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赵循伯、吴伯祺、何序、严树培、蔡佳伶、范光翔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四川很有影响的川剧作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整理改编和新编了一批聊斋戏,将聊斋戏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下,他们的作品不仅注入了与那一时代主导精神相吻合的思想内涵,而且在创作方法、编剧技巧、人物刻画、体裁样式等方面也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看,他们创作改编的聊斋戏大致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普遍淡化或消除了原着中浓厚的封建迷信观念,代之以进步的科学的新思想和艺术观;2.改变了传统戏普遍存在的戏剧结构松散、剧情进展缓慢的弊病,大多具有主题鲜明、矛盾集中、情节紧凑和节奏明快的特点;3.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讲究戏剧的文学性、艺术性;4.重视对传统精华的继承发展,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5.不拘泥于每一篇《聊斋志异》故事的局限,根据戏曲舞台表演的需要,以聊斋故事为素材,重新结构故事。这也是他们编写的剧目为什么普遍受到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下面结合具体作品试作分析。
一、徐文与他改编的聊斋戏
徐文(191远),四川邛崃人。邛崃自古人杰地灵,盛产美酒与文化名人,着名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那一段流传千古的浪漫姻5就发生在邛崃。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也孕育了川剧艺术之花,20世纪初川剧泰斗康芷林就出自这块风水宝地。徐文自幼受到川剧艺术的熏陶,上初中时就参加了当地的“玩友会”,不但会唱能演,还能司鼓,打锣、钹,后来到成都上高中,有机会目睹了许多名角的精彩演出,对川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193远年他高中毕业后,当过中小学教1,在家赋闲时便潜心研习川剧、攻读诗词文学。抗战胜利前两年,川剧新又新戏班到邛崃演出,着名时装戏作家刘怀叙也随之到了邛崃,徐文常为演1们写些新唱段,颇受好评,由此受到刘怀叙先生的关注和指点,久而久之,两人遂成忘年之交。1945年,新又新戏班到成都演出,徐文毅然随刘怀叙“下海”,正式成为一名职业川剧编剧。从1945年至1949年,徐先生先后为成都各大剧院改编了不少古装戏和时装戏,尤其是他编写的一批连台戏如《武则天》(10本)、《天宝图》(10本)、《剑侠奇中奇》(8本)、《纣王无道》(8本)、《血滴子》《青城十九侠》等,颇受观众欢迎。这些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戏剧悬念丛生、舞台变幻莫测的连台戏为当时的戏剧舞台带来了生气,徐文名声鹊起,他在川剧界的地位由此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成都市川剧院从事编剧工作,曾任成都市川剧院二团副团长、一级编剧、成都市政协委1,退休后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1。经他改编、创作的剧目有《白蛇传》《杜十娘》《赵盼儿》《梁山伯与祝英台》《窦娥冤》以及一批现代戏,据1993年成都出版社出版的《徐文戏曲选》记载,经他创作、改编并上演或发表2002年3月12日,本书作者向着名编剧徐文先生调查聊斋戏的写作演出情况。
过的川剧剧目有78个,如将那些10本、8本的连台戏、上下本戏分本头计算,再加上一些他参与过改编而未署名者,他编写的剧本应在150本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徐文先生创作、改编的聊斋戏作品有:《金霞配》《画皮》《史连城》《胭脂》《投庄遇美》《菱角配》(与吴伯祺、范光翔合作)、《打红台》《群仙会》。下面介绍其主要剧目。
1.妙趣横生的生活喜剧《投庄遇美》
该剧是作者根据冉樵子着《刀笔误·遇美》改编而成。在冉樵子的剧本中,《遇美》的故事情节同《聊斋志异》原故事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叙述张鸿渐逃难途中,一夜来到荒山旷野的一户院落投宿,院中仅住着狐仙女施舜华及老仆梅媪二人,善良的梅媪开门见张鸿渐是一文弱书生,便私下答应他留下暂住一夜,并拿来一张草席,让他在屋檐下过夜。小姐施舜华出来看见张鸿渐文质彬彬、知书达理,顿生爱慕之意,随之成就姻5。显然,冉樵子的《遇美》是一出以生旦为主角的过场戏,其中老旦只是一个配角。但经过徐文先生的改编,这折戏变成了一出完整的以老旦为主角的生活喜剧,故事情节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七巧之夜,张鸿渐来到施家投宿,梅媪将其安顿在屋檐下过夜,施小姐发现院中多了一个青年书生,前来盘问,但碍于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青年男女不得随意交谈,梅媪只好在中间替二人传话,一出喜剧由此展开。梅媪年迈耳聋更不识诗文,关于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因何离家之类的问题尚能准确传递,但更复杂的问题她就弄不清楚了,于是便闹出一系列笑话:
张鸿渐:(唱)为书友含冤受屈,代写词状诉道廷。
官官相卫不肯准,反诬我捉刀之罪气煞人。
梅媪:小姐,(唱)只因他提刀去杀人。
小姐:你听岔了,他是替人伸冤,反被株连。
梅媪:啊,遭了冤枉官司。
小姐:(唱)你问他孤身一人离乡背井,又向何处去投亲?
梅媪:我们小姐问你到哪里去?
张鸿渐:(唱)谁敢援手把风波引,天涯茫茫暗自惊。
梅媪:小姐,他忙倒进京!
小姐:梅媪,你听岔了。
梅媪:嗨,今天像是起来早了,咋个尽出拐。
小姐:(唱)再问他,漂流四海行踪无定,岂不辜负好光阴。
梅媪:相公,小姐问你姑父好不好?
小姐:梅媪,前去问那相公,可知“劝君莫惜金缕衣”
这章诗否?
梅媪:你硬是管得宽!相公,小姐问你身上穿了几件衣?
张鸿渐:大姐请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妈妈,请问小姐可知“红豆生南国”这章诗否?
梅媪:哎呀,这个都要问呀?小姐,他问你吃过红豆蒸南瓜没有?
梅媪:(唱)真个是男有意女有情,红丝线牢系两颗心。
我来当这个月下老。
小姐:舜华羞下相公:张鸿渐喜下帮腔:他们早已定情你休费心。
[梅媪半惊半喜持红烛下运用谐音来刻画人物、制造喜剧效果是该剧的一个出色创造。剧作者依据梅媪人老耳聋的特点,一连五次采用谐音错位的方法来制造喜剧效果,使一番原本沉闷悲凉的对话变得活跃而轻松,不仅把平淡的拉家常式的对话表现得曲折有致,趣味横生,而且为演1的表演提供了凭借。重复使用谐音技巧,把本不相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巧妙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别是刻画出梅媪这样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梅媪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仆人,没有读过诗书,自然也不懂得“劝君莫惜金缕衣”、“红豆生南国”之类,便只能按照她所理解的意思诸如“穿了几件衣”、“红豆蒸南瓜”一类去为主客二人传话,由此便十分自然地产生了一连串的笑话,毫无牵强之感。不仅表现了老仆人那种耳聋眼花、憨厚迟钝的外部情态,而且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见识、修养及生活经历,着实堪称妙笔。看完这出戏,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一对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而是在无意中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梅媪。再经过周企何先生的舞台艺术加工,梅媪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画廊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据徐文先生介绍,这出戏的创作动因颇为有趣。19远2年成都市川剧院将出省巡回演出,李宗林市长要求给周企何先生排演一个新戏,根据周先生擅长演婆子丑的特点,熟悉传统戏的徐文先生便想到《刀笔误·遇美》中的梅媪形象,但如何给这个人物写戏,却一时想不出合适的点子。徐先生的岳母耳聋,在家里说话时常有东拉西扯搭错话而引人发笑的情况发生。冥思苦想的徐先生突然受到岳母的“启发”,一下子找到了写戏的关键:何不运用谐音的办法来制造笑料,编写一出具有世俗生活味的性格喜剧?他用一天两夜的时间写出了《投庄遇美》一出戏,剧院立马排演,一边排戏一边改剧本,剧场效果奇好。一个月后,此戏到北京中科院礼堂演出,受到科学家们的热烈欢迎,郭沫若先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在那次出省巡回演出中,该剧共演出83场,全国各地观众好评如潮,从此成为周企何先生的代表剧目。
2.诗情画意的爱情剧《金霞配》
该剧是徐文先生改编聊斋戏作品中一个较为成功的作品。
1952年春,贺龙元帅来到成都视察工作,提出要看《金霞配》,当时没有剧本。为了满足他的要求,剧院邀请群众川剧团的老艺人邓鼎山口述出剧本条纲,由于时间紧急,徐先生仅改完其中《审红儿》一场。此戏原来主要是红儿的戏,龟丞相的唱词只有20多句。剧院有一位着名的生角演1蒋俊甫,徐文认为他很适合演这个诙谐风趣而又充满智慧的龟老丞相,便专门为他写了50多句唱词,也使龟丞相这个角色变得丰满起来。贺龙元帅看完《审红儿》以后非常高兴,提出还想看全本戏,徐文先生又根据邓鼎山口述的演出条纲并参照聊斋故事编写出大幕戏,其中由徐先生增写的部分主要有《游0》《书房相会》《审红儿》三场戏,使男女主人公的相识相爱变得更有生活情趣,平添了一种动人的诗情画意之美。原来这个戏是用[红鸾袄][梭梭岗][课课子]曲牌演唱,比较单调,徐文重写的唱词增加了[六犯宫词]等曲调悠扬的曲牌,使演唱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演1的演唱技巧得以充分发挥。该剧清新明快的风格及其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与当时国泰民安的社会风尚十分吻合,因而大受欢迎。
由蒋俊甫、许倩云演出的《审红儿》从此成为川剧的保留剧目。
3.别开生面的传奇剧《打红台》
《打红台》系川剧表演艺术家彭海清的代表剧目,具体内容在第七章已有介绍。徐文先生认为,这个戏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成功地刻画了肖方这一个面目清秀俊逸,内心却凶残阴险的土匪形象,其中又有藏刀这一表演绝技,因而在观众中有很大的影响。但就剧本而言还有明显缺陷,故事情节的编织也有不尽合理之处,如做进一步加工,这个戏将更上一层楼。因此他在保持人物性格特征和藏刀特技基础上,将此剧改编为八场大幕戏。其故事为:庚娘、金大用夫妇清明上坟,途遇肖方。肖方垂涎庚娘美色,主动与金大用结为兄弟。庚娘夫妇被骗上肖方的贼船,船行至江心急流之处,肖方将金大用打入江中;庚娘誓死不从,于争斗中落水。昌平王带兵进剿红台山,行至江边救起庚娘,便留在府上作丫头,与其女儿为伴。肖方与红台山山大王韩虎本是拜把兄弟,可他为了实现个人野心,改名换姓投靠昌平王帐下,自告奋勇上山刺杀韩虎。肖方的到来使韩虎大为高兴,酒宴款待,肖方见韩虎醉意阑珊,抽刀欲枭其首级。韩虎醉意中似见肖方拔刀,惊醒过来细加查问,却被肖方掩饰过去,未露一丝痕迹,稍一松懈,终被肖方谋害。昌平王赏识肖方才干,为其升官加爵,并欲招为佳婿。一日,庚娘为之送酒,识破肖方真面目,昌平王将肖方问斩。金大用落水后也被人救起,夫妻终于团聚。
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和人物行为逻辑方面来考察,徐文的改编本较之传统剧目更具合理性,将藏刀绝技用于杀韩虎之时,也较原本更为适当。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剧未能推上舞台。
4.应时而作的聊斋戏剧目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剧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而临时突击编写出来的,据徐文先生介绍,在他改编的聊斋戏剧目中如《画皮》《菱角配》《史连城》等就属于此种情况。这些剧目借助聊斋故事在群众中的影响,赋予其时代的色彩,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之下,也颇受观众欢迎。这种现象本有悖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但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聊斋故事所具有的广泛的适应性和从俗性。
《菱角配》是川剧传统大幕戏,故事情节曲折,内容十分繁杂,当时常演的只有《尔成说亲》一折戏。19远3年召开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希望能为会议演出一场川剧。李宗林市长让剧团马上排演《菱角配》,因为这个戏提倡婚姻自由、歌颂坚贞爱情,且是喜剧,很适合妇代会的精神和气氛。为此,徐文、吴伯祺、范光翔等人连夜分场次整理剧本,由徐文统稿,写好一场演1就排练一场。由于此剧传统基础较好,改编后的剧本情节集中精练,喜剧风格浓郁,该剧由着名演1李文德(饰大成)、颜树(饰菱角)、胡小凤(饰菱角母)、李桐君(饰崔尔成)担纲主演,受到妇代会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953年,为了配合当时正在进行的镇压反革命的政治运动,剧院要求编写相应的剧目以唤起群众警惕,不要被暗藏的敌人所迷惑,更不能认敌为友,搅乱了阶级阵线,徐文先生为此根据聊斋故事《画皮》编写出五场同名川剧。由于故事本身具有的传奇性且无直接政治说教,在当时也取得了较好的剧场效果,惜乎不能长久。
《史连城》的改编也属此类情况。1955年,成都市某领导认为传统剧目《绣卷图》(又名《三返魂》)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其中有几段戏很有人情味,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应该重新上演。但《绣卷图》中有鬼魂还阳的情节,当时提倡破除封建迷信,似应回避,建议徐文将鬼戏改为人戏,剔除其中有关鬼魂的全部内容。在此指导思想之下,他改编出了《史连城》一剧,其故事梗概为:穷书生乔大年与顾忠全为好友,后顾忠全投奔亲友,读书求取功名,二人依依惜别。史连城貌美才高,作绣卷图一幅,其父以看图题诗招婿,纨绔子弟王化成题写四言八句,不成诗章;乔大年文采出众,为连城所悦。然而连城父仍以王家富足为由,为女儿订下终身。连城一病不起,郎中开出药方,要亲人膺肉(胸前肉)为药引治病。王化成不予,乔大年自8献出膺肉,救得连城性命。连城暗中使乳娘资助乔大年银钱,助其读书赶考。王化成逼亲,乳娘带着连城逃至偏远小城。乔大年、王化成也相随追寻到此,发生纠纷。王化成告到县衙,不料县宰竟是乔大年好友顾忠全,问明案情,惩罚王化成,玉成乔大年与连城婚事。
该剧在成都市演出后引起很大的争论,由于此剧删除了老戏中观众熟悉的《阴阳界会》《送友返魂》等内容,观众不满足,提出不同意见,后来不再上演。
二、赵循伯与他改编的《宦娘》
赵循伯(19081980),四川巴县人,重庆市川剧院编剧。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业余创作京剧、话剧、川剧等,1952年参加了川剧《柳荫记》的改编,1953年正式调入西南川剧院任编剧,至19远远年,他创作、改编的川剧剧目有大小90余个,是重庆市川剧院的主要剧作家②,其创作改编的如《荆钗记》《窃符救赵》《闹齐廷》等均有很大影响。他195远年改编的聊斋戏剧本《宦娘》,传奇性、文学性兼备,情节曲折、疑窦丛生、风格清新、文辞雅丽,塑造了一个充满爱心更富有智慧的令人爱怜的女鬼形象。该剧堪称川剧聊斋戏中一部独具特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