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菲律宾民间文学
7603400000014

第14章 菲律宾民间故事(2)

菲律宾也有天鹅仙女型故事。在希利盖农人故事中,有一个叫做马格波罗托的男子,看到有三个仙女卸下了身上的羽毛外衣在河边洗澡,马格波罗托趁机偷走了一件羽衣。两位姐姐洗完后穿上羽衣就飞走了,最小的仙女马卡娅发现羽衣不见了,就被迫留了下来。这时马格波罗托走上前去安慰马卡娅,把她带回了家。一年后马格波罗托赢得了马卡娅的爱情,两人结了婚,还生了一个孩子。后来有一天马卡娅在屋里的竹筒里,意外地找到了她的羽衣,她便穿上了羽衣重新飞回了天堂。马格波罗托发现妻子不见了,不断四处寻找。他向各处的神灵打探妻子的行踪,终于得到了老鹰的帮助,骑上老鹰的脊背,飞到了马卡娅在天堂里的家。马卡娅的祖母不愿意把小孙女交还给马格波罗托,于是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任务,逼迫着马格波罗托去完成。结果马格波罗托得到了蚂蚁、老鼠、野猪的帮助下,逐一完成了艰难的任务,最终获得了祖母的同意,带着马卡娅从天上重返人间,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在伊戈洛人和班多克人中也都有类似的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是男主人公通过藏起羽衣赢得了仙女,后半部分则是仙女发现羽衣重返天堂,有的故事结尾男女主人公在好友的帮助或神灵的恩典下,重新相聚,有的故事则是仙女定期回到人间探望自己的孩子和丈夫。

菲律宾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童话,在他加禄民间故事中主人公名叫卡兰卡(Carancal),于是据此把该类故事命名为“卡兰卡童话”。这类童话共有三十多个版本,被菲律宾民俗学家范斯勒认为是菲律宾本土的民间故事。卡兰卡出生时只有手掌般大小,但是长大后变得强悍无比,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让他父母苦不堪言,后来因为实在承担不了,父母便想方设法要甩掉他这个包袱。一次是让树砸到他的身上,另一次则是让他跳到鲨鱼成群的河里,但这些都失败了,卡兰卡一次次化险为夷。此时卡兰卡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家中并不受欢迎,就决定离开父母,临走时只带了一把大刀防身。途中,卡兰卡遇到了三个十分强壮的人,卡兰卡将他们一一打败,而后“不打不相识”——又和他们结为好友,一起继续自己的旅程。一路上,卡兰卡和他的伙伴们展现了各种超凡的力量和技艺,每经历完一次冒险,他就能帮一位同伴娶到一位公主。最后就剩他自己还是单身汉,而他的三位朋友都已成为国王。当他终于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之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父母身边,从此和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

(三)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大类。范斯勒称之为“小说式故事”(Novelistic Tales),而在阿尔奈·汤普森(Aarne Thomapson)的《民间故事的类型》和凯瑟琳·布里格(Katherine Briggs)的《不列颠民间故事辞典》中被称为“Novelle”,在斯蒂·汤普森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则被称做“Novella”。这类故事的特点是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叙事性,讲述的是有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现实世界中的生活,代表了民间故事现实性的趋向。生活故事里也会出现奇迹、魔法等一些超自然的因素,但不像魔法故事那样以超自然的魔法力量为核心,故事讲述的主要还是人类的机智和才能,而且讲述者和听众仍会视之为身边真实的事件。

菲律宾有不少“巧女故事”,女主人公依靠聪明才智以弱胜强。比如在《聪明的马塞拉》中,马塞拉聪慧过人,给国王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国王打算让她嫁给王子,但之前先出了三道难题要求她必须解决。第一个难题是要马塞拉用一只小鸟做出12道菜,而马塞拉就给了国王一根针,叫国王把针做成12个汤勺,这让国王意识到这两个要求都是不可能的,只好作罢。第二个难题,国王给马塞拉牵来一头羊,要她卖得6块钱拿回来,但必须还要能把羊一起带回来。马塞拉便剪了羊毛,把羊毛卖了6块钱,并将羊带了回来。第三个难题,国王要她从公牛身上挤出牛奶,马塞拉就告诉国王说她父亲生孩子了,她要去照顾父亲,不能去,于是国王知道自己的要求多么荒唐,终于马塞拉通过了考验。类似的母题还出现在其他一些故事中,比如《伦皮干的故事》中,当国王要求伦皮干让公马怀孕,伦皮干就对国王说他父亲生孩子了,他要回家洗衣服,所以不能去。类似的还有“聪明媳妇故事”,讲的是美丽善良、品德高尚的妻子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好色的觊觎者们诱入圈套,得到了他们的财富,粉碎了他们的企图,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比如,萨马地区的苏禄故事《七个柜子》中,丈夫让妻子去借钱以便他能出门远航去做生意,妻子拿自己作为抵押向苏丹的7个大长官各借了500块钱交给丈夫。还债的日子到了,但是丈夫还没有回来,7个债主纷纷登门,想追求女主角并要进而把她占为己有。女主角开动脑筋,听到门口的敲门声,就哄骗说是她丈夫回来了,然后征得这些坏人的同意,把他们一个接一个锁到了7个柜子里,其实敲门的正是下一个要进门来的债主。结果女主角成功地保护了自己未受侵害。苏丹发现自己的7个大长官不见了,女主角就把7个柜子卖给了寻人心切的苏丹,女主角既免去了债务,又得到了一大笔钱。这时丈夫远航归来也赚了钱,从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些故事中,反面角色常常是各民族社会中的有钱有势的上层,比如苏丹统治阶层的行政长官、伊玛目等,而在一些皈依天主教的平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反面角色有时还是不怀好心的神父。最终强大的坏人在女主人公的智慧面前失败了,体现了民众阶层的反抗精神、幽默诙谐和聪明才智。

(四)宗教教诲故事

菲律宾民间故事通常都有教诲意义,在富有浪漫情调和娱乐性的故事情节中,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旨。宗教教诲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更为明显,与宗教教诲传说类似,都是把天主教的教诲作为主要内容,在传统的民间故事的基础之上,借用了天主教的教义、人物和宗教传奇,既宣传菲律宾各族人民都共同认同的传统伦理与道德,又带有浓郁的外来天主教文化的因素,成为了天主教宗教思想宣传的一部分,集中体现了西方外来文化对于菲律宾本土文化的影响。菲律宾民俗学家范斯勒认为:

“关于本地圣人的故事和传说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得到,其中一些的确是受到了(菲律宾)群岛内外的一些文化的影响,但大部分,据我所知,完全独立地隶属于每个不同的当地文化。”相信命运并且相信命运不可改变,在皈依天主教的菲律宾民族中是重要的精神信条,于是在他们的民间故事中,有不少是宣扬这一思想的。在各种讲述命运这一主题的故事中,集中宣传的都是“前定”的思想,即命运注定了一切,命运的进程不可动摇。比如故事《国王的梦》中,国王梦到他的女儿将会嫁给一个穷人的儿子,而这户人家就是曾经给国王提供过住宿的那一家。国王醒来便下令找到这家人,并且杀死这个孩子,但这个孩子侥幸活了下来,并且让国王的梦最终真的应验了,他经过一番曲折,终于娶走了国王的女儿。在故事《命运》中,一位老妇人对一个有钱人预言说,有个又穷又脏的卖鱼姑娘,他曾遇见过这个姑娘,而且将来会把她娶回家。那个有钱人不信,以后尽力避免事情的发生,他刺伤了卖鱼姑娘,并把她丢进了河里,想害死她。但是姑娘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最终还是和那个有钱人结了婚。

告诫人不要贪婪是教诲故事中的常见主题,故事用贪得无厌的坏人作为反面教材来宣传传统伦理道德。在《贪婪的故事》中,两个朋友在一棵树下偶然发现了一袋金子。虽然表面上两个人商议金子一人一半,但这两人都贪得无厌,心里都盘算着如何把对方害死而后自己独吞整袋金子。于是,一个人把尖刀藏在袋子里伺机行凶,另一个人则在对方吃的米中下了毒。后来藏刀的人用刀杀死了对方,但他自己紧接着也被毒死了。与此类似的故事曾出现在印度的《五卷书》里,它和英国《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赎罪者的故事》、我国藏族的《三个喇嘛的私心》以及宋朝《可书》中汉族的“天宝山三道人”故事非常相似,说的都是几个贪婪的人为了独占财宝,相互策划了一系列的谋害,结果都是同归于尽。

尊老敬老也是教诲故事中常见的主题,在菲律宾的敬老故事中,常常是主人公最终受到了宗教信仰或伦理道德的启示而觉醒和忏悔,从而告诫人们不孝敬年老的父母将没有好下场。比如他加禄人、班加诗兰人、比科人中流传着类似的《不孝的儿子》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子和他的妻子嫌父亲年老碍事,决定要把父亲赶走,于是男主人公就将父亲背到了森林里,绑在一棵树上,这时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父亲也曾对自己的爷爷做过同样的事情。于是他便以此为戒,将父亲解开带回家来,从此服侍他安度晚年;或者男主人公年幼懵懂的孩子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是等男主人公年老之后自己只会分他半块毛毯或者只给一个木碟子,从而让主人公意识到子女不孝很可悲,最终主人公觉醒了,不再残忍地对待年迈的父母,把父母接回家好好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