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爱情公寓3
7638000000014

第14章 大家的话(5)

喜剧就是让大家捧腹大笑的片子,说我们《爱情公寓》是喜剧那可一点不为过,有些笑点并不需要靠后期剪出来,只是需要我们的演员用他们的表情,用他们的语言节奏读出来就会让人大笑了,碰巧有时候我的笑点并不怎么高。后期剪片子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镜头莫名其妙地抖动,剪辑师问我,这条演员的表演很好啊,镜头为什么晃呢,呃……因为当时我没忍住,所以……我觉得拍喜剧真的很辛苦,你需要一边忍住笑,一边还要记得他们的词,我要做的是谁说话镜头给到谁,还要考虑构图,要求非常地高啊。PS.有时候我笑了还会让某些演员笑场,这也是让我感到很惭愧的事啊。

爱情公寓是座公寓是个大家庭,每个幕前幕后的成员都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也为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摄像师许黎庆

男性也有生理周期

从11月份接手做《爱情公寓3》的剪辑到后期全部修改完成,过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新人,《爱情公寓》对我而言,从加入这个大家庭起,就不仅仅是部电视剧,而是一种梦想的积累。

《爱情公寓》的后期工作总结起来就八个字“熬夜通宵,至死方归”。庞大的素材量,导演严格的要求,戏剧效果的丰富多样,让每一天的24个小时都有许许多多的坎要过。压力大到爆的结果就是,不得不靠吃来解决所有包括幽闭、焦虑、忧郁甚至生理周期的暴躁(男性也是有生理周期的!)。两三个月爆肥40斤也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因为你不得不每天十几个小时持续高效地盯在监视器前,反复且仔细地看着每一条拍摄中演员细致的表演,从中挑出最棒的,否则隔壁的某位(导演)是不会放过你的。当然减肥也是刻不容缓的,没人想当个胖子……

《爱情公寓》的后期工作对我而言更多的是学习,它和大部分的国剧有着清晰的区别,很多过去学习的东西(中国的教育体制你懂的)完全派不上用场,换成导演韦正的话说,也是我基本被“教育”最多的话,“你要把这个剧当成打怪升级,你会学到你前所未有的能力”——尔后我就打这个怪打了六个多月,真的学到很多。

所以很感谢我们编剧兼制片人汪远和导演韦正,能给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一个机会和平台去实现自我,在其他地方这种机会根本不可能有。除掉暴躁状态时候的两人,平时人都是非常nice的,《爱情公寓》也就在不知不觉的嬉笑怒骂中,呈现到了每个观众的面前。

作为剪辑师需要感谢太多的人,但就不一一感谢,感谢观众,感谢所有人,最后感谢国家。

剪辑师尤明宇

梦工厂

说起梦工厂,想到的一定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DreamWorks,这家曾经的好莱坞十大电影公司出品了《变形金刚》《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等无数美国大片。不过在上海的影视圈里谈论梦工厂,那十之八九说的是一家本土同名的美术制作公司,他们为影视剧设计搭建拍摄场景,制作道具、服装等,是上海本土影视的一支中坚力量。

DreamWorks和上海梦工厂,两家公司除了同样的名字,无论规模、名气和作品都大不相同,再要找一个共通之处,想来是对影视梦想的追求。2008年,第一次和梦工厂的美术指导邢老师走进我们的摄影棚,那还是一个老工业园区中的废弃礼堂,堆满了陈年的桌椅、废旧的零部件,年久失修的屋顶还漏着雨,窗户透着风,不时传来附近工厂起重机的隆隆声。难道就在这里建造爱情公寓吗?面对疑惑,四十多岁的人兴奋得像小孩,在那里手舞足蹈地比划,哪里搭建公寓的大堂、电梯,如何合理利用礼堂的柱子搭建客厅,酒吧要保留老建筑原有的墙面,加上合适的布景改造成lonelycorner。接下去的两个月里,爱情公寓从无到有,伫立在了原本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礼堂里,让我们感受到上海梦工厂的神奇。

“梦工厂”这三个字对影视工业的描述真的十分贴切,这是一个制造梦想的行业,影视剧是观众的梦,在剧里忘记生活的喧嚣与琐碎,在爱情公寓里与住客们一起生活,与他们一起喜悦一起感动。同时这也是一个“梦”想的舞台,公寓住客们走出校园,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入住公寓,在镁光灯下演绎他们的人生,在公寓里从青涩走向成熟,也走进千万观众的心里。而“工厂”意味着标准化和流水线,需要遵循着工业生产的流程和工种的协同配合,而要生产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就要以更高的标准去设计、管理,以保证产品能通过观众最为严苛的检验。

《爱情公寓》其实也是一座梦工厂,一座每个人心中的梦工厂,希望能带给观众更多的作品。

倪晨嶢,执行制片人,参与了《爱情公寓》1-3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