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第2版)
7614900000055

第55章 眼科疾病(1)

睑腺炎

睑腺炎中医称土疳、土疡,俗名偷针眼。是一种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性眼病。

【病因】

多因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或由风热毒邪外侵胞睑;或过食辛辣之物,热毒蕴积脾胃,以致气血凝滞,风邪热毒上攻,壅阻眼睑皮肤经络之间而发病。

【症状】

眼睑边缘有局限性硬结之初起形如麦粒,微痒微肿,继之焮红肿痛。轻者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经过3~5日后于眼睑缘的毛根,或睑内出现黄白色的脓点,自破而愈。若发生睑内脓点,久不破溃,遗留肿核者,则称胞生痰核,需按痰核处理。

【疗法】

配穴方一在患者胸椎两旁及肩胛附近寻找皮肤异点(即反应点),其形如粟粒、色红或棕褐色,如果未找到皮肤反应点,则取相当于膏肓俞穴部位。

灸法:用灯火灼灸,嘱病人坐在靠椅上,暴露背,选好部位,常规消毒后,取灯心草一段(约3寸长),蘸以香油或其他植物油约1cm,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爆灸,此时常可听到啪的一声响,叫作一燋。灸处有小块灼伤应保持清洁,防止感染。一般于5日左右灸处结痂开始脱落。每穴只灸1燋,间隔4~5日灸1次。

主治:睑腺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50例,痊愈44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达100%。

配穴方二取阿是穴(患处)。

灸法:用艾炷隔核桃皮壳灸。灸器制作与施灸方法:以圆形核桃壳作为施灸隔物,另将铁丝弯成眼镜框形,再用胶布缠绕以便隔热;并在鼻托处固定一艾条铁丝架,向前水平伸出,弯至双眼正中位置。施灸前先将核桃壳放入开水浸泡的菊花液中10~20分钟,取出后将核桃壳半圆球面朝外,套在患侧眼镜圈内给患者戴上。患侧灸架上插1寸艾条,点燃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2段,以患处有温热感为宜;过烫可调节眼镜框与眼的距离,注意防止艾灰落于面部。

主治:睑腺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50例,全部有效。无硬结形成的早期睑腺炎,一般施灸1~3次可愈;已形成明显硬结的吸收较慢,病程稍长,少数病变进入化脓期者,经灸治破溃出脓后可愈。同时我们观察到,施灸多次的核桃壳,不如新的疗效好。灸治此病50例,痊愈43例(施灸1~3次痊愈30例,4~6次12例,6次以上1例),其余7例也均有明显好转,自觉症状消失。疗效快,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配穴方三主穴:合谷、曲池、太阳、外关、内庭。配穴:外感风热者,加风池;脾胃积热者,加足三里;有发热者,加大椎。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或4穴,各灸20分钟,每日灸1或2次,直至治愈为止。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取双二间穴,以米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上,着肤直接灸,各灸3~5壮,灸时使每炷艾火自然熄灭,不可用手按灭。一般睑腺炎未成脓者施灸1或2次即可消肿止痛;肿大成脓者施灸1或2次脓即溃出而获痊愈。③用灯火灼灸,灸治方法,取方同配穴方一。④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3或4穴,将蒜片置穴上,上置黄豆大艾炷,各灸5~8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睑腺炎。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一般1~5次可愈。

结膜炎

结膜炎一般分为流行性结膜炎,急、慢性结膜炎和泡性结膜炎四种。属中医学的天行赤热、天行赤眼、暴风客热、暴发火眼和目赤、金疳等病范畴。是一种常见多发眼病,且多具有传染性。

【病因】

流行性结膜炎多因肺经郁热加之感染时气邪毒所致或由传染而起。急性结膜炎,多因细菌感染引起或风热外袭所致;慢性结膜炎多因急性未能彻底治愈,或感受湿邪郁困,脉络受阻所致;或由烟尘刺激,视力疲劳,屈光不正,饮酒过度,睡眠不足等原因所诱发。泡性结膜炎多由肺经燥热或肝经实火,复受风邪,风热搏结于目所致。亦有脾胃虚寒运化失调,寒邪上注于目所致。

【症状】

流行性结膜炎多见白睛忽然红赤,疼痛羞明流泪,生眵;急性结膜炎多见白睛突然红赤,流泪刺痒,羞明涩痛,甚则白睛肿胀,胞睑水肿,眼痛剧烈;慢性结膜炎,多自觉眼痒,刺痛而有异物感,热感,干燥多瞬,眼易疲劳,常夜间加重;泡性结膜炎初起仅有异物感,羞明,流泪,稍有疼痛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患侧耳背上三角窝处,对光反射可见一条明显的小血管向耳背部分叉,在血管上部和分叉处各取一点,以圆珠笔做一记号。

灸法:用灯火灼灸,在所取部位上用75%乙醇消毒后,取灯心草1根,蘸上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对准记号,每点各灼灸一下。

主治:急性结膜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①疗效:一般灼灸1次,最多2次即愈,效佳。②注意事项:灯心草一端蘸油时,一般只蘸0.5cm左右,过长或过短都不宜。每点灼1次,可闻及一声清脆的啪声;若无啪声,应重灼一下,但不宜超过3次,以免灼伤皮肤。应保持灼处皮肤清洁,当日内不宜洗澡,灼处有水疱,如不慎擦破,可涂搽甲紫溶液。一般灼后当日取效,若无效时,第2日可重灸1次。

配穴方二主穴:合谷、太阳、外关、风池、内庭。配穴:若头目痛甚者,加太冲;目赤、痛甚者,加腋门;兼有腹胀、便秘、胁痛者,加支沟、天枢。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根据辨证,每次取2或3穴,各灸20分钟,每日灸1次;②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2或3穴,取蒜片放在穴上,上置枣核大艾炷,点燃施灸,各灸5~10壮,每日灸1次。

主治:结膜炎。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

配穴方三取耳尖穴(双),足窍阴(双)。

灸法:用灯火灼灸,每次交叉各取1穴,病重者全取,用灯心草1根(约3寸长),一端蘸油,对准穴位,迅速地各灼灸一下。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结膜炎。

附记:笔者经验。屡用效佳,一般1或2次即愈。

角膜炎

角膜炎一般分为树枝状角膜炎和浅层点状角膜炎(或称病毒性角膜炎)两种。前者常继发于热病之后;后者常发生在春秋季节,且具有传染性。在临床上均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前者与中医学的风轮下陷翳相类似,后者与聚星障颇相类似。

【病因】

树枝状角膜炎常为单纯病毒感染引起,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等热病之后。多因肺阴不足,津液缺少,风邪侵目;或肝火内炽,外受风邪,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或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寒邪凝滞,阳气下陷;或脾胃失调,风邪易侵,邪火上乘于目所致。浅层点状角膜炎,多因肝胆内热,风邪外侵,与热相搏,上攻于目;或肾阴亏损,寒邪上注于目;或阴虚肺热,虚火上乘所致。

【症状】

自觉头痛,羞明流泪,眼痛。初起风轮生翳下陷,始为一白色弯曲细线条状,继则生枝,如树枝状,枝为窄沟,顶端为点状溃疡,白睛红赤。病程缓慢,且易复发为树枝状角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初起羞明流泪,眼痞疼痛,结膜红赤,角膜中央部有细颗星翳,色灰白(即灰白星点),或散或紧。星点不破溃,不作脓,日久不退者。点的形状,多数呈椭圆形或纺垂形,其数可有一二个到数十个之多。

【疗法】

配穴方一太阳、合谷、阳溪、足三里、光明、肝俞。

灸法:①用温针灸,根据辨证每次取2或3穴(常选太阳、合谷、足三里),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②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1或2穴(常选阳溪穴),将蒜片放在穴上,上置黄豆大小之艾炷,点燃施灸。左眼痛灸右侧穴,右眼痛灸左侧穴,双眼痛灸双侧穴,每次灸4~6壮,每日灸1或2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主治:角膜炎。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皆效。

配穴方二太阳、翳明。

灸法:用艾条雀啄灸,在上述穴位上各灸5~10分钟,灸至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角膜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奇穴疗法》。屡用有效。

配穴方三太阳、四白、合谷、阳谷、至阴、百会、太冲、肝俞、足三里。

灸法:①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2~4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③用灯火灼灸,可在患侧阳谷、阳溪、至阴穴各灼灸一下。隔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角膜炎。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验之临床多效。

迎风流泪

迎风流泪是一种不由自主地经常有眼泪流出的眼病,风吹后更加厉害,年老患者较多。

【病因】

多因肝肾阴虚,肾气不纳,外受冷风刺激所引起。

【症状】

眼睛不红不肿,一遇风吹,眼泪直流,且泪水清稀不黏稠,入冬流泪加重,脉沉而无力,尺脉尤弱或沉弦细。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肝俞、肾俞、脾俞、中极、足三里。配穴:腰酸者,加臀俞;膝软者,加膝眼;纳差者,加建里;视物不清者,加行间、翳风。

灸法:①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4或5穴,各灸5~1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迎风流泪(冷泪症)。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主穴:脾俞、肾俞、膏肓俞。配穴:耳鸣、耳聋甚者,加太溪;目视不明者,加养老;阳气不足、畏寒肢冷者,加三阴交、脾俞、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