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
7730200000029

第29章 营运资金管理(4)

购置成本又称进价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等于数量与单价的乘积。在一定时期进货总量既定、物价不变且无采购数量折扣的条件下,无论采购次数如何变动,存货的购置成本通常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因而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2.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又称订货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进货所开支的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上网、运输费、检验费、入库搬运费等费用。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是没有关系的,如专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这类固定性进货费用属于决策无关成本。订货成本中另一部分则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等,这类费用与进货次数成正比例变动,属于决策相关成本。

3.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和存货的储备成本(包括仓库费用、保管费用、保险费用和损耗费用等)。与取得成本一样,储存成本按照与存货储存数额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性储存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两部分。

固定性储存成本与存货储存数额无直接的联系,如仓库折旧费、仓库职工的固定工资等,这类成本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变动性储存成本则随着储存数额的增减成正比例变动,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这类成本属于决策相关成本。

4.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停工的损失,产品库存不足丧失销售机会、商誉的损失。如果企业能够以替代材料解决库存材料供应中断,缺货成本可以用替代材料紧急采购的额外开支来表示。缺货成本是不是决策的相关成本,要视企业能否允许出现存货短缺而定。如果企业允许缺货,缺货成本与存货数量成反比变化,则属于相关成本;如果企业不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为零,这时也就无须考虑缺货成本了。

【讨论题4-4】

订货成本相当于现金最佳持有量中的什么成本?储存成本相当于现金最佳持有量中的什么成本?

二、经济进货批量模型

存货决策中财务部门要做的是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能够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称为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

(一)经济进货批量最基本模型

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以如下假设为前提:

(1)企业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

(2)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

(3)存货的价格稳定,且不存在数量折扣,进货日期完全由企业自行决定,并且每当存货量降为零时,下一批存货均能马上一次到位。

(4)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

(5)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

(6)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经济进货批量的原理与现金的最佳持有量存货模式的原理一模一样。这是指能使一定时期的存货总成本达到最低点时的进货数量,即研究存货总成本最低时的一次性采购量,即最佳进货批量。由于不允许缺货,即当存货数量降至为零时,下一批订货便会随时全部购入,所以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成本直接相关的成本只有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两项。因此,使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最佳进货批量)。

Tc=AB/Q+QC/2

式中:Tc(Q)为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存货最低相关总成本;Q为经济进货批量;B为每次的进货费用;A为存货的年需要量;C为存货的年单位储存成本。

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的总成本:

Tc(Q)=2ABC

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

W=QP/2

式中:P为进货单价。

年度最佳进货批次:

N=AQ

例4-9 A公司预计2009年销售量达到3600套小五金,而且该公司十分有把握达到这一目标。该批小五金的储存成本为存货购买价格的25%,单位存货的购买价格为40美元,每批订货的可变订货成本为125美元,计算经济进货量、该公司将要进行的平均存货投资及订货次数?如果销售量缩小4倍,则最佳经济进货量又是多少?

解:W=300×40/2=6000(元)

N=A/Q=3600/300=12(次)

(二)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型

在有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式下,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包括进货成本、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1)按照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确定经济进货批量。

(2)计算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3)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不同批量进货时,存货相关总成本。

(4)比较不同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此时最佳进货批量,就是使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

例4-10 某企业甲材料的年需要量为16000千克,每千克标准价为20元。销售企业规定:客户每批购买量不足1000千克的,按照标准价格计算;每批购买量1000千克以上、2000千克以下的,价格优惠2%;每批购买量2000千克以上的,价格优惠3%。已知每批进货费用600元,单位材料的年储存成本30元。

解:每次进货8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为:

Tc(800)=16000×20+16000/800×600+800/2×30=344000(元)每次进货10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为:

Tc(1600)=16000×20×(1-2%)+16000/1000×600+1000/2×30=338200(元)

每次进货20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为:

Tc(2000)=16000×20×(1-3%)+16000/2000×600+2000/2×30=345200(元)

通过比较发现,每次进货为10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所以最佳经济进货批量为1000千克。

三、再订货点

(一)再订货点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光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前提前订货。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公司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来表示,它的数量等于交货时间(L)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积,即:

R=L×d

假设公司订货日至到货期的时间为10天,每日存货需要量30件,则:

R=L×d=10×30=300(件)

即公司在尚存300件存货时,就应当再次订货,等到下批订货到达时,原有库存刚好用完。

此时,有关存货的每次订货量、订货次数、订货间隔时间等均无变化。也就是说,订货提前期对最佳订货量并无影响,只不过在达到再订货点300件时即发出订货单罢了。

(二)基本模型的扩展之一: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建立基本模型时,假设存货一次全部入库,而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基本模型做一些修改。设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为d,则每批货(Q)全部送达所需日数为Q/P,称为送货期,送货期内全部耗用量为Q/P×d,每批送完时,最高存量为Q-Q/P×d,平均存量为1/2(Q-Q/P×d)。

(三)基本模型的扩展之二:保险储备

以上讨论假定存货的供需稳定且确知,即每日需求量不变,交货时间也固定不变。实际上,每日需求量可能变化,交货时间也可能变化。按照某一订货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时,就会发生缺货。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用,称为保险储备。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存货不动用,只有当存货过量使用或送货延迟时才动用。

D为保险储备量,R为再订货点。在第一个订货周期里,需求量等于供货量,不需要动用保险储备;在第二个订货周期内,需求量大于供货量,需要动用保险储备;在第三个订货周期里,需求量小于供货量,不仅不需动用保险储备,正常储备还未用完,下次存货即以送到。

建立保险储备,固然可以使公司避免缺货造成的损失,但却使储存成本升高。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成本、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在分析决策时,可先计算出各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然后再比较总成本,选定其中最低的。

设与此相关的总成本为TC(S,D),单位缺货成本为Ku,一次订货缺货量为S,年订货次数为N,保险储备量为D,单位储存成本为C,则:

TC(S,D)=Ku×S×N+D×C

现实中,缺货量S具有概率性,其概率性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得出,保险储备量可选择而定。

例4-12 某公司年需要量10800件,单位储存成本5元,单位缺货成本10元,交货时间10天,已计算出最佳订货量720件,每年订货次数15次。

(1)先计算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

①不设置保险储存量,即以300件为再订货点,设不设置保险储备量时缺货的期望值为S0,则

S0=(310-300)×0.25+(320-300)×0.04+(330-300)×0.01=3.6(件)

Tc(S,D)=10×3.6×15+0×5=540(元)

②保险储备量为10件,即以310件为再订货点

S10=(320-310)×0.04+(330-310)×0.01=0.6(件)

Tc(S,D)=10×0.6×15+10×5=140(元)

③保险储备量为20件,即以320件为再订货点

S20=(330-320)×0.1=0.1(件)

Tc(S,D)=10×0.1×15+20×5=115(元)

④保险储备量为30件,即以330件为再订货点

S30=0

Tc(S,D)=10×0×15+30×5=150(元)

(2)再比较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以其最低者为最佳。

当保险储备量D=20件,也即再订货点为320件时,总成本最低,为115元。故应确定的保险储备量为20件。

以上举例说明的是由于需求量变化引起的缺货问题。至于由于延迟交货引起的缺货,也可以通过建立保险储备量的方法来解决。确定其保险储备量时,可将延迟的天数折算为增加的需求量,计算方法类同。

四、存货的日常管理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法又称巴雷特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存货的ABC分类管理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采用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分类的标准:一是金额标准;另一个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

如:我们对库存商品按资金占用额进行重要性分析,那么:

首先,收集各个存货商品的单价、数量、资金占用额等数据。

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如计算存货数、累计存货数、累计存货百分数、累计资金占用额、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等。

第三,作ABC分类表。按资金占用额的大小,由高到低对所有存货顺序排列并累计存货金额百分比;将累计金额为60%~80%的前若干存货定为A类;将接下来金额为20%~30%左右的若干存货定为B类;将其余的存货定为C类。A类物品是指品种少、占用资金多、采购较难的重要物品;应采取最经济的办法,实行重点管理,定时定量供应,严格控制库存。C类物品是指品种多、占用资金少、采购较容易的次要物品;应采取简便方法管理,固定订货量。B类物品是指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物品;应采用一般控制,定期订货,批量供应的方法。

例4-13 某企业共有材料15种,共占用资金80000元,该企业存货控制采用ABC分类法。

根据以上分类,再分别确定对A、B、C三类存货的不同控制措施。

(二)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控制

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其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财务部门对存货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1)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企业资金管理的各种制度。

(2)认真测算企业存货资金需要量,并及时足额筹措资金。

(3)对各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按照已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评估。

2.实行资金的归口管理

(1)原材料、燃料、包装物等资金归供应部门管理。

(2)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资金归生产部门管理。

(3)产成品资金归销售部门管理。

(4)工具用具占用的资金归工具部门管理。

(5)修理用备件占用的资金归设各动力部门管理。

3.实行资金的分级管理

(1)原材料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仓库保管、整理各业务组管理。

(2)在产品资金计划指标可分配给各车间、半成品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