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世界的百位名人(中华阅读文库)
7677700000003

第3章 他改变了历史

——克伦威尔

奥列弗·克伦威尔(1599—1658)出生在英国的亨廷顿。父亲罗伯特·克伦威尔是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议员,并作为乡绅和治安官参与地方事务,在当地是一位颇有声望的人物。

克伦威尔少年时就读于亨廷顿文法学校。17岁他进入剑桥太学西德尼·萨西克斯学院学习。那是一所清教主义气氛甚浓的学校。在开设的科目里,他喜欢数学和历史。据说他学习并不刻苦,而热衷于骑马和田径场上的运动。他在校学习时间不长,一年后因父亲去世辍学回乡,赡养家庭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为养家谋生,他决定去伦敦学习法律,因为作为一个乡绅和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治安法官的人来说,他必须熟悉法律。这段学习为他日后当选国会议员和郡治安法官准备了条件。

1620年8月,克伦威尔刚满21岁,与伦敦商业区一位皮货商人詹姆士·布尔歇爵士的大女儿伊丽莎白结了婚。婚后不久,克伦威尔偕同新婚的妻子回到家乡定居。

1628年,克伦威尔当选为亨廷顿自治市议员。在国会中他批评国王的宗教政策,捍卫他所信仰的清教原则,由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629年,国王查理一世决定解散国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1631年,克伦威尔卖掉了在亨廷顿的家产,举家迁往剑桥附近的伊莱。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对苏格兰战争费用,重新召开国会,克伦威尔再次当选议员。他与国会中其他反对派首领一起猛烈抨击国王的专制统治。他参与起草了《大抗议书》,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大抗议书》,并亲率卫队搜捕国会首领。由于遭到武装市民和农民的反对,国王失败了,于1642年离开伦敦前往诺丁汉,在那里宣布讨伐国会,挑起了内战。内战初起时,国会军屡遭失败。克伦威尔返回亨廷顿,招募起一支主要由自耕农组成的千人骑兵队同国王军作战。1644年7月,他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大败王军,扭转了国会军初时失利的局面。1645年1月,国会授权他组织一支两万多人的“新模范军”。6月,这支军队在纳西比战役中歼灭王军主力。1646年6月,他率军攻克王党大本营牛津。不久,查理一世成为国会的阶下囚,历时4年的内战结束了。克伦威尔以他卓著的战功而名声大震。

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内部派别间的矛盾尖锐突出了。1647年3月,国会中掌权的长老派下令解散军队,并拒发所欠士兵的薪饷,士兵们愤然反对。克伦威尔一度犹豫之后,与士兵站在一起。8月率军进入伦敦,驱散国会里的长老派议员。随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同平等派在未来国家制度的政治方案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两派一度相持不下,克伦威尔以武力镇压了平等派。内部派别的争斗,使得国王查理趁机逃脱。1648年3月,王党分子纠集起来挑起了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不得不重新与平等派联合起来。经过数月的战斗,击败王党军队,再次俘虏国王查理一世。1649年1月30日,克伦威尔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的敌人”罪名,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同年3月,君主制和上议院被国会取消。5月19日,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成了国务会议的第一任主席。但此时保皇党分子的活动仍十分猖獗,在苏格兰和爱尔兰,他们拥戴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查理二世为自己的新国君。1649年6月,克伦威尔亲率大军远征爱尔兰,在那里大批爱尔兰人被残酷杀害,终于使爱尔兰臣服于他。1650年9月,他以少胜多,击败了苏格兰王党军。与此同时,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他镇压了平等派的起义,扼杀了掘地派运动。

随着国内外斗争的进展,克伦威尔的权力与日俱增。当长期国会腐败无能、威信扫地之时,他借助高级军官的支持,驱散长期国会议员,建立护国政体。他于1653年12月16日日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护国主,兼海陆军总司令。共和国名存实亡了。

护国期间,为了加强统治,也为了平息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克伦威尔陆续推行一些局部改革措施。在1653年到1658年间,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反对轻罪重罚,任命了一批公正的法官。扶持文化教育,亲自兼任牛津大学的名誉校长。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在英格兰定居。在对外政策方面,继续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扩张活动。他凭借军事上的优势,于1652年发动英荷战争(1652—1654),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1654年,英国取得同葡萄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权,迫使丹麦允许英国船只自由进出波罗的海,夺取西班牙所属的牙买加和敦刻尔克。这些扩张活动为日后英国海上称霸奠定了基础。

1657年,国会呈递《恭顺的请愿谏议书》,请克伦威尔当国王,鉴于高级军官和民众的反对,他委婉谢绝了,但同意将护国主改为世袭。此时,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658年9月3日,在白金汉宫病逝,时年59岁。

17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辉煌的一章,作为这次革命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克伦威尔不愧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但由于他身处新旧两种体制交替的过程中,又难免显出两重性。一方面他是激进的,要求改革,反对封建、保守的王权;另一方面,他又是保守的,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由此决定了他不可能将革命推向彻底胜利。但他在无任何模式借鉴的情况下,用武力推翻封建王朝,把国王送上断头台,为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是值得后人称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