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探究式科普丛书-洼地的水域:湖泊
7720800000005

第5章 丰富多彩——湖泊知识篇(5)

镜泊湖历经五次火山爆发,是由于大量玄武岩熔流喷溢,把牡丹江拦腰截断而形成的一个堰塞湖。镜泊湖湖水平均深度约为40米,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可达62米;湖身纵长约50千米,最宽处约9千米,最窄处枯水期也有300米。湖面海拔约351米,总面积约95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熔岩堰塞湖,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该湖总共可分为北湖、中湖、南湖、上湖4个湖区。

镜泊湖的大致走向是由西南至东北,湖形蜿蜒曲折,大体呈S形。湖中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犹如点缀在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天然无饰的镜泊湖以它独有的风姿闻名于世,是国家着名风景区和避暑胜地。这里有着着名的湖中八大景,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湖中。这八大景分别是: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和老鸪砬子。

其中吊水楼瀑布是最为有名的景观。这个瀑布落差高达20米,宽达40余米,水帘横空,飞珠碎玉,景色十分壮观。

如果你去游览镜泊湖,切不可错过吃一顿丰盛的鱼餐。镜泊湖水产丰富,盛产鲫鱼,因此也称“湖鲫”。这种鱼体大肥胖,一条可达两三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以用来烹制鱼汤或红烧,令人垂涎欲滴。过去鲫鱼可是皇室的贡品,可见其味道真是异常鲜美。

此地还产鳌花鱼、湖鲤、红尾、白鲢等40多种鱼。如果你来到这里,尝一尝鱼的鲜美味道是必不可少的。

风光秀丽的镜泊湖宛如点缀在祖国北疆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以朴素无华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人。

3.高原上的明珠——青海湖

美丽富饶的青海湖又名库库诺尔、错鄂博,古称西海、鲜水和错温波等。库库诺尔是蒙古语,意思为“青色的海”。青海湖得名于北魏,因为该湖湖水清澈碧蓝,湖面宽广犹如大海,所以起名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洼地聚水而形成的湖泊,形似梨状。湖面水位约为3193米,最深处约为27米,湖面面积约为434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

青海湖堪称大自然的杰作。早在2.3亿万年以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浩瀚无际的海洋。后来因为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海洋逐渐隆起,于是便形成了世界屋脊。四周高山环绕构成了湖盆,拦截海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可是当时的青海湖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当时只是一个外流湖,周围有100多条河流注入其中,也有湖水从东面注入黄河。

但是后来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发生了强烈的隆起,拦截了青海湖的出口,这样一来,向东流出的河流被迫向西流入青海湖,于是就形成了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流的倒淌河。自此以后,青海湖也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只入不出的内陆湖。

青海湖浩瀚缥缈,波澜壮阔,就像镶嵌在高山草原上的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它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和象征。湖中有鸟岛、海心岛、海西山岛、沙岛和三块石5个岛屿。其中鸟岛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岛上鸟的种类有30余种,数量达20余万只;海西山岛上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鸬鹚的繁殖场所;沙岛是湖中沙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的,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覆盖,是鱼鸥的栖息繁殖地。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这里地势开阔,气候凉爽,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它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绕:北面是巍峨高大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青海南山,东面是雄浑壮丽的日月山,西面是峥嵘嵯岮的橡皮山。举目眺望,四座高山犹如四座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绕。从山下到湖畔则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是一片天然的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产地。

人们都说最质朴的美才是最具有震撼力的美,青海湖的美就是那种原始的、不加雕琢的自然之美。

在不同的季节,青海湖的景色截然不同。夏秋之际,湖畔山青草绿,天高气爽,景色怡人,还点缀着五彩缤纷的野花,骏马在草原上奔腾,成群的牛羊聚动如云;金黄色的油菜花,迎风飘香;水天一色的青海湖水色如海洋般蔚蓝。等到冬季来临,牧草一片枯黄,青海湖也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就好像是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由此青海湖也成为了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每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逐渐成为一项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青海西宁也堪称中国的夏都。

青海湖还以盛产鳇鱼而闻名。鳇鱼是一种稀有的冷水性无磷鱼,又名裸鲤。这种鱼肥硕而肉嫩,味道十分鲜美,只产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每到冬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便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被捕鱼者捕而烹食,最终成为味道鲜美的美餐。

水天之间水鸟翔集,蓝天白云和湖光山色相互辉映——青海湖有着世人无法描绘的美,它是我们人类无价的珍宝。但是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位曾持续下降,流域内生态系统急剧退化。为此,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有关监测表明,青海湖近年来水位持续上升,水域面积在持续增大。尽管如此,我们还要对青海湖给予大力保护,只有这样,我们青海湖的未来才会更美好。

4.绵延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的外围高、中间低平的碟形盆地。

洞庭湖南面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汇入,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通常年分四口与四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因而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减轻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历史上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但是由于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等原因,洞庭湖的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鄱阳湖超过而变为第二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如今已被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

由于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湖泊区域的保护,实行退耕还湖,现在天然湖泊面积有所恢复。

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稻米、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洞庭湖地区水量充沛,年径流变幅大,年内径流分配不均,汛期长而洪涝频繁。汛期径流量占年均径流量的75%。洞庭湖水位始涨于4月,7~8月最高,11月~翌年3月为枯水期。正由于此,洞庭湖素有“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之说。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湖中最着名的是君山,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风景秀丽。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个小时。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万里寻夫却追不上他,便依着竹子痛哭,眼泪滴在竹子上,就变成了斑竹。后来两个妃子死于山上,后人在山上建了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人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