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的一个冬天,一场大雪刚刚席卷了这片高原。
这是世界闻名的高原——青藏高原。高原上并不缺少树木,有的地方甚至是绿树成荫,把整座山都包裹起来。如果在飞机上往下看,会发现这里是一片绿洲。由于山势错落,树木又很高大,更显得这里绿得有层次感,让这片神秘的土地更添了几分古老和粗犷。
然而靠近边防营地的这一片地方却例外。
这是一座石山。不知是因为气候恶劣,还是地质原因,这里树木格外稀少。少有的几棵树嵌在山间的石缝里,更显出几分荒凉。幸亏这场暴雪,将周围的山都覆盖了,使这片群山看起来都是相似的。但是,细心的人,尤其是懂得一点军事的人就知道,这个哨所所在的地方还是很特殊。这里山势最为严峻,大雪覆盖之下,根本看不到上山的路。事实上,即使没有大雪,要从远处的环山公路到哨所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要穿越几十里的大山,而且,根本没有可以称作“路”的这种东西。
这天,营房里,几个人正热烈地争论着。争论的核心不是如何搞阶级斗争——在偏远的山区,阶级斗争传过来时早已经不那么热烈了,他们争论的是这一年的时间里,营地里将要发生的最重大的事——班长的老婆要到这里来了。
这件事之所以重大是因为有几个特殊之处。首先呢,才当上班长就有老婆了,这是第一个特殊的地方。当然了,排里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在班长当兵之前就认识了的,也是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之下结婚的。而且,他们才结婚不到一个月,班长就回到了部队,之后就一直没见过老婆。其次呢,这个地方,从来就没有女人来过。甚至有人说,别说女人,所有雌性动物都不会踏上这片土地。因此,据大家推测,班长老婆的到来有可能是划时代的——这将是历史上的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女性。因此,得知这个消息后,哨所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班长反倒成了其中最不兴奋的人——据说,那是装的。所有人都在想办法装扮营地,把屋子反复收拾,到山上去捡些石头什么的,装饰屋子。尤其是班长的屋子,被收拾得跟洞房似的。
日子就这样在煎熬中过去了。那些日子,估计大家盼班长老婆的到来,超过了球迷盼世界杯。总算日子近了,眼看着只剩三天的时间了,结果暴风雨捷足先登,比班长老婆先到。大家都说这下糟了。因为这地方只要大雪一封山,就等于与世隔绝了。自从在这个山顶上设哨所以来,还没有谁在大雪天里下过山或上过山。所以大家都在替班长祈祷,希望马克思能够保佑大雪快一点停。果然,大概老天也考虑到了哨所划时代的事件,第二天,雪就停了。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这片高原上,雪可不是那么容易化掉的。不管怎么样,时间不等人。班长决定:亲自下山去接老婆。
本来,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班长接自己的老婆嘛,天经地义,没什么好争论的。可就在这个时候,上面突然来了命令,说这段时间边疆不宁,要时刻关注那边的动向。这几天就有新的任务要下达。
争议就这样来了。很多年以后,当时的副班长回忆起那个命令时,感慨万端地说,这就是命啊!人不信命还真不行啊,你说本来好端端的,谁能料到呢……
当时的班长说,还是让老婆在那边等等吧。副班长说,那怎么行,人家人生地不熟,一个不远万里地来探亲,眼见着就在眼前了,怎么能把别人扔那儿呢。
班长说,可是……
副班长说,不能可是,再困难,也得接过来。任务归任务。这任务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你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落下来。
旁边的几个人也不好说什么。大家都知道,副班长和班长亲如兄弟,虽然是他的下级,但在这种事上,能当他的半个家。
班长说,那好吧,我明天一大早就去接她,连夜把她接过来。
副班长还是不同意,那怎么行,你是一班之长。万一有什么事……再说了,路上不安全,不能让你冒险啊。
班长有些没辙了,那你的意思是,派个人去?
副班长点点头,这才搬出自己的最终意见,我去!你想一想啊,接嫂子这么重大的事,得派可靠的人去。这里面,最可靠的,除了你,就是我了。还是我去吧。
这回班长不同意了,当然不同意,不是因为副班长不可靠——那个时候,他可没有那样的远见,他也不愿意自己的好下属、好兄弟冒险。最后争来争去,还是副班长争赢了。副班长是这样说服班长的:安排好军人家属是部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事关军民关系的政治任务。这个工作是由我主管的。所以,还是我说了算。
就这样定下了。
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决定,会拉开一段离奇、曲折的故事的大幕,直接影响了几个人的一生。
有必要先在这里介绍一下这位故事的第一男主角——副班长。
和很多当时当兵的一样,副班长也是一个穷乡僻壤来的,家里条件差,从小吃过很多苦,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却根正苗红。虽然是苦出身,但是,内心里却一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也并不安于受穷,甚至……有些羡慕那些当时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腐朽的生活方式”。而这,也成了他努力上进的动力之一。他吃苦耐劳,又不乏聪明,尤其是从小在农村培养出来的对于上级(这就相当于村里的长辈)的尊敬,这些都成为他改变自己命运的有效工具。他内心里总是充满着热情,做工作则充满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而且,在部队里,他很快练就了一副好口才,见人又热情大方。他善于和人搞好关系,而又无需使出一些不为人所耻的手段。他的绝招是:处处为人作表率。对于上司,他总能想办法,把战友情变成兄弟情。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他会有着一个非常美好的前程。所有人都在内心里为他规划好了未来美好的蓝图:只要不出意外,他会慢慢升到排长、营长、甚至团长,然后转业到地方,做个局长什么的。
然而,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他还是个内心充满浪漫的人。他喜欢诗歌,会背不少毛主席诗词,甚至会背朱德和陈毅的诗。看到高原的大雪,他的心里就会拥起一股冲动,那个时候,他只恨自己没有这个才情作诗。
副班长原先不在高原。他原先在靠近首都的一个地方当兵,后来,部队号召去高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第一个报名,最终来到了这片高原。虽然事先他就知道这地方很艰苦,但到了这里之后,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好在他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又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没过多久,他就在这里如鱼得水。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被提拔为副班长。
他和班长关系处得很好。他很尊重班长。班长是个非常能干的人,据说业务能力在全团都是数得上的。在他的眼里,班长是个很大气的人,为人豪爽,思路开阔,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也是一个能做一辈子朋友的人。有了这种前提,正副手之间的关系就很好相处了。他们很快就成为好搭档。他深谙副手之道,知道如何配合他的上司,也知道如何维护上司的威信。班长当然也喜欢这样的副手,不久,他就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放手让副班长去做。副班长呢,其实也并不因为这种放手就得寸进尺,抢班夺权,相反更加尊重班长,并维护他的权威。
正是所有的这些背景,最终使副班长替班长作出了这个当时在他看来并不算多大事的决定。而且,在日后的很多年里,哪怕不再是战友是同事,这件事也足以成为他们保持兄弟感情的重要砝码——当然了,自己的下属、兄弟替自己冒险去接自己的家属,这样的事只有最亲密和最信得过的人才能做得出。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副班长出发了。出发前,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带好了短枪、匕首,以及防寒防野兽的其他用具。以防万一,他还随身背上了行军背包,那里面,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军被。
副班长临走的时候对班长说,班长你放心好了,有我去,万无一失!最早在明天天黑之前,最迟呢,在后来天亮之前,我把嫂子完完整整地带到你面前。保证不会少一根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