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对于一个人来说,语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儿童3~6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此阶段家长要多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孩子多听故事,还要多讲故事,多编故事,有意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要多让孩子接触社和大自然,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内容,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多是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反之亦然。
孩子可以达到的语言能力
1.逐步掌握正确的发音,纠正语病。
2.逐渐会用较完整的句子回答大人提出的问题。
3.学会4~6首儿歌,每首6~8句,每句6~8个字。能说出由十几个字组成的句子,句子较前完整,用字总数达1500个左右。
4.能精神集中地做作业15~20分钟,逐渐学会复述故事。
如何训练孩子的感官能力
感官能力是孩子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家长而言,培养孩子的感官能力是很重要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要训练幼儿的感官能力,在其他感官被屏蔽的情况下训练,效果会更好。如在进行某个游戏时,要故意依靠“摸”去锻炼孩子触觉的灵敏度;闭上眼睛后依靠感觉去判断空间地理位置,以锻炼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
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
想让孩子更聪明吗?对他进行一些逆向思维的训练吧!逆向思维即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在5~6岁时,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起来了,这为他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了。对5~6岁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和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如何看待孩子思维的幼稚性
孩子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总是试图尽力地去理解周围的一切,并创造性地加以发挥。因为年幼,这些“试图”显得很幼稚,但却是孩子走上人生舞台的起步。大人不应该笑话孩子的这种行为,而应鼓励他大力发挥自己思维的想像力。
猜谜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猜谜就是通过谜面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说出谜底。由于在猜谜活动中需要对谜面进行分析、判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猜谜是一种较好的益智活动。
那么,父母怎样通过猜谜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呢?
选择的谜语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或者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要想通过猜谜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智力,选择好谜语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的谜语太深,孩子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易猜着,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猜谜的信心,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不利的。
在猜谜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在猜谜时积极思考,促进孩子思维发展。
有的谜语孩子不能一下子说出谜底,这时父母不能把谜底直接告诉孩子,而要对孩子进行适当地启发,鼓励孩子思考,从而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如谜语“紫色叶片紫色树,紫色树上开紫花,开了紫花结紫果,紫果个个盛芝麻”,谜底是茄子,如果孩子一时未猜中,父母可启发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平时吃的蔬菜中有哪些是紫色的,如茄子、扁豆,待孩子说出后,再让孩子根据谜面提供的信息选择其中之一。
鼓励孩子自编谜语,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孩子学会了猜谜语后,父母还要鼓励孩子根据物体的特征、用途等来编一些谜语,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自编的迹语会不成句,或者没有节律,这时父母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帮助孩子进行修改,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首先,要培养孩子有意记忆。例如,家长带孩子上街,或者去公园,事先都可以对孩子提要求,要求他们把看到的或听到的回家后通过回忆说出来。只要家长在要求孩子记忆某一事物之前,明确地提出识记目的、任务,事后又善于帮助孩子回忆,孩子的积极性就很高,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把所见所闻告诉你。这样培养记忆,效果十分明显。
其次,运用重复的方法,巩固和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对幼儿尤其适用。在采用重复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忆时,也应该讲究方法。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即短时间内一下子遗忘很多,往后则越来越少。因此,平时要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就是在孩子刚学了新的知识之后,要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晰的时候,及时加以巩固,不能等遗忘了再巩固。而且重复的间隔时间也要由近逐渐拉长。
再次,给孩子记忆的材料要具体形象。幼儿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为主,对于他们感兴趣或激起情感的事物,能自然而然地记住,记忆也比较牢固。另外,由于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善于运用语词记忆。因此,在帮助孩子记忆的活动中,家长除了要使记忆材料具有直观性、鲜明性之外,还需要配以适当的语词说明。在关键的地方,更要在语调上加以强调,以使活动直观形象与语词在孩子的记忆中相互作用,充分引起他们的无意识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最后,要培养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于孩子的经验少、理解力差,所以幼儿的记忆方式是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但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因此,我们应当更注意孩子意义识记的培养。例如,在教孩子背儿歌时,首先应该让孩子了解儿歌的内容,可以把儿歌串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再通过提问和讲解让孩子理解儿歌中的关键词语,把要求孩子记忆的内容同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尽量联系起来。这样,孩子就能很快记住这首儿歌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与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共同构成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如果说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加工厂,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门岗,记忆力是思维活动的仓库,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那么观察力就是智力活动的侦察员。
要善于在生活中因势利导:你可以鼓励孩子观察糖能否继续长大;你还可以让孩子观察糖是如何变小的,最后又是如何化没的;你更可以把别的东西放到水中引导孩子观察,让孩子明白“不但糖能‘长大’,别的东西同样能‘长大’”,使孩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怎样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
关心宝宝的潜能发展,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如果父母不适当地对待宝宝的艺术潜能,就有可能把它扼杀在摇篮中。以下是培养宝宝艺术潜能时父母需注意的。
不要将宝宝的艺术潜能简单定位。即使宝宝表现出扭扭唱唱或涂涂画画,也不能简单地推断说宝宝的艺术兴趣点就在画画或唱歌上。在宝宝的早期发展中,兴趣点有可能是多方面的,过早地、简单地把宝宝的艺术表现定位在某个方面,往往会造成宝宝的片面发展。
重在艺术的审美体验。许多父母往往注重宝宝能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等;有的甚至过早追求过级考证。这些不仅不利于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而且也容易使宝宝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艺术潜能,要培养宝宝对审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这些生动的、活的审美源泉,可以激发宝宝内在的艺术潜能。
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
音乐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儿童的感情共鸣,儿童最早接受教育就是从感受音乐开始的。那么,怎样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呢?
感知觉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时要及早重视孩子的感官训练。如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耳朵听听周围的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还可让孩子模拟其熟悉的音响节奏。如小鸭叫,青蛙叫,汽车、火车的笛声等,并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动作把对节奏的感受和反映表达出来。让孩子拍拍手,跺跺脚,说一说,敲一敲,培养孩子的眼、口、耳、手、脚的协同配合。
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借助于歌曲对儿童强烈的感染力,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孩子在听听唱唱中不知不觉地丰富词汇。可以让孩子欣赏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乐曲,让孩子用听觉辨别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同时还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编故事的环境,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如欣赏钢琴曲“小鸟捉虫”,孩子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出自己喜欢的,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从中促进语言的发展。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幼儿的思维是随着语言的掌握而发展起来的。家长在教孩子唱歌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熟练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编,填上自己想唱的歌词,并配上与歌词相适应的动作,以达到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另外,家长可通过让孩子欣赏多种性质的音乐发展思维。如选择快乐活泼的,抒情优美的,热烈欢快的,雄壮有力的……各种不同的乐曲,启发孩子根据音乐的不同性质用动作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通过欣赏乐曲“龟兔赛跑”,使孩子能正确判断哪些音乐是描写小白兔的,哪些音乐是描写乌龟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听音乐前,通过看图书,听故事等,让孩子对小兔和乌龟的特征有所了解。当听到单簧管在高音区演奏出欢快跳跃的旋律时,孩子能把对小兔子形象的视觉记忆和音乐所表达的旋律联系起来。同样孩子也能把大管在低音区演奏的节奏缓慢平稳的旋律和视觉记忆中的乌龟联系起来。在整个过程中调动孩子各种感官的积极活动,并通过对事物的分析、联想,形成思维的判断。
打击音乐可刺激儿童智力发育
专家表示,每天让婴幼儿接触打击乐,可使孩子有节奏地运动,同时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发育。让孩子随着音乐拍打身体部位,有助于宝宝建立并发展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增加宝宝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
儿童健康教育专家表示,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懂得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用“叮咚”表达闹钟报时,用“砰”表达关门等。每天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打击乐,能有效增进宝宝对节奏感的认识和协调能力,促进宝宝在体能、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专家指出,随意的拍手、跺脚和拍打身体各部位可以演奏不同的节奏,同时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所以专家建议父母每天和宝宝做拍打身体的游戏,以鼓励宝宝去拍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丰富宝宝的音乐体验。
如何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
选择合适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孩子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合作等品质,形成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运动时,父母应和孩子共同制定运动计划,如每天完成一定的运动量,所定目标要切合实际,让孩子可以达到即可。每隔一段时间要评价一下完成情况,如果孩子完成较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孩子觉得有成就感。此外,父母要告诉孩子,运动精神不单体现在英勇拼搏方面,还表现在礼貌和友善之处,真正的赢家属于那些顽强拼搏、奋发向上、永不服输,既捍卫自己的尊严、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要激发孩子的志气和理想
父母给孩子确定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后,就要鼓励孩子去实现目标。目标明确可行,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更应注意的是,在孩子前进的路上,父母要用语言、体态、行动一次次地鼓励孩子追求目标的志气,为孩子的顽强拼搏提供动力。同时要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一旦孩子养成了自信、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长大要做大事的志气和气概,孩子长大后就能克服艰难困苦。
成功与挫折并存
拼搏往往与困难结合,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磨难时,作为父母要对孩子说:“跌倒了,爬起来!”“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孩子就会从苦难中奋起。
在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时,也要结合所遇的挫折与困难进行教育。如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总结克服困难的历程,让孩子把克服困难与取得成功联系起来,为自己的顽强作风和拼搏精神感到骄傲。
孩子多劳动可增强大脑发展
4~6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从事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了。通过这些劳动活动,能使孩子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初步掌握最简单的劳动技能和技巧,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孩子大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