素养,礼节周到。当贾母带着刘姥姥及大观园中的孙儿孙女们来到栊翠庵观花赏竹时,妙玉捧盘斟茶,耐心、周到、仔细,尤其是对贾母,显得更是十分殷勤有礼。她虽身在佛门,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栊翠庵的花木被她修理养护得“比别处越发好看”,使得贾母连连赞赏;栊翠庵的梅花格外“有趣”,致令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纨也逼罚宝玉前去“乞讨”一枝。而宝玉乞来的这枝红梅,也确实与众不同:“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这梅花的风姿与风骨,可不正象征着梅花的主人——妙玉那独具的风姿和独特的性格!妙玉的清高还表现在,她在尽到应有礼数之后,就把“老祖宗”贾母撂在了一边,而与黛玉、宝钗到自己住的“耳房”中吃“体己茶”去了;而她奉与贾母的那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因贾母递与了刘姥姥,被刘姥姥沾碰了一下,她便不要了。这表明她不仅蔑视刘姥姥这样的乡下老妪,而且对贾母这样的贵妇人也十分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