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者》·卷首语
7619700000020

第20章 一笑而过(2)

看来我没有力气游到木筏那里了。我回头看看湖岸,但离岸边的距离也不近。

我太蠢了,贸然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我需要休息,但根本没办法停下来,因为我会沉下去。

我太年轻了,不能就这样死去,特别是不能因为一个愚蠢的决定而丧命。但好像除了沉入水底外我别无选择。我听说过,在奄奄一息时,眼前会飞快再现经历过的一切。

但我不是这样,我只是一个劲儿地后悔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愚蠢地跳下来,叹息生命如此短暂。然后,我放弃了,准备沉下去。因为湖水有点浑浊,我看不清水到底有多深,但我清楚地感觉到双脚触到了泥泞的湖底。

我站在湖中央,水仅没过双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放声大笑。正因为水浅,湖水才这么温暖,我想。而此前,我根本没有想到湖水竟是如此之浅。

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温暖的湖水中,我感到生命是如此甜美。双脚浸在湖底的湿泥中是那么舒服。哈!我有歌要唱,有舞要跳,有故事要讲。我还要活很多很多年。

我慢慢地朝木筏走去。我不会告诉别人为什么自己会在湖中央哈哈大笑,这是我与湖水之间的小秘密。湖水知道为什么从这一刻起,我更加珍惜生命。在我的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人生的试金石

〔美国〕乔希·罕兹扬先碧编译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学术价值不大,没有人愿意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这本书不但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那名穷学生在少有其他书读的情况下,还是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看起来和其他的鹅卵石没有什么两样,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然而,一般的鹅卵石较冷,只有试金石摸起来是温暖的。

穷学生获知这个秘密后欣喜若狂,立即赶到大海边寻找试金石。穷学生满怀信心地挑选那些鹅卵石,可是那些石头摸起来都是凉凉的。穷学生渐渐地有些失望了,他愤怒地把捡起来的鹅卵石朝大海深处扔去。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海边扔鹅卵石,而且扔鹅卵石的力气越来越大,那些鹅卵石也被越扔越远。

多年后的一天,穷学生捡到一块温暖的鹅卵石。然而,他已经形成了到手就扔的习惯,当他意识到那是块温暖的鹅卵石时,那块传说中的鹅卵石已经被他扔到了深海中。他懊恼地潜到海底,寻找了许多天,还是找不到他扔出的那块试金石。

穷学生终于失望了,他一无所获地回到了首都。当时,国内正在举行建国百年庆典,国王一时开心摆擂台寻找全国力气最大的人,冠军将被封为伯爵,并可获得大量黄金和良田的赏赐。穷学生想起这么多年来在海边扔鹅卵石的经历,觉得机会来了。穷学生随着众人去看热闹,看来看去,觉得那些人的力气都没有自己的力气大。于是他上台去比试,结果把参赛者一个个打败了,获得了大力士冠军,得到了国王的赏赐。

穷学生变成了富裕而体面的伯爵,他感谢那本给他带来好运的书,决定把那本书重新装订并保存起来。他拆开书脊以便重新装订,却在书脊里发现了夹藏的另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试金石,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试金石。当你老是抱怨没有机会的时候,或许机会真的到了手边你也把握不了。

山村的墓碣

冯至

德国和瑞士交界的一带是山谷和树林的世界,那里的居民多半是农民。虽然有铁路,有公路,伸到他们的村庄里来,但是他们的视线还依然被那些山岭所限制,不必提巴黎和柏林,就是他们附近的几个都市,和他们的距离也好像有几万里远。

他们保持着自己的服装,自己的方言,自己的习俗,自己的建筑方式。山上的枞林有时稀疏,有时浓密,走进去,往往是几天也走不完。林径上行人稀少,但对面若是走来一个人,没有不向你点头致意的,仿佛是熟识的一般。每逢路径拐弯处,总少不了一块方方的指路碑,东西南北,指给你一些新鲜而又朴实的地名。有一次,我正对着一块指路碑,踌躇着,不知应该往哪里走,在碑旁草丛中又见到另外一块方石,向前仔细一看,却是一座墓碣,上边刻着:

一个过路人,不知为什么,

走到这里就死了。

一切过路人,从这里经过,

请给他作个祈祷。

这四行简陋的诗句非常感动我,当时我真希望,能够给这个不知名的死者作一次祈祷。但是我不能。小时候读过王阳明的瘗旅文,为那死在瘴疠之乡的主仆起过无穷的想象;这里并非瘴疠之乡,但既然同是过路人,便不自觉地起了无限的同情,觉得这个死者好像是自己的亲属,说得重一些,竟像是所有的行路人生命里的一部分。想到这里,这铭语中的后两行更语重情长了。

青春常在

威廉·赫兹里特

“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

托马斯·布朗爵士没有年轻人相信自己会死去。这句话是我哥哥说的,它真算得上一句妙语。年轻人有一种永生之感——它似乎能弥补一切。拥有年轻的人就好像是一尊不朽的神灵,一半的生命已经流走,但蕴藏着无尽宝藏的另一半生命还没有明确的下限。因此,我们对它也就抱着无穷的希望和幻想。我们把未来的时代完全据为己有——无限辽阔的远景在我们面前展现着。

年老、死亡只不过是句空话,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听了,并没有放在心上,如同吹过我们的一股风。这些事,别人或许经历过,或者可能就要经历——但是我们自己“享受着魔法保护的生命”,对于诸如此类脆弱的念头,统统会轻蔑地一笑了之。像是刚刚走上愉快的旅程,极目远眺——向远方的美好的景象欢呼!

这时我们会觉得好风景应接不暇,如果往前走的话,还会有更多美不胜收的新鲜景致。在这生活的开端,我们听任自己的志趣驰骋,放手给它们一切满足的机会。

到此时为止,我们还没有碰上过什么障碍,也没有感觉到什么疲倦,因而觉得可以一直这样向前走去,直到永远。我们看到四周一派新天地——生机勃勃,变动不息,日新月异;我们觉得自己充满活力,精神高涨,可与宇宙并驾齐驱。而且,眼前也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在大自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落伍、衰老,掉进坟墓。年轻人天性单纯,可以说是茫然无知,总有青春常在之感,因而将自己跟大自然画上等号,并且,由于缺少经验,感情旺盛,总是以为自己也能像大自然一样永生。我们在世界上只是暂时栖身,却一厢情愿、痴心妄想地竟把它当做长久不变的结合,好像没有冷漠、争吵、离别的蜜月。就像婴儿带着微笑入睡一样,我们躺在用自己天真的幻想所编织成的摇篮里,让宇宙的万籁之声把我们催眠,我们高兴而急切地畅饮生命之杯,怎么也不会饮干,好像永远是满满欲溢的:包罗万象纷至沓来,各种欲望随之而生,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死亡……

幻想与幻灭

关万维

奥地利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教授维克多·法朗克一家曾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出狱后,他发现一种有点奇怪的现象:历尽磨难、大难不死的囚徒重新获得自由,本来是走向未来、走向新生活的新起点,将要掀起一次新高潮的,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却陷进一种毁灭性的痛苦和迷茫。原因是似乎没有人对他们所遭受的折磨感兴趣,在他试图叙述他的悲惨经历时,人们往往只是说“我不知道这一切”,或者“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或者有些人兴冲冲跑回家想与家人团聚时,才发现人事已非,家人早已不在人世。

如此等等,战后人世间的冷漠和颓废的现实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让他们对自己狱中的坚强意志的价值产生怀疑。在想象中,能支撑着他们活到现在的应该是亲情、正义和同情,而不是漠不关心和冷淡。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比肉体折磨更为残酷的事实,这一折磨的实质就是:幻灭。

幻灭之可怕也正好证明幻想之美丽。

在种种不同的生活环境面前,凡是幻想先行的人往往都是心情愉快的。

幻想是造物主赋予生命的一种原始本能,是保护生命的一种东西。人之有幻想,像蛇之有毒液,像乌贼之有黑水,像狐狸之有臭屁。少年的身体是虚弱的,因此此时的人就需要幻想来帮助支撑生命的压力。如果不是幻想所赋予的美好与未知的神秘感,人可能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倒地不起。承受能力越来越强了,幻想就离你越来越远。

城市是一种集中着幻想与幻灭的场所。你看城市上空飘摇着欣欣向荣的气象,一副幸福祥和的样子,是因为其中融合无数人的美好幻想,于是城市总是那么积极向上。如果一个身处幻想阶段的人,被人提前挤破了他幻想的空间,剥夺了他幻想的权利,他将是可怕的;无数人被挤破了幻想的空间,世界将是可怕的。

因此,幻想是压力乃至压迫的敌人,而幻灭就是生命乃至秩序的敌人。在个人可控制的物质残缺不全的时候,幻想就像祥云朵朵,填补上这些残缺。因此,凡是有志青年都懂得欣赏彩云。

逆风的香

林清玄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里静坐,突然闻到园中的花,随着黄昏吹来的风,飘过来一阵一阵的花香。

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也嗅不到花香。

那一个黄昏,阿难的心情特别的宁静,又是春天——花朵最香的时节;正好春风飒飒,缓缓吹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阿难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花香围绕着阿难,花香流过他的身心,然后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这些花香使阿难从黄昏静坐到夜里舍不得离开,这些花香也使阿难非常感动。

在感动中,阿难宁静的心也随花香飘动起来,他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

草木都是开花的时候才会香,有没有不开花就会香的草木呢?花朵送香都限制在一个短暂的因缘,有没有经常芬芳的花朵呢?春花的香飘得再远也有一个范围,有没有弥漫全世界的香呢?所有的花香都是顺风飘送,有没有在逆风中也能飘送的香呢……

阿难想着这些问题,想到入神,竟然使他在接下来的几天无法静心。有一天,阿难又坐在花香中出神,佛陀走过他静坐的地方,就问他:“你的心绪波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阿难就把自己苦思而难解的问题请教了老师。

佛陀说: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即使没有智慧之花,也会有芳香。有禅定的心,就不必要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喜悦的花香。

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阿难听了,垂手肃立,感动不已。

佛陀和蔼地说:“阿难,修行的人不只要闻花园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内心开花——有德行的香。这样,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会闻到他的花香!”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梦想皆有神助

刘燕敏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他也确实名副其实,九岁之前,除了因遵守秩序在学校里获得过一枚玩具螺丝钉外,再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

十二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从来没有听说过梦想和上帝还有这层关系,妈妈说完,他就信以为真了。

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么大,上帝却一下子就选中了他。

为了不辜负上帝的期望,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

就在他期盼上帝前来帮助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却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他却靠着“生存就是顺从”的信念活了下来。

“我又可以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了!”

他怀着这种心情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

1965年,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他的另一部小说《退稿》。

接着他又写出一系列作品。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一谈他获奖后的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梦想皆有神助!在新世纪里,伊姆雷成为第一位证明人。预言家说,还会有第二位,就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