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林错南边的平滩上,直直伫立着7座石山,远远望去就像7个勇士在坚守着这片美丽的土地。传说他们本来是居住在湖中的7个精灵,莲花生大师命令他们监视色林错魔鬼,于是他们就化作了7座石山,终日守护着美丽的色林错。
第二节各具特色
1.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肇庆星湖
在西江中游北岸,北回归线穿越的地方,是广东省着名的国家A级风景旅游名胜区——肇庆星湖。它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个部分。
肇庆,秦汉称“高要”,宋代以后称为肇庆府。星湖之名源于崇祯五年石室摩崖石刻,曾称沥湖。星湖又称七星岩,位于肇庆城北4千米处。景区内湖光潋滟,山石错落,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之美誉。很多游人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它是兼备杭州西湖和广西桂林综合特色的胜景。星湖湖面约6.5平方千米,蓄水量1250万立方米。
“五湖”指的是整个湖面被湖堤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各湖面通过桥孔互相连通。湖堤总长20多千米,堤上杨柳、凤凰木成行,宛如几条绿色带子飘落在碧澄的水面上。“七岩”指湖区内错落分布的7座陡立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分别是: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桂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坡岩。它们的分布形似夜空中的北斗七星,因此称七星岩。
肇庆星湖吸引中外游人的主要原因是绚丽、奇特的岩峰和岩洞。
星湖岩峰岩洞的精萃在于它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征,在峰林石山地形上由石灰岩组成的岩石峰洞,宛如天上的群星撒在湖中,配上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芽、石柱、石林,映出绚丽、奇特、浓郁的南国韵味。
2.倾听你心声的湖泊——洱海
在云南省西部美丽的城市大理,有着一个美丽的湖泊——洱海。
洱海湖由于湖形酷似人的耳朵,且浪大如海,故起名洱海。湖面海拔1980米,面积246平方千米,最深21米,湖水容量约30亿立方米。洱海在苍山之东,西岸距大理县城约2千米,古称叶榆泽,汉朝时称昆明池,唐代名西洱海。
洱海水面辽阔,碧波粼粼,两岸苍山如屏,湖山相映,景美如画,素有“玉洱银苍”之称。湖中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景。
洱海之滨有“风光雪月”之美,即人们常说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洱海月是大理着名的一景,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到洱海去划船取乐,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云彩,月亮和海水相映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关于洱海月,流传最广的是天宫公主下凡的故事。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宝镜就在海地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
俯看洱海形似人耳,南北长42.5千米,东西宽6.3千米,湖底是粉沙和黏土,流入湖泊的河流有100多条。出湖的河只有西洱河。
北面主要是弥首河、罗时江、永巡江,南面是纳波罗江,西面是苍山溪水,东面是海潮河、玉龙河等。属于高淡水湖泊,鱼类较为丰富,其中分鱼最为有名,龙瓜等是洱海特有的品种,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3.天鹅之家——新疆天鹅湖
天鹅湖位于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珠勒图斯山间盆地,海拔约2500米,是一个高山湖泊。湖东西长约30多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面积约300多平方千米。湖泊四周为冰山雪峰所环抱,湖水是由天山冰雪融水汇聚而成的。湖中有许多小岛,岛上长满了芦苇和野草,还有各种鲜花,是禽鸟理想的栖息之地。在这里生活的鸟类约有7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天鹅,估计有上万只。1986年该地被批准为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
连绵的雪岭、耸入云霄的冰峰,构成了天鹅湖的天然屏障。泉水和天山雪水汇入到湖中,湖畔水丰草茂,食料丰足,气候凉爽而湿润,非常适合天鹅生长。每当春天来临,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大批天鹅就从印度和非洲南部成群结队地飞来,来到天鹅湖栖息繁衍。在和煦的阳光下,湖水、天光、云影、天鹅,构成一幅温馨美妙的画卷。这里有10多种珍稀鸟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例如有雕、灰雁、小天鹅等。
国家还专门在这里设立了保护站。
天鹅湖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晶莹夺目。湖畔牛羊成群,连绵的雪峰倒映在湖水中,景色十分美丽。
4.黄河源头的姊妹双胞胎——鄂陵湖和扎陵湖
鄂陵湖和扎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距玛多县城约60多千米。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和玛曲河,首先注入扎陵湖。扎陵湖东西长,南北窄,好像一个美丽的大贝壳,镶嵌在黄河上。湖的面积达52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9米,蓄水量为46亿立方米。
扎陵湖水色碧澄发亮,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宽宽的乳黄色的带子,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微微发白,另一半清澈碧绿,因此也称“白色的长湖”。在扎陵湖的西南角,黄河在此回旋一番之后,在巴颜郎玛山南面,进入一条很长的沟谷,河水在这里分成九股道,散乱地穿过峡谷,流入鄂陵湖。
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它的形状与扎陵湖刚好相反,东西窄、南北长,很像一个大宝葫芦。湖的面积为610平方千米,相当于扎陵湖的一倍多。湖水清澈,呈深绿色,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又称“蓝色的长湖”。蓄水量是107.6亿立方米,最深处30.7米,南北长约32.3千米,东西宽约31千米。
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比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还要高出1000多米,真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也是鸬鹚、雁鸭和渔鸥的重要繁殖基地。这里栖息的候鸟最多,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是我国研究候鸟生态的科研基地。湖泊平均温度为-4℃,是青海省的高寒地区之一。
5.沙漠中的天使——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平均水深5米,弯曲如新月,因此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鸣沙山在刮风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月牙形的清泉,涟漪萦回,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这里所说的“风吹沙不落”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考证。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
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主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然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主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在原地。
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摊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所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真是让人类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可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由于水少,形成的是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在当地政府的治理下,不仅月牙泉水位不断回升,月牙泉还又生“子泉”,出现了“三泉相依”的奇观。
6.瘦身后的杭州西湖——扬州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只有扬州的西湖,有着难以形容的清秀婉丽。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的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故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扬名中外。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湖形清瘦狭长,水面长约4千米,宽不及100米。虽然它没有杭州西湖那么宽阔,却同样也是达官贵人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场所。因此,汪沆称之“销金锅子”。
瘦西湖为我国着名的湖上园林,游览面积100公顷,拥有虹桥、长堤、徐园、小金山、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湖长10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是国内着名的风景区之一。
此地的吹台俗称钓鱼台,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在此钓过鱼。透过吹台园洞,白塔映入眼帘。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时,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地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向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瘦西湖着称于世,主要是由于天然之趣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石壁流淙、春流画航等二十四桥景点旖旎多姿,清秀婉丽,让人心迷神驰。
7.东方“女儿国”——泸沽湖
在《西游记》里,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儿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但在云南倒是有个女儿国。在云南省着名的古城丽江向北穿行,越过峰峦叠嶂,茂密森林,抵达宁蒗彝族自治县最后一道分水垭口,一个明镜般的湖泊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那就是当今以母系社会活标本而着称的泸沽湖。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
泸沽湖四周崇山峻岭,森林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泸沽湖面积50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最深处达93米,平均水深45米,也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沿岸有五个岛,居住有彝族、汉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白族、壮族等7个民族,约1.3万人,其中纳西族的摩梭人约6000人。盛产巴鱼、金边白瓜子、香菇。泸沽湖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泸沽湖湖岸曲折,水天一色,森林密布,五个小岛给人以无限悠远的遐想。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漂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和宁静。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是我国西南高原上的一颗诱人的明珠。摩梭人称她为“谢纳米”,意思是“母亲湖”。
关于泸沽湖的形成,当地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这里曾是一片村庄。村里有个孤儿,每天到狮子山去放牧。人们只要把牛羊交给他,他总是把牛羊放得肥肥壮壮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树下睡着了,梦见一条大鱼对他说:“善良的孩子,你太可怜了。从今往后,你不必带午饭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小孩醒来后,就到山上找啊找,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那条大鱼,他就割下一块鱼肉烧着吃。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过的地方已经重新长好了肉。这事被村里一个贪心的人知道了。他要把大鱼占为己有,就约了一些贪财之徒,用绳索拴住鱼,让九匹马、九头牛一齐使劲拉。鱼被拉出洞,灾难也就降临了。从那个洞里,洪水喷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村庄。那时,有一个摩梭女人正在喂猪,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旁边玩耍。母亲见洪水冲来,急中生智,把两个孩子抱进猪槽,自己却葬身水底。
两个孩子坐在槽里随水漂流。后来,他们成了这个地方的祖先。人们为了纪念那个伟大的母亲,就拿整段木头做成“猪槽船”。因此,泸沽湖也称为“母亲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