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朔师
7681400000014

第14章 记忆中团的工作二三事

谷彦

在朔县师范初师第九班,我曾担任了两年团支部书记,在校党支部和校团委领导下协助党组织和老师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现将记忆中的几件事简要记述如下:

安定情绪,推动学习

入学不久,班上很快就组建了团支部。我班第一任团支书是薛万仁同学,一年后由我接任,直至毕业。团支部一成立就召开团员会,动员团员安定情绪,主动做好周围同学的思想工作,并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大家。师九班的同学主要来至朔县、山阴、平鲁、右玉四县。一开始,由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的同学们,思想不安。有一位从浑源县转学而来的同学,谁也不认识,难免感到孤独,我们就主动接近他,和他聊天,团结他,使他很快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有一位小同学,开学一星期,就想妈妈,哭鼻子。星期日放假,附近的同学回家了,远来的同学进县城买东西去了,这位小同学一个人想家想得哭了起来。我到他的宿舍看他,他放声大哭,我只好用各种方法安慰他。他不哭了,可是不时在身上抓痒。我仔细一看,他外褂里穿着旧毛衣,里面却没有衬衫,一星期多,就生了许多虱子,咬得浑身乱抓。我详细盘问,才知道他家很穷,从小丧父,由母亲把他和弟弟抚养长大,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身边,来时带的衣服、被褥十分单薄,遇到许多困难。这时,我只好像兄长安慰小弟弟一样,动员他把毛衣脱下,放在洗脸盆内,我到茶炉房提了一桶开水,用开水一烫,窝藏在毛衣中的虱子被烫死,显现出来,我们一看,二人都羞涩地笑了。就这样,他学会了整治毛衣上生虱子的办法。其实当时乡下来的学生,身上都有虱子,直到后来能勤洗换衬衣了,才把学生衣服上的虱子消灭光。从此我们俩成了好朋友,他一有困难,就和我商量解决的办法。后来,这位同学品学兼优,成为班里的佼佼者。

团支部不但注意解决同学中的思想问题,而且在班主任指导下,协助班主任解决生活管理问题。比如,当时,学生享受助学金,每人每月12元,除8元用作伙食费,其余4元分等发放。团支部了解同学的经济困难情况后,及时反映给班主任。在班主任指导下,开班会,经群众评议,多数是4元,少数困难大的同学发给5元,宽裕一些的发给3元,很快评定出来,解决了新生的燃眉之急(据绝大多数同学回忆,当时每人每月的助学金是9元,其中7元统一用作伙食费,余下的2元分作3个等级发给个人零用——编者)。

当时的学生,特别是边远山区来的学生,带来的被褥十分单薄,有的只有盖的,没的铺的。那时学生都是十个人集体住一个大家,睡土炕。团支部就动员团员带头,把没有褥子的同学让到火炕热的一边,自己睡到凉处。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年春天一开学,根据团支部和班干部的反映,学校领导用助学金统一为一年级新生购买白洋布,每人12尺,做了草褥子,里面装上麦秸,就暖和了。此外还给个别没有褥子的学生做了褥子(每个价4元,扣助学金),解决了停止烤火后的困难问题,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在班主任指导下,团支部协助班主任做了许多政治思想工作,用团员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同学,有力地推动了班里的学习。

向志愿军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1952年冬季,抗美援朝成了全国的大事,其他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工作,学校的工作也不例外。当年的征兵工作开始后,学校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征兵宣传活动。校长作时事政治和征兵工作动员报告,学生以班为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座谈讨论。在班会上,许多团员和进步青年表态,要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报名参军,保卫祖国。事后才知道,当时的政策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只作宣传教育,并不征兵。但在同学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后,就把革命激情引导到向志愿军学习上来了。团支部因势利导,发动和鼓励团员、进步青年不断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建立通讯联系。收到志愿军的复信后就在班会上宣读,在同学中传阅,学习志愿军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志愿军为榜样,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从政治上、思想上保证了班级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了良好的学习纪律。虽然师范生一入校就抱上了“铁饭碗”,但是同学们学习情绪十分高涨,都是夜以继日,刻苦钻研,令行禁止,上课和自习时,鸦雀无声,课间和课外活动中,一片欢腾,到处是欢声笑语。每年有好几位同学被评为全校的“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学生。

宣传总路线,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

1953年下半年,党和国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是翻天覆地的变革。对人们震动很大,触及灵魂。这些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校园内。学校党组织和团委会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部署,立即在全校掀起了开展宣传贯彻总路线的热潮,围绕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把师生的政治觉悟提高到总路线的要求上来,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根据总路线的精神要求,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当时学校遇到了一个吃粮按计划定量供应的问题。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前,学生伙食馒头、大米管饱吃;实行定量供应后,不但品种受限,而且数量也略显不足,有少数同学吃不饱,发出怨声。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学校团委会的部署,班团支部对团员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用团员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同学,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团结,搞好学习。为此,在同学中开展了向八路军、志愿军学习的活动。大家联系八路军为了夺取抗日胜利,吃煮高梁、煮黑豆,志愿军指战员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胜利,在坑道里一把炒面一把雪,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流血牺牲、英勇奋斗展开讨论。大家认识到,比起他们来,我们学习中的困难算不了什么。在认识提高后,同学们懂得了今天克服困难,是为了争取明天的美好未来。于是,不仅自己学习更加刻苦了,有的同学还给家人、亲属写信、捎话,动员多交爱国粮,积极参加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学习宣传《宪法》,争做国家的主人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并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的高潮。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确定下来,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对此,团支部就协助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使同学们懂得了新中国由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用《宪法》固定下来,有了法律保障。这一伟大政治成果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联系到当时人才奇缺,具有初中文化的知青很吃香,有许多同学想到城市、机关、企业工作,不愿意到农村任教的实际,团支部就教育同学们要争当国家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学习,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不断树立“专业化”思想,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只有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把个人的爱好和志愿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个人才有前途。在毕业分配中,除有四名年龄太小的同学按国家规定又考取了中师外,其余学生原则上都回原籍当了小学教师。有一部分朔县籍的同学分到了平鲁县山区,山阴县的分到右玉县农村,还有部分同学被分配到了浑源县任教。大家都服从分配,按时报到,没出现一个不服从分配的。这当中,团组织起了组织上、思想上的保证作用。

加强团支部的自身建设

班团支部除了做好党的中心工作和团的日常工作外,还始终注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支部规定,每周开一次支委会,讨论研究支部工作;每两周上一次团课,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和时事政治;每两周开一次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和错误,增强团结。对进步青年,吸收他们听团课,提高觉悟后,接收为团员,为团组织增加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团的力量。九班团支部先后接收了不少新团员,使班上团员人数由十几人增到二十多人。

学校党支部规定每两周上一次党课。参加人除党员外,还吸收各班团支委和学生会干部中的团员听课。先后由校长杨克林、刘志英,教导主任李郡林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们受益匪浅。我和谷凤皋、张丕先三人都是在校当学生时就书面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54年1月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的。班里原来只有一名从志愿军部队归来的高谟同学是党员,新增了我们三名后,在班里建立了党小组,壮大了党的组织。党组织的早期培养,为我们个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教书一年,于1956年6月,调到中共朔平县委党校工作;谷凤皋教书二年,调到中共右玉县委文教部工作,张丕先多年在任职学校担任领导,都与此分不开。

作于2006年

作者简介:谷彦,山阴县玉井乡南祖村人,1952—1955年在朔师初师9班学习。曾任朔城区人事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