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7714000000029

第29章 附录(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测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义的,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文明以政治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动力。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C.政治文明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向和进程。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政治文明的保障。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政治保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坚持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3)“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5)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这是因为()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C.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D.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广东来说,更具紧迫性。这是因为()

A.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8)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民主制度的角度看,必须()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因为()

①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在“两会”期间,老百姓通过手机与代表委员们进行短信互动,使民意通过短信直达“两会”。这一事实表明()

A.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B.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利。

C.人大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D.人大和政协都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12)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对两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00%的被调查者知道“两会”,98%的公众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众期待“两会”解决问题更加广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B.民主参与度反映一国政治管理水平高低。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D.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切实增强。

(13)如今,我国人民对“政务公开”、“立法听证会”、“公推公选”等新词语已是耳熟能详。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我国()

A.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B.党和政府重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4)某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各地进一步规范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推行征地项目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听证制度。这()

A.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表现。

B.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法律保障,具有真实性。

C.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

D.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完善。

(15)2002年1月12日,备受广泛关注的我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共举行了2000多次各类价格听证会。举行价格听证会的政治学意义是()

A.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

B.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C.它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它有利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规范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差距,调节收入差距的目的在于()

A.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B.提高劳动效率。

C.提高就业率。

D.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7)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现和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如下内容()

A.统筹区域发展。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8)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合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善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这体现了()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积极作用。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解决农民工资拖欠问题的具体时间表,要求在2004年6月底前基本解决2003年当年的农民工工资。据此回答19~20题。

(19)国家之所以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因为()

A.在任何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可分离。

B.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

(20)加大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力度()

①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

②能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

③有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

④将有力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据此回答21~22题。

(2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D.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2)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讲,以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坚持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

B.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3)“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重要工作之一。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

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②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③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能走极端,过分强调公平会降低效率,过分追求效率会影响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

A.公平第一,效率第二。

B.公平和效率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义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题3分,共27分)

(2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在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更为自觉的认识,体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B.认识对实践活动有能动的反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26)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同类型地区发展不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出现群体化、组织化、激烈化、甚至极端化倾向。能否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关全省现代化的全局,而建设和谐广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措施,意义重大而深远。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7)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8)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和谅解宽容的社会,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而一定程度的社会和谐发展,又为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上述材料()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

B.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C.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D.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9)长期以来,广东省人大坚持开门立法,敢为人先,刚性监督,依法治省,形成了党的领导、人大主导、“一府两院”发挥执法主体作用的“三位一体”的广东“人大”特色,被人们称为“广东现象”,倍受社会关注。对这一“广东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密切统一。

B.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司法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D.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才能实现,通过“一府两院”才能落实。

(30)近年来,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会、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等,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这说明()

A.国家政体反映国家性质。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深入发展。

C.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D.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开始符合中国国情。

(31)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首先是执政党内部必须是和谐、团结的。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为此,我们必须()

A.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C.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D.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3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力量。我们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

A.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宗旨。

B.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D.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根本的出发点。

(33)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坚持群众观点。

C.抓主要矛盾。

D.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请简要回答: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35)一段时间以来,“和谐社会”成为了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构建成“和谐广东”的工作目标。

请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四、辨析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