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探究式科普丛书-探索宇宙的助跑器:火箭
7720600000013

第13章 火箭趣味小知识——有问必答(4)

在改进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此会采取种种措施。美国用“宇宙神D”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地发射了“水星”飞船模型,苏联发射“联盟号”火箭都是如此,在提高火箭可靠性的同时,还在飞船上部安装了逃逸救生塔,以备在火箭发射出现问题时应急救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使用的“长征二F”火箭也同样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安全性:对火箭元器件、部件进行严格筛选和测试;对关键的部件采取备份措施,控制器的CPU及电路甚至采用了三冗余;增加了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在点火前30分钟开始工作,自行判断火箭的工作状态;增加逃逸救生系统,能在火箭出现意外时,迅速把航天员带离故障火箭,安全逃生;火箭整体测试与试验更加严格,能及早在地面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长征二F”火箭采取上述措施后,可靠性从“长征二E”火箭的0.91提高到0.97,成为中国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如果考虑到飞船采取的安全措施,则可使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99.7%。

10.世界最大的运载火箭是哪一种

20世纪60年代,太空竞赛空前高涨,苏美两国竞相研制大型运载火箭。美国为登月研制了巨型的“土星Ⅴ号”火箭,该火箭箭体高度为85.6米,连同阿波罗飞船在内总高110.6米,第一级和第二级直径均为10.1米,第三级和仪器舱直径为6.6米。“土星Ⅴ”火箭发射重量为2870.9吨,推进剂总重量为2686吨,其近地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04.3吨,地球逃逸轨道运载能力为43.09吨;苏联为实施登月计划,研制了N1巨型火箭,其总长约100米,底部最大直径为15米,第一级由24~36枚火箭发动机并联而成。第一级产生的推力可达4500~6350吨,超过了“土星Ⅴ号”。第二级装有8台发动机,总推力为1432吨。第三级装有4台发动机,总推力为320吨。N1巨型火箭的运载能力约为98吨,不过,这种火箭在1969年到1972年的4次发射试验均遭失败。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发射航天飞机而研制的“能源号”运载火箭,成为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运输火箭。

该火箭箭体高度约60米,芯级直径为8米,助推器高为39米,直径为4米。发射航天飞机时,它的起飞重量为2400吨,其中液氢液氧携带量多达2000吨,起飞推力高达3500吨。在发射其他有效载荷时,“能源号”可将18吨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将32吨有效载荷送入月球;将27吨有效载荷送入火星和金星。“能源号”的正常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00吨,如果为这枚火箭配备上面级,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就可达270吨。该火箭分别在1987年和1988年进行了两次发射,后一次用于发射苏联的航天飞机。由于该火箭运载能力太大,找不到用武之地,后来被俄罗斯政府取消了。目前现役的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为20吨左右,以美国的“大力神Ⅳ”和俄罗斯的“质子号”为代表。

11.为什么火箭发射场多选择低纬度地区

在不同纬度的发射场,同一运载火箭的发射载荷能力也是不同的,纬度越低,运载能力就越高。正由于此,为了运载尽可能多的有效载荷,火箭发射场多选择在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把发射场建在靠近地球赤道的位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被发射卫星的飞行速度是由运载火箭的速度与地球速度共同决定的,在运载火箭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发射场的纬度越低,地球的转动速度越大,被发射卫星的轨道速度就越大。我们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进行自转的,如果从赤道向东发射卫星,则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转动能量,这实质上是借助地球的自转力来提高卫星的飞行速度,从而节省火箭的推力以携带更大的载荷;第二,从赤道或靠近赤道的发射场向东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时,可使卫星的飞行轨道与最终轨道处于或接近同一平面,这样可以大量节省卫星达到地球静止轨道位置所耗费的能量,节省宝贵的卫星推进剂,大大延长卫星运行寿命。所以,在选择发射场时,应当尽可能地选择在低纬度地区,最好是建在赤道附近,这样既能借力,又可省力。

例如,从北纬5.2°的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同样质量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要比从北纬28.2°的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节省15%的推进剂。除了尽可能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建立发射场之外,建立海上发射平台也是不错的主张。在海上发射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火箭飞越有人居住的地区,更主要的是海上发射平台可以根据需要随意移动,发射位置比较灵活,但是这种方式多用来发射小型卫星。

12.火箭组装后运往发射台时为什么多采用垂直运输方式

经过组装测试后的火箭在运往发射台时,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

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早期,水平运输方式由于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所以采用的较多。但是,如果在组装、检测时,火箭平放在地面上,等检测完毕,运往发射台后再竖起来准备发射,这时由于位置发生了变化,很多已经检测好的性能在火箭竖起来之后发生了变化,从而降低测试的可靠性。而垂直运输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火箭和飞船的状态不变,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现在垂直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

13.俄罗斯主要运载火箭有哪些

俄罗斯运载火箭有许多系列,而且很大一部分火箭是在弹道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目前俄罗斯还在使用的运载火箭主要有:“联盟号”火箭、“宇宙号”火箭、“旋风号”火箭和“质子号”火箭。

除此之外,还有“天项号”火箭、“起点号”火箭、“闪电号”火箭、“安加拉号”火箭、“呼啸号”火箭等。

“联盟号”系列火箭是在P7洲际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有许多不同的型号,其中“联盟号”主要用于载人飞船“联盟号”的发射,也用于各类卫星的发射。火箭总长49.5米,底部最大宽度10.3米,起飞重量310吨,起飞推力大约4.9×106牛。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7.2吨。“联盟”系列是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达1675次之多。“宇宙号”是苏联利用退役的SS4、SS5等中程导弹加装新研制的多级火箭而成的中小型运载火箭,可以发射300千克左右的卫星,大多是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由于苏联通常将这类卫星混编成“宇宙”系列卫星,所以这类火箭也被命名为“宇宙号”。

该系列火箭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发射数量居第二位的运载火箭,到2007年共计发射457次。

“旋风号”是在洲际导弹SS9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它的运载能力介于“宇宙号”和“联盟号”之间,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为3吨。该火箭共有3个型号,共计发射了234次。

“质子号”是目前俄罗斯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该火箭是专门研制的,主要用于发射大型航天器,由切洛梅设计局研制。该火箭根据所发射航天器类型与大小的不同,分别有三、四、五级结构布局。

该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可达20.6吨,主要用于空间站、行星探测器、大型应用卫星的发射,共计发射331次。

14.火箭发动机有几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火箭发动机是利用动量守恒原理,自带推进剂、不依赖外界空气的喷气发动机。能源在发动机内部转化为工质(工作介质)的动能,从而喷出高速射流产生推力。火箭发动机按照能源的种类分为化学火箭发动机、核火箭发动机和电火箭发动机。其中化学火箭发动机按推进剂的物理形态又可分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混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类型都各有特色和优点,因此都能在火箭、卫星、飞船以及探测器中找到各自的用武之地。

15.日本H-2火箭为什么研制初期问题特别多

日本是较早研制并发射成功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国家。但日本早期的运载火箭性能并不好,后来引进美国技术研制的H-1火箭不但性能一般,而且还受到美国的制约。因此,1984年日本决定完全依靠本国实力自主研制先进、高性能、大运载能力的H-2运载火箭。该火箭全长50米,芯级直径4米。第一级装有一台LE-7液氢液氧发动机,推力约0.84×106牛,比冲449秒。两侧捆绑两台大型固体助推器,推力为1.56×106牛,燃烧时间为95秒。第二级装有一台LE-5A液氢液氧发动机,推力约为0.12×106牛,燃烧时间为609秒。H-2火箭起飞重量为264吨,最大起飞推力约为3.97×106牛。该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0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4吨,静止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

H-2火箭有如下特点:采用两级火箭芯级,较之采用三级火箭,可减少零部件数目、工序数目,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发射能力强,可与美国的“大力神”、欧空局的“阿丽亚娜4”型相比,达到了世界火箭技术的先进水平;制导装置先进,使用了激光陀螺和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采用直径为4米的大型整流罩,可进行“一箭多星”发射。由于该火箭技术难度大,跨度大,继承性差,技术贮备不足,且采用了不少美欧都不敢采用的火箭新技术,致使研制进度一再拖延,并多次发生严重事故。为此,进行了多次审查设计、修改设计指标,也因此推迟了首次试验时间。一直到1994年2月4日,历时10年、耗资25亿美元研制的H-2运载火箭终于在种子岛吉信发射场进行了首次发射,成功地将一颗轨道再入试验舱和监测H-2火箭性能的有效载荷送入太空。H-2火箭的实际运载能力和原计划相比有所降低。该火箭投入使用后,共计发射了21次,5次失败,其中前8次发射一共失败了4次,只有50%的可靠性。经过不断修改完善,H-2火箭的可靠性迅速提高,成为一种相当有竞争力的运载火箭。

16.为什么固体弹道导弹受青睐

所谓液体弹道导弹,就是采用液体推进剂作为火箭发动机燃料的导弹。而固体弹道导弹采用的是固体推进剂作为火箭发动机燃料。目前,美国的战略、战术弹道导弹已全部实现固体化。俄罗斯至今还是固液并重:固体的战略弹道系统有SS-24、SS-25,液体的战略弹道导弹有SS-18、SS-19等。然而,中国是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固体远程战略弹道导弹的国家。

液体弹道导弹的优点是技术难度低一些,研制起来比较容易。但其缺点是造价高、反应慢。固体导弹则造价较低,设备较少,反应较快。比如,液体导弹“大力神Ⅱ”射程为1.17万千米,每枚成本高达2220万美元,是射程相当(1.014万千米)的固体弹道导弹“民兵Ⅰ”(每枚成本560万美元)的4倍。从设备上来讲,射程只有300千米的液体弹道导弹“飞毛腿”需要使用8台车辆,而射程达5000千米的固体弹道导弹SS-20仅仅需要使用3台车辆就够了。从反应时间上来讲,美国液体弹道导弹“大力神”为15分钟,而固体弹道导弹“民兵Ⅰ”反应时间却只有1分钟。

当然,固体弹道导弹也有缺点,就是安全性不好,在制造过程中容易起火爆炸或因固体推进剂的浇铸质量不佳而引起爆炸,造成弹毁人亡。例如,美国“北极星”A-2固体弹道导弹,就曾多次因药柱缺陷而在发射台上爆炸;“潘兴Ⅱ”弹道导弹也有一次因隔热层处理不当,导致推进剂药柱的壳体配当不好而引爆了一级自毁装置;还有“三叉戟Ⅰ”固体弹道导弹也曾因第一级发动机绝热层故障而发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