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经济地理
7729800000074

第74章 港澳台地区物流地理本章要点(2)

2007年香港进口的主要供应地分别为日本、台湾、新加坡、美国、韩国,所占进口货值比重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除自韩国的进口同比减少0.2%外,自其他主要供应地的进口均持续增长,其中自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增长升幅加快,分别为7.2%和12.3%。从进口主要货品类别看,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通信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杂项制品、衣物及衣物配件依然位居前五项,分别占进口总货值的25.8%、13.4%、8.7%、7.2%、5.2%,与转口的主要货品类别基本相同。除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与上年相比下降11.4%外,其他四类商品的进口均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为17.8%、13.5%、31.4%、2.0%,其中杂项制品的增长显着加速。

2007年香港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服务贸易总额为9654亿港元,较上年增加了13.1%。其中,服务输出6453亿港元,增长14.2%;服务输入3201亿港元,增长11.2%;服务输出净额为3252亿港元,增长17.3%。各项增幅较上年都有所加快。服务输出中,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有关的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分别占有31.2%、28.6%、16.6%、15.0%,与上年相比亦分别增长了12.8%、5.8%、18.6%、34.0%,这反映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旅游城市的地位仍在加强。服务输入中,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份额最高,分别占36.8%和31.1%,比上年分别增长了7.9%和10.1%。

5.交通旅游

香港地区具有发达的立体式水、陆、空交通系统,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使香港地区成为亚洲水运中心,其港口是世界最繁忙、效率最高的港口,同时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个港口有运输和贸易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香港地区的葵涌货柜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层式工业建筑物。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19条主要客运航线,每周约有1200班定期客货机与亚洲、欧洲、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中东等地区的77个城市直接联系。香港的机场是世界十大航空港之一,新机场距离市区40公里,由地铁交通和机场巴士相连。铁路交通有从北京到九龙的京九铁路,从上海到九龙的沪港铁路,从九龙到广州、肇庆的广九铁路三条线。

香港地区拥有全球最完善快捷的公众运输系统,交通道路全长1936公里,有地下铁路、轻便铁路、九广东铁连接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各处。

香港地区素称“东方明珠”,旅游资源丰富,有缤纷繁华的购物街、饮食热点、殖民时代至现代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大型主题公园、传统中国风情的庙宇(如文武庙、天后庙、黄大仙祠等)、展览馆、浴场等。在香港地区旅游,游客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感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人文环境独特,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地。旅游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支柱之一,是香港赚取外汇的第三大产业。

6.信息服务

香港能够发展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必备条件之一是通信和信息发达、流通快速、不受阻隔。

香港的印刷传媒业发展蓬勃,在亚洲首屈一指。截至2007年4月30日,香港共有47份报章和695份定期刊物。其中,中文493份,英文126份,双语108份,其他语言15份。

香港广播业自由开放。除了4个本地免费电视频道外,香港观众可收看本地和海外以多种语言播出的约250个收费电视频道及200多个卫星电视频道,还可以收听13个电台频道。香港也是亚洲的广播枢纽,14家卫星广播机构以香港为基地,通过卫星为亚太区观众提供约145个广播频道。

香港电信市场开放,固定网络、移动电话、国际长途、电缆、卫星通信均已全面开放,营办商可轻易进入市场,为公众提供快捷、优质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电信服务。本地的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135%,居世界前列。此外,香港的宽带服务市场持续发展,宽带上网用户超过178万,住户普及率上升至73%,而新兴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亦迅速增长,用户逾80万。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先进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之一。香港拥有全球第一个全数码电话网络,宽带网络覆盖所有商业楼宇和家庭住户,九成公共服务有电子服务途径,可供市民选择。在香港,2/3以上的住户拥有计算机,当中约七成连接互联网。全港有170多个互联网服务供货商,向270多万注册用户(包括拨号及宽带)提供服务,已登记的“hk”

域名已接近14万个。

自1998年起,香港已与11个国家就信息和通信科技事宜合作,举办多次互访、交流活动和合作计划。耗资20亿美元的数码港是香港的信息科技旗舰,标志着香港成为信息科技型城市的决心。数码港占地24公顷,它所创造的互动环境,将科技、商务和人才融会在一起。

政府的创新及科技基金亦支持香港数码港成立“香港无线发展中心”及“数码媒体中心”。前者旨在推动对无线科技的认知、应用及开发;后者则以先进的多媒体制作设施及技术支持去推动信息科技与创意工业的发展,让不同的业内人士包括动画师、游戏发展商、多媒体创作人、广告、电视及电影制作人的创作意念得以充分发挥。

香港的科学园汇聚和培育专门从事应用研究发展的世界级科技人才。它按组群概念发展,4个组群包括电子、信息科技及电信、生物科技、精密工程。

9.1.3 香港物流业发展

1.发展概况

香港地处亚太地区中心,是中国南面对外的门户。香港地区物流业是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2007年占全港地区生产总值的5.4%,为6%的就业人口提供了19.84万个职位。

香港的现代物流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受到重视的,过去香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概念,也没有统一的物流政策。但由于香港是跨国企业的集中地,也是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打开内地市场的试点,这些国际性集团把在其他国家开拓物流的经验、先进的技术以及成熟的物流管理方案引入香港,无形中为香港物流业打稳了基础。

另外,银行财政健全、集资比较容易和其他固有优势,使香港物流业得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海运方面,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及最有效率的货柜港。货柜处理设施是物流业的关键基础建设,葵涌-青衣区共有9个货柜码头,设有24个泊位,总处理能力每年逾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2006年,香港再次刷新货柜吞吐量记录,处理的货柜达2350万个标准箱(20尺标准货柜单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货柜港,亦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香港约有80家国际航运公司和900家与航运有关的公司。前者每星期提供约500航班,目的地遍及全球500个港口;后者则提供各式各样高素质的航运服务,包括海事保险、海事法律、海事仲裁、船舶融资、船舶经纪、船舶管理、船舶注册和船舶运输、船舶检验等服务。

香港目前是世界第七大航运中心。由香港船东会会员拥有、管理或营运的船舶逾1000艘,总吨数超过4600万。2006年,进出香港的船只共约46.22万航次,共运载了约2.38亿吨货物和约2300万名乘客。大部分乘客都利用高效率的高速渡轮船队(包括飞翼船和喷射双体船)往来香港、澳门及其他内地港口,使香港成为全球高速渡轮班次最频密的港口之一。香港是个设备完善的现代化深水港,也是华南海上贸易活动的枢纽。在港内作业的运输船主要有两类,分别为从世界各地驶来的巨型远洋船和从珠江驶来的较小型沿岸船、内河船。平均计算,每天在港口内作业的远洋船约有110艘,进出港口的内河船接近530航次。每天在港内作业或通过海港的内河渡轮和本地船艇数目甚多。香港港内船只周转效率较高,如在货柜码头靠泊的货柜船,一般的周转时间为10小时以内。

空运方面,香港是世界最繁忙的空运中心之一。从空运吞吐量的增长比率来看,在过去的20多年中,香港平均每年增长11%,而全球空运吞吐量的增长在8%之下,香港明显比其他地方具有优势。现在,香港国际机场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双跑道设计,以满足日益繁忙的运输量。

货运方面,香港国际机场连接了珠江三角洲22个港口,每天逾2.5万辆货车往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此外,特快货运服务将到达货物用货车快速运至深圳或广州,再空运到全国其他城市。

香港以高效、快捷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世界称誉。2008年全球五强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新加坡港2992万TEU、上海港2801万TEU、香港港2430万TEU、深圳港2142万TEU、釜山港1342万TEU。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香港物流已经出现多层次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蓬勃,以一站式服务为顾客处理所有货物流程的形式已是大势所趋。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为此,香港先后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及香港物流发展局。特区政府致力于发展运输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物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香港的物流企业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货运、仓储、速递等,服务的对象以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对在内地投资相当有兴趣。目前,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在内地以合资的形式成立公司。香港公司是内地最大的外来投资者,占内地外来投资的50%左右;另外,还有超过10万家香港公司在内地采购。

2.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

香港拥有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又与制造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联系密切,所以香港物流业的潜力无限。

香港的专业人才,除了懂三文两语外,也更熟悉内地的经营环境,将较台湾人和新加坡人优胜。其次,近年来香港物流管理人才的工资水平回复至合理水平。此外,香港人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这都比中国内地人才及台湾人优越。

地理优势方面,香港在北上及南下上所花的时间较其他地区短,且大部分工厂北移,所空置出来的商厦增加,其租金成本与新加坡相比并不高。其次,香港主管级的住宅租金相比上海、新加坡也不会过于昂贵。另外,香港无须征收消费税,加上税率低,大部分设备成本比邻区低10%~25%。

同时,作为供应链管理中心,香港的通信网是另一优势。无论长途电话,还是专用电信网络,香港的运作成本相当便宜。香港为亚太的重要商贸中心,拥有强健的金融架构及完善的司法制度,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所以有逾900家国际企业在香港设立总部。因此,香港有优势成为亚太区的供应链管理枢纽。

(2)劣势

香港的码头处理费一直是全球最高的。码头处理费包括船舶公司使用码头设施时向码头运营商支付的款项以及船舶公司为弥补海运费而多收的费用。

此外,香港在金融风暴后才开始重视物流业,起步较迟且人才不足。同时,对物流需求较大的制造业外移,市场开放不足,运输设备配套亦未见完善。

(3)机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促使货运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国入世必将会进一步刺激全球贸易及航空货运。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作为进出中国的南大门,定能因航空货运的需求上升而得益。内地物流业效率、物流整合程度较低,大部分业内公司只可提供某些物流环节的服务,未能为整个物流链提供一条龙的整体服务,且没有一家公司在内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加上内地市场发展迅速,这些均为港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包括港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强大的制造业中心,正向服务业、高增值行业转型,务求成为区内的物流枢纽,为内地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提供服务。

(4)威胁

由于香港的门户优势正随着中国的入世而逐步减弱,香港物流业受到了来自异地同行的威胁。内地港口的货运处理能力增强。内地港口的停泊费用也较香港便宜。内地物流业增长速度很快,运营成本和设备配套都在很快成熟起来,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之中,政府(电子通关)等方面的流程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内地经济的急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无论是公路网络还是各项基础设施都日趋完善,其中码头设施的进步尤为显着。尽管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码头服务的水平未及香港,但它们有较佳的地理位置。此外,若国内货柜要利用香港码头出口,还需要经过过境手续,而且运输时间较长,往往提高了运输成本,故香港码头即将面临考验。香港港口功能的削弱以及运费的下降已是大势所趋。

3.发展对策

①香港应在较高层次上与珠江三角洲探讨及制定规划,以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物流园区等。目前,最迫切的是要兴建通往珠江西岸的大桥,简化香港与内地货物过境的验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