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第2版)
7614900000013

第13章 施灸常用穴位的定位与主治(6)

会阴(交会穴、络穴)位于阴囊(女子阴唇后联合部)与肛门之间,会阴部正中即是。功用: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小便不利、痔疮、脱肛、遗精、阳痿、阴茎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阴道炎、阴部痒痛、多汗、肛门瘙痒肿痛、遗尿、溺水昏迷、淋病、癃闭、不射精、闭经、昏迷、癫狂、先天性腰骶椎裂引起的排尿困难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中极(募穴、交会穴)位于肚脐中心下4寸。功用: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阳痿、遗精、遗尿、疝气、癃闭、早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小腹胀痛、阴肿、外阴瘙痒、经闭、肾炎、水肿、腹膜炎、淋病、睾丸炎、膀胱括约肌麻痹、子宫痉挛、子宫内膜炎、输卯管炎、子宫不正、胎衣不下、白浊、积聚疼痛、痛经、小便频数、不孕症、阴囊湿疹、阴部痛、外阴及肛门瘙痒、尿路感染、产后宫缩痛、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关元(募穴、交会穴)位于肚脐中心下3寸处。功用: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腹痛、胃下垂、遗尿、遗精、阳痿、泄泻、脱肛、痢疾、尿道炎、膀胱炎、崩漏、经闭、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外阴瘙痒、月经不调、不孕症、产后恶露不止、癥瘕、胎衣不下、肾炎、附睾丸炎、淋病、前列腺炎、尿频、癃闭、结核病、尿血、虚脱、神经衰弱、中风脱症、虚劳冷惫、赢瘦无力、霍乱吐泻、疝气、便血、早泄、糖尿病、眩晕、休克早期、呃逆、反胃、尿路感染、乳糜尿、肠逆蛔虫症、衰老、精于缺乏症、不射精、肥胖症、盆腔炎、脱发等。灸法:艾炷灸7~10壮,艾条灸15~30分钟。

石门(募穴)位于肚脐中心下2寸处。功用: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水肿、吐血、阑尾炎、肠系膜炎、疝气、小腹痛、泄泻、痢疾、遗尿、癃闭、癥瘕、经闭、滞产、崩漏、赤白带下等。灸法:艾炷灸7~15壮,艾条灸15~20分钟。妇女禁针灸。

气海位于肚脐中心下1.5寸处。功用:补肾培元,益气和血。主治:腹痛、泄泻、遗尿、遗精、阳痿、脱肛、痢疾、胃脘痛、胃下垂、神经衰弱、疝气、便血、慢性腹膜炎、癔症、小儿发育不全、慢性阑尾炎、月经异常、赤白带下、崩漏、闭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绝、绕脐绞痛、便秘、虚劳、虚脱、癥瘕、四肢无力、水肿、脘腹胀满、水谷不化、泄痢不禁、癃闭、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臌胀、麻证、神经衰弱、精于缺乏症、肠麻痹、呃逆、衰老、不孕症、肥胖症、脱发等。

阴交(交会穴)位于肚脐中心下1寸处。功用: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小腹痛、绕脐绞痛、疝气、阴部湿痒、崩漏、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产后贫血、不孕症、阴汗、湿痹等。灸法:艾炷灸7~1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神阙位于肚脐中心处。功用:培元固本。主治:胃脘痛、泄泻、脱肛、虚脱、痢疾、水肿、中风脱证、尸厥、腹痛、休克、四肢厥冷、肠鸣、臌胀、小便不利、尿失禁、淋证、便秘、不孕、急慢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肠结核、肠粘连、消瘦、衰老、面色萎黄、荨麻、干燥综合征、晕动病、面部黄褐斑等。灸法:大艾炷隔盐(或姜、蒜及药饼)灸5~15壮,艾条灸20~30分钟。孕妇慎用,禁针。

水分位于肚脐中心上1寸处。功用:和中理气,分利水湿。主治:胃脘胀痛、腹臌胀、腹水、腹胀痛、绕脐痛、小便不利、泄泻、癃闭、反胃、水肿、肠鸣、脱肛、寒中、饮食不下、肾炎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孕妇禁灸。

下脘(交会穴)位于肚脐中心上2寸处。功用:和中理气,消积化滞。主治:胃脘痛、呕吐、肠鸣、腹胀、腹痛、痞块、消化不良、胃扩张、胃痉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呃逆、痢疾、完谷不化、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扭转、贲门痉挛、食管癌、急性胰腺炎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孕妇禁灸。

建里位于肚脐中心上3寸处。功用:和中理气,消积化滞。主治:胃脘痛、呃逆、呕吐、腹胀痛、水肿、消化不良、腹膜炎、腹膜痉挛、肠鸣、泄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中脘(募穴、交会穴、八会穴)位于肚脐中心上4寸处。功用:调理肠胃,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泄泻、消化不良、呃逆、胃下垂、咳嗽、哮喘、痢疾、黄疸、疳积、阑尾炎、痞块、便秘、癫癎、失眠、神经衰弱、胃溃疡、肝炎、胆囊炎、食积、癔症、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食欲缺乏、霍乱、肥胖症、反胃、吞酸、纳呆、肠鸣、便血、虚劳吐血、头痛、惊悸、怔忡、脏躁、精神分裂症、尸厥、惊风、产后血晕、臌胀、胃扭转、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失眠、肝炎、早期肝硬化、食管癌、消瘦、慢惊风、荨麻疹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上脘(交会)位于肚脐中心上4寸处。功用: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主治:胃脘痛、呃逆、呕吐、腹泻、腹胀、腹痛、黄疸、水肿、痞块、癫癎、消化不良、吐血、急性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食欲缺乏、疝气、寄生虫病、小儿惊风、癔症、反胃、痢疾、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贲门痉挛、急性胰腺炎、食管癌、痫证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巨阙(募穴)位于肚脐中心上6寸处。功用:和中降逆,清心化痰。主治:膈肌痉挛(呃逆)、胃痉挛、腹直肌痉挛、呕吐、胃溃疡、心外膜炎、心悸、胸膜炎、支气管炎、胸满胀痛、黄疸、噎膈、癔症、心慌、心痛、急性胃肠炎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鸠尾位于中脘穴上3寸处。功用:和中降逆,清心化痰。主治:心绞痛、心悸、支气管炎、喘息、腭扁桃体炎、急性胃炎、癫癎、胸满胀痛、胃脘痛、呃逆、呕吐、癔证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膻中(募穴、交会穴、气穴)位于两乳头之间凹陷中。功用:宽胸理气,宁心化痰。主治:咳嗽、哮喘、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噎膈、乳汁少、呃逆、痰迷心窍、乳腺炎、肺脓疡、心动过速、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心脏病、咳唾脓血、心烦、气喘、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乳腺增生、食管炎、食管痉挛、梅核气、肺结核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天突(交会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处。功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利咽开喑。主治:胸痛、咳嗽、哮喘、肺脓疡、咯血、呃逆、呕吐、噎膈、咽喉肿痛、中风、食管炎、暴喑、甲状腺肿大、百日咳、梅核气、瘿气、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痉挛、食管癌、声带疾病、神经性呕吐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廉泉(交会穴)位于结喉上方凹陷中。功用:通利咽膈,清热化痰。主治:舌下肿痛、中风、舌强不语、舌弛缓、口腔炎、流涎症、瘿气、舌根麻痹或挛痛、支气管炎、喘息、暴喑、咽喉肿痛、呕吐、吞咽困难、咽喉炎、腭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舌肌麻痹、声门肌痉挛、声带疾病、软腭麻痹、梅核气、聋哑、癔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承浆(交会穴)位于下嘴唇之下,唇间正中凹陷中。功用:清热散风,开窍醒神。主治:下牙痛、龈肿、口噤不开、口疮、面肿、口眼喎斜、中风昏迷、休克、惊风癫癎、癔症、口腔溃疡、半身不遂、糖尿病、疝气、头项强痛、小便赤黄、面神经麻痹、流涎症、癫狂、口唇部疾病、口唇皲裂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督脉经穴本经起于长强,终于龈交,共28个穴位。

长强(交会穴、络穴)位于尾骨与肛门之间处。功用:培补下焦,清热利湿。主治:痔疮、泄泻、痢疾、脱肛、便秘、阳痿、遗精、癫癎、惊风、便血、子宫脱垂、阴痒、腰骶强痛、阴囊湿疹、慢性淋病、精神分裂症、瘈疭、脊强反折、癃闭、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遗尿、肛裂、破伤风、肛门瘙痒、前列腺炎、引产等。灸法:艾炷灸5~10壮,艾条灸5~10分钟。

腰俞位于第4骶骨下凹陷中。功用:培补下焦,清热利湿。主治:泄泻、痢疾、脱肛、痔疮、遗尿、遗精、月经不调、闭经、腰骶痛、淋病、下肢瘫痪、便秘、便血、癫癎、腰椎间盘突出症、肛门瘙痒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命门位于第2腰椎下凹陷中,与肚脐相对应。功用:温肾壮阳。主治:遗精、阳痿、水肿、遗尿、耳鸣、头痛、腰背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子宫内膜炎、手足冷痛、下肢麻痹、脊髓疾病、恶寒发热、疝气、淋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尿频、泄泻、早泄、习惯性流产、五劳七伤、头晕、癫癎、惊恐、脊髓炎、腰椎肥大、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贫血、糖尿病、硬皮病、荨麻疹、盆腔炎、不孕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阴部湿疹、皮肤肿瘤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腰阳关位于第4腰椎下凹陷中。功用:壮腰补肾,舒筋利节。主治:遗精、阳痿、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下肢麻痹、膝关节炎、脊髓炎、疝气、慢性肠炎、便血、闭经、淋浊、痔疮、小腹痛、盆腔炎、产后宫缩痛、前列腺炎、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腰椎肥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膀胱麻痹、尿崩症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脊中位于第11胸椎下凹陷中。功用:益肾强脊,调理胃肠,健脾化湿。主治:黄疸、泄泻、痢疾、痔疮、便血、脱肛、小儿疳积、腰背强痛、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肛门瘙痒。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筋缩位于第9胸椎下凹陷中。功用:镇惊息风。主治:脊背强痛、癫癎、癔症、胃脘痛、小儿惊风、胃痉挛、腰背神经痛、失声、神经衰弱、强直性痉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至阳位于第7胸椎下凹陷中,约与肩胛骨下角平齐。功用:宽胸利膈,清热化痰。主治:脊背强痛、膈胁胀痛、咳嗽、哮喘、疟疾、热病、黄疸、胃脘痛、消化不良、肠鸣、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腹痛、脊强身热、心绞痛、心律失常、肝炎、胆道蛔虫症、疔疮、银屑病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神道位于第5胸椎下凹陷中。功用:清热息风,宁心化痰。主治:脊背强痛、心悸、咳嗽、哮喘、疟疾、热病、神经衰弱、小儿惊风、头痛、颊颌炎、下颌骨脱臼、肋间神经痛、癔症、伤寒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身柱位于第3胸椎于凹陷中。功用:清热散风,扶正祛邪。主治:外感身热、咳嗽、哮喘、疟疾、脊背强痛、癫癎、癔症、神经衰弱、惊风、感冒、脊髓疾患、小儿夜啼、癫狂、疔疮、发背、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百日咳、精神分裂症、维生素D缺乏病、风湿性心脏病、银屑病、面部黄褐斑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陶道位于第1胸椎下凹陷中。功用:清热散风,扶正祛邪。主治:头、颈、肩胛肌痉挛及神经衰弱、癔症、间歇热、感冒、外感热病、身热汗不出、疟疾、咳嗽、哮喘、脊背强痛、癫癎、小儿惊风、结核病发热、骨蒸盗汗、肺结核、精神分裂症、湿疹、银屑病、痤疮、雀斑、黄褐斑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大椎(交会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凹陷中。功用:清热散风,扶正祛邪。主治:感冒、外感热病汗不出、疟疾、咽痛、咳嗽、哮喘、头痛、项强、胸痛、呕吐、脊背拘紧、癫癎、癔症、疔疮、暑热、软骨病、贫血、神经衰弱、毛囊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落枕、骨蒸盗汗、视网膜出血、肺气肿、肺结核、鼻出血、角弓反张、精神分裂症、五劳七伤、虚损、神疲乏力、中暑、霍乱、风疹、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肝炎、黄疸、血液病、白细胞减少、脑炎、脑脊髓膜炎、咽炎、淋巴结炎、腭扁桃体炎、乳腺炎、乳腺增生、发际疮、丹毒、静脉炎、荨麻疹、颈椎病、湿疹、银屑病、痤疮、面部黄褐斑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脑户位于枕骨粗隆(后脑勺)上缘凹陷中。功用:清头散风。主治:头痛、项强、眩晕、癫癎、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中风、中耳炎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百会(交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边与枕骨粗隆之间凹陷中。功用: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主治:中风昏迷、口噤不开、尸厥、角弓反张、头痛、眩晕、鼻窟、耳鸣、耳聋、健忘、失眠、癫癎、癔症、小儿惊风、脱肛、遗尿、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痔疮、发际疮、子宫脱垂、头发早白、高血压、低血压、休克、抑郁症、眼睑下垂、舞蹈病、精神分裂症、鼻炎、鼻窦炎、脚气等。灸法: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