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世界的百位名人(中华阅读文库)
7677700000097

第97章 欧洲近代音乐的创始人

——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不仅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而且也是欧洲近代音乐创始人,是一个具有划时代影响的音乐大师。

在德国中部城市爱森纳赫,这个历史上曾是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地方,诞生了赫赫有名的大音乐家巴赫。巴赫的家族从16世纪中叶就出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音乐家。巴赫是家中幼子,父亲安布洛鸠斯是一位音乐家。巴赫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可是刚满10岁时,不幸双亲去世,由担任管风琴师的长兄抚养,并随兄学习弹奏键乐器。15岁时,他进入吕内堡的圣·米歇尔教堂附属学校担任歌手。不久由于变声,巴赫失去了优美的童高音,不再唱歌,就转而学习器乐。为了学到精湛的演奏管风琴技巧,他刻苦自学,经常利用假期时间徒步数十公里,怀揣干粮到汉堡去听著名管风琴大师兰肯的演奏。巴赫的哥哥有许多著名音乐家的珍贵乐谱,十分珍惜,一般不轻易示人。巴赫很喜欢其中一本钢琴谱,就暗暗地偷出来,在月光下抄写。他一直坚持抄写了6个月,结果损害了他的视力,导致巴赫晚年双目失明。

18岁时,巴赫就成了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在恩施塔征担任风琴师,从这时候起他就开始作曲。1705年,他听说吕贝克有一个叫布克斯特胡德的风琴师造诣极深,就徒步300公里,到吕贝克去访问那位学者。在吕贝克,巴赫觉得布克斯特胡德演奏水平挺高,比别人说的还要好,不免沉醉在艺术享受中,一呆就是4个月。这一时期,他先后创作了《兄弟离别随想曲》、圣咏前奏曲《阳光多灿烂》、《g小调前奏与赋格管风琴曲》。

1707年,巴赫和玛丽亚·巴特巴拉·巴赫结婚。婚后,他们移居米尔豪森。巴赫担任管风琴师,并同时作曲,这时他的艺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先后写了几部宗教清唱剧。但大多属于保守型,歌词来源于圣经或圣咏的词句。另外,他还写了著名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具有北方狂想曲风格。狂想曲是一种史诗性乐曲,富有民族特色。

1708年,巴赫再度回到魏玛宫廷担任宫廷风琴师。1714年,他升任乐长。当时,从法国来了一名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玛商,他的演奏水平很高,但是非常傲慢,很瞧不起德国的音乐家。于是德国一些音乐家就邀请巴赫到德累斯顿和玛商比赛,让巴赫为他们出一口气。比赛时,巴赫先演奏,等他演奏完毕,准备请玛商演奏时,玛商自知不是敌手,不辞而别,搭乘邮车当天就跑回了法国。从此,巴赫声名大振。1714—1716年,巴赫创作了一系列清唱剧,这些清唱剧明显看出受到当时意大利歌剧风格和曲式以及维瓦尔第革新手法的影响。

1717年,巴赫移居克滕,担任当地宫廷乐长。就在这个时期,巴赫主要从事室内乐和管弦乐的创作。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克滕选侯奥帕尔德公爵对他十分器重,每次外出旅行总是让巴赫随侍左右。1720年,巴赫妻子去世,次年,他和安娜·玛格达列娜·薇尔根结婚。薇尔根多才多艺,既会唱歌又会抄谱,两人相亲相爱,在克滕生活得非常幸福。

一次,莱比锡托玛斯学校合唱团缺少乐长,巴赫毛遂自荐,通过严格的考试,1723年,38岁的巴赫被任命为托玛斯学校合唱团乐长兼莱比锡市合唱团乐长。巴赫在莱比锡工作了27年。在莱比锡的这段时期内,巴赫创作力极为丰富,据传他每周就写一部乐曲。1724年,他一年时间内就写了52部圣咏清唱剧。一些著名的器乐曲如《马太受难曲》、《马可受难曲》,就是此时期作品。随着巴赫艺术水平的提高,巴赫也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当时的波茨坦国王极为喜欢音乐,很想见识一下巴赫,屡次邀请均被巴赫所拒绝。1747年,62岁的巴赫才在儿子小巴赫的陪同下,来到波茨坦王宫,国王亲自出门迎接,又把自己写的曲子让巴赫即兴演奏。后来巴赫就按这个主题曲,写了《音乐的奉献》,呈献给国王,影响很大。

巴赫尽管声名显赫,但当时音乐家社会地位极低,跟仆役相似。巴赫受宫廷雇用,地位低,收人微薄,养活不了一个十三口子女的大家庭。因此,他不得不出去写一些曲子,赚些钱来补贴家用。

晚年的巴赫,尽管身体衰弱,但仍坚持创作,他后来写的《赋格的艺术》因眼病未能完成。1750年7月28日,巴赫死于莱比锡,享年65岁。

巴赫一生创作极为丰富,作品内容繁杂多样。既有钢琴曲、小提琴曲、风琴曲,又有管弦乐曲、合唱曲以及清唱剧等。但是巴赫生前及死后50年内,竟无人问津他的作品,他的草稿甚至被作为废纸处理。直到19世纪,在著名音乐大师门德尔松极力推崇下,才渐受人重视,人们开始认识到巴赫的价值,并出版了他的一些作品。

巴赫的音乐气度不凡,富有青春朝气,风格典雅优美,同音乐家韩德尔是巴罗克音乐鼎盛时期的代表。他的复调音乐,挥洒自如地巧妙运用对位法,以致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能企及。倾听他的音乐,就会有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产生一种多层次、多空间的美的感觉,这是别的音乐家作品不能比拟的。

巴赫的音乐作品大部分是宗教音乐,如受难曲、弥撒曲、赞美歌等。尤其是声乐曲几乎全是宗教曲。雄伟的B小调弥撒曲、壮丽的康塔塔,以及《马太受难曲》、《基督教清唱剧》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巴赫写的清唱剧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声乐曲,具有康塔塔风格。受难曲是根据耶稣受难的动人事迹写成,是一种带有清唱剧风格的声乐曲。最著名的受难曲是《马太受难曲》,是根据《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内容所写,表现形式有合唱、独唱以及管弦乐队演奏,带有清唱剧的风格。这部作品宗教色彩很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国的现实生活。另外,在表现基督受难的同时,也表现了作曲者对人间苦难及自己对人生艰难的感受。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宗教色彩的范围,不只是为了写神,而且也写人。

巴赫的器乐曲大多是世俗性作品,他写的管弦乐曲有四部组曲。巴赫在组曲前加上了雄伟壮丽的序曲,其中最为人熟悉且优美动听的咏叹调——《G弦上的咏叹调》,便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乐曲,它原是《D大调第三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咏叹调》。1871年,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密把它改编成小提琴G弦上演奏的乐曲,立即大受欢迎。

此外,巴赫还写了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这是他器乐曲的代表作,完全描写世俗生活。风格已接近19世纪以后协奏曲。这套协奏曲是应勃兰登堡侯爵路易邀请而创作的。全曲由六套管弦乐曲组成,富有生活气息。今天,这部协奏曲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乐曲,活跃在世界乐坛。

巴赫写的钢琴平均律,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平均律是现在钢琴、风琴所用的调律法,转调很方便。在巴赫以前所用的调律法,极不方便,巴赫经过长期研究,制定了平均律,并且他是第一个使用平均律的人。

另外,巴赫还为钢琴写过《创意曲》,以及无数风琴协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大提琴独奏曲等。

巴赫一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艺术瑰宝,并且他的几个儿子在他培养下都成了欧洲著名音乐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