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迎挑战把握机遇求发展
我国即将重返《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入关”)世界经济体系,这在航空工业系统内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动和影响。一些企业安于现状,害怕“入关”后的冲击,企望自己的产品被“保护”;一些部门忧心忡忡,担心国门打开,洋货涌入占领国内市场,冲垮了航空工业;一些企业则希望“入关”后,利用多边自由贸易,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这些足以说明,大家都在关心和注视着我国“入关”后对航空工业的影响和要采取的对策措施是什么。这也是进一步振兴航空工业的基本要素。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国际贸易为宗旨的关贸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关贸总协定自1947年缔约以来,至今已有103个成员国,每年调节着世界贸易额的90%。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之一。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为航空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无论从政治上、战略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也对航空工业民品构成(简称民品)严峻挑战。
“入关”后,我国经济将置于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内市场实施保护的“篱笆”被拆除,洋货自由进入我国市场,企业将完全走向国际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我们的企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都将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未雨绸缪、趋利避害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市场经济进程加快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不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难以转换,企业也就无法真正走向市场。这里重点是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要按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精神,尽快研究和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民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应本着“航空产品管住、民品放开搞活,加强宏观控制、微观放开”的原则,在航空航天工业部的统一安排下,加强民品的宏观管理,着重从政策法规、经济手段、信息咨询等方面间接管理好民品的综合统筹、疏通行业渠道、导向(如市场、政策、规划、资金、信息等)服务等工作;要致力于解决目前的厂所分离、企业间产品重复且又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竞争力差等问题,使民品能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新格局参与竞争。同时,各企业要根据《条例》精神,研究和制定贯彻《条例》的具体措施,尽早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国际的标准体系,价格水平、营销惯例组织民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要重视市场的定量预测、技术进步和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来获得客户的信赖等工作,使自己尽快具备走向市场的能力。
二、以“打出去”应对“挤进来”
航空工业经过10多年“军转民”,民品已初具规模,不少产品在国际上获奖、有的产品已经走进国际市场(如食品与包装机械、空调器及其压缩机、注塑机等轻工机械产品、“七五”期间生产的替代进口产品等)。航空航天工业部民品司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的民品最大限度地出口,变替代进口为内销和出口导向相结合,以“打出去”的办法应对“挤进来”,大力发展民品的外向型经济。
三、利用优惠条款,抓紧航空工业民品上台阶的工作
关贸总协定的协商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优惠条款(如:国际收支平衡例外、幼稚工业保护例外、保障条款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减让上的优惠等),我们都可以利用,但问题在于,在利用这些条款对国内工业保护的有限时间内,如何抓紧做好上台阶的工作。
1.要研究市场。应根据两个市场,结合企业的实际,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推动技术进步。
2.民品上档次、上规模尽快形成生产力。据行家分析,“入关”后对我国的机械、电子、纺织、化工等行业的冲击最大。就民品而言,诸如:纺织机械、微型汽(轿)车和大客车、摩托车、汽车零部件、机电类产品等,无论是技术上、质量上、生产规模上在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都难具备与国外产品抗衡的能力;就企业而言,“小而全、大而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工业、大协作”整体作战的规模经济,一些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也难与国外同行同台竞技;目前某些民品在国内虽然还有一定的市场,主要是依靠了高关税和进口审批等行政措施的保护,一旦“入关”,这些产品(如微型汽车等)就难以与国外产品竞争。鉴此,民品司将根据航空航天工业部军民结合体制的统筹规划,集民品的“技、工、贸、金融”为一体,全力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全方位地发展民品,加大对民品项目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以及以产品为龙头发展产业群体优势等重大决策并帮助实施,以加快航空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尽快使民品上技术和质量档次,上效益台阶,形成竞争力。
四、抓紧新产品开发,拓宽民品服务领域
民品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仅以此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很脆弱的,其中就是缺乏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因此,今后民品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领域的开发开拓;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力量,预测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开发生产适应对路的新产品,逐步形成航空工业民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阶梯发展格局。
五、研究和制订民品发展战略
在已经取得的“军转民”成绩基础上,组织力量对民品进行专题研究。本着“巩固、提高、发展”的精神,制订出适应市场的民品发展战略,以指导航空工业的民品发展。民品发展战略拟分两步走:到“八五”末期,着重解决民品在国内市场站稳脚根、争当国内一流产品和企业的问题;“九五”期间大幅度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今后,要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外和沿海资金,大胆地与外商合资办厂;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的筹措资金;民品司也将采取一定的措施广泛筹集资金,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加对民品重大项目的投入,尽快使航空工业的民品步入经济规模的发展道路。
发挥群体优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应是今后民品工作努力的目标,到“八五”末期,力争在航空工业民品中形成3~5个对市场有影响的拳头产品和企业集团,从而带动整个民品的大步发展。
总之,我们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把“入关”的压力变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的功力,加快民品发展,推动航空工业经济腾飞。
(此文由作者于1992年11月与时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民品司副司长张汉声合著)
关于航空工业民品发展迎接“入关”挑战的思考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国际贸易为宗旨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被称为当今调节世界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其主要活动是组织并主持减让关税和消除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政策,使缔约国在关税互减中受益。重返关贸总协定(简称“入关”)之后,我国的经济将置身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格局中,企业将完全走向国际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对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入关”这一新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认真研究和探讨航空工业民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趋利避害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求发展,及时调整和重新部署航空工业民品发展战略,以使我们处于主动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入关”带给航空工业民品的影响和冲击,归纳起来,突出的一点就是:航空工业民品在市场上没有真正形成经济规模的拳头产品,因而在市场上抗冲击能力很脆弱。航空工业民品将经受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要提高航空工业民品的抗冲击力,一方面靠降低产品价格,一方面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与国外产品争高低。因此,航空工业民品若不尽快上经济规模或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都会受到“入关”后的严重冲击,以至于将逐步被挤出市场。研究和探讨航空工业民品“入关”后发展对策,已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本文拟就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与大家商榷。
一、转变职能、转换机制,关键是更新观念
(一)认真贯彻《条例》
由于航空工业民品是在产品经济的模式和影响下进入市场的,因而在思想上观念上和做法上都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重要的就是要破除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职能、转换机制,解决“政企不分”并通过市场调节着重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航空航天工业部机关应按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精神,本着“民品放开搞活,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则,尽快地研究制定有利于航空工业民品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更新观念(尤其是“求稳”和“喂奶”等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职能(变直接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和加强服务职能),真正把国家赋予企业的权力全部放给企业,帮助企业走向市场、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让企业作为独立自主的经营者,按照市场需求去独立地组织营销,按照经济规律去自主地组织联合,在竞争中谋发展。
(二)破除“等、靠、要”思想观念
以往筹措航空工业民品资金的路子不宽,把主要精力放在“等着立项,靠国家支持,要国家拨、贷款”方面。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等、靠、要”的时代将成为历史。航空工业民品要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破除这种“等、靠、要”的观念,到市场去筹集发展资金,树立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积极寻求航空工业民品发展的新途径。
(三)破除“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政的小农经济思想
由于历史的原因,航空工业民品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形成了“自成体系、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这对形成航空工业的整体优势十分不利。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冲击着这种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迫使我们必须尽快从这种不利于发展的思想体系中解放出来,树立扩散、联合,专业化、甘当配角的观念,尽早建立起多种形式的若干个像“嘉陵”、“长安”那样的产业化群体或企业集团。
(四)破除“求稳”的思想
航空工业民品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能力,使得2/3的企业有了支柱产品或重点民品,解决了全行业的吃饭问题,有力地支持了航空产品的科研与生产,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结合型体制的转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可是有不少同志却因此背上了包袱,盲目乐观,缺乏危机感、紧迫感。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求稳”思想观念束缚了航空工业民品上经济规模、参与市场竞争求发展的步伐,使得不少原来是领先的产品逐步被同行甩在后头或被挤出市场,使得有些产品出现萎缩。因此,尽早破除“求稳”思想观念,树立干大事业、发展大科技、开拓大市场的新观念,对航空工业民品上台阶是很有必要的。
二、突出重点,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格局
要提高航空工业民品进入市场的抗冲击能力,重要的就要突出重点,形成支柱产品,尽快走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支柱民品尽快上经济规模台阶,一般民品实现专业化、产业化;二是用现代管理模式指导企业、管理支柱民品和重点民品的生产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