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朔师
7681400000012

第12章 跨越时空的回忆

薛万仁

去年(2006年)9月23日,我们原朔县师范初师九班的同学们,从四面八方云集母校,于离校51年之后召开了“回访母校座谈会”。会前,学校领导带领我们参观了新学校,只见“春华楼”、“秋实楼”等一幢幢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矗立校园;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等设施先进,应有尽有。众多师生各得其所,奋发努力,怡然自得。让我们这些于建国初期入学的老学生们,不禁有点羡慕甚至到了嫉妒的地步。是啊,解放五十多年,我们的国家发展了,强大了。我们的母校随着国家的发展也发展了,前进了。这怎么能不让人从内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呢!我们也发现,由于是学校整体搬迁新建,学校的体育场还正在建设中,尚未正式投入使用。做课间操时,全校师生只能错落有致地在楼前后的空地里、甬道上,随着音乐节拍井然有序地展开。整个校园里整洁宁静,和谐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惊奇地发现,尽管物质条件变了,但母校从建校初就形成的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仍然保持着、传承着,它还在继续鞭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朔师人团结拼搏,奋发向上。这不由得使我的思绪飞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老母校。

我们班是1952年入学的。那时候学校是靠租赁一座教堂开办的。除我们班的宿舍是为适应办学需求而新建的以外,其他如学校领导的办公室,老师们办公的各教研室,所有老师学生的宿舍和上课用的教室,全都还是用的教堂的原有房舍。大礼堂被临时做成了图书阅览室,二礼堂被做成了大会议室,三礼堂做成了生化教室。后来学生多了,开大会二礼堂放不下,全校师生集会就在露天小广场召开。夏天风吹日晒好对付,冬天时间长了脚冻得不行,就集体听口令到时跺跺脚、暖暖身子。师生的起居作息靠的是传达室郝老汉的钟声号令。千数人的洗漱饮用、生活用水,全由一个叫刘汉的工友一个人从水井里用机械往上压水,烧四五个锅炉解决。师生的吃粮是一个叫谭珠的员工每天赶着一辆四套胶轮马车从县城往回拉。起初学校没有澡堂,后来建了一个,热水是用两口大锅由一个姓杨的老汉给烧的。每到周末各班轮流洗澡的时候,杨老汉还是学校师生的理发员。各班的教室冬季都烧炉子,一个班一个,离炉子近的同学灼得厉害,坐得远的同学,穿得又单薄,不少同学把手、脚、耳朵都冻得流水了。早晚自习四个人一盏玻璃罩子煤油灯,每天得把课桌凳并拢、搬开,折腾好几次。宿舍里连炉子也没有,冬天生地灶、睡土炕,炕头上直叫烫,后炕却如同睡冰窖,每天是靠体温慢慢往热温的。到了夏天,有的同学连褥子也没有,贴身睡在土炕上,与睡在凉地上其实并无两样。后来还是学校用助学金给每人缝了个布袋子,同学们自己到村里的麦场上向当地老百姓讨要上些麦秸装在里边铺上,这才解决了问题。大家的衣着穿用,那时也都十分简单,不少同学粗布衣服打着补丁,大皮帽子家做鞋,起初也不知什么叫衬衣、绒衣,是过了两年才用助学金逐步添置的。全班55名同学,洗脸盆除了红瓦盆儿就是黑瓷盔盔,没一个洋瓷脸盆。有几位同学毕业后又升了中师,那个黑盔盔一直用了六年。洗牙大多用的是牙粉,能用得起牙膏的真没几个。洗脸、洗手,有的同学还用的是家做的“猪胰子”,听也没听说过洗面奶、润肤露、洗发膏什么的。有位同学后来告诉我,在母校六年,他没进县城买的吃过一把瓜子、一颗大豆,更别说下馆子了。他还说,城街上有卖羊杂割和油炸糕的,浓香扑鼻,因为当时从未吃过,至今思谋起来,想那是世上最美味的吃食了。学校的伙食费倒是国家全包,但每人每个月7元钱的伙食费,买粮就用得差不多了,吃菜就全靠吃学校校园里自己种的菜。夏秋能吃上鲜菜,一到冬春就只能吃土豆、南瓜、冻白菜、冻圆白菜和食堂自己用洋灰池子腌制的萝卜圆白菜了。冻白菜好说,冻圆白菜那股味道实在不是个味儿,但总比在家没有菜吃强多了。学校食堂用剩饭菜(其实那时学生十分爱惜饭菜,无浪费现象,因而主要是洗锅洗碗的泔水)煮谷糠喂了不少猪,一月两月宰上一两口,全校师生就算都改善伙食了。据说,我班毕业走后,学校还又在校园外新开垦了200多亩无主荒地,当年就收获了不少粮食、蔬菜,才又进一步改善了师生的生活。反正就那样,大家从不叫苦,而是迎难而上,奋发努力,团结互助,力争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高尔基曾说过,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中国民间有句话叫做“寒门出贵子”。的确,当时客观环境的艰难困苦,并没有阻挡住母校前进的步伐和同学们奋发努力的学习。倒是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正确指引与培养教育下,使大家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及自己肩上的重担,大力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增添了学习动力,使党的教育方针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贯彻落实,培养出了许多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同时也促进了母校更加迅猛健康的发展,赢得了上级的表彰奖励。

我们回访母校,再一次看到了母校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我衷心祝愿我们亲爱的母校在传承原来许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作者简介:薛万仁,男,朔城区滋润乡河漓清村人,朔师初9班学生。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县工会工作积极分子,退休于朔城区滋润联区教师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