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供应链管理
7733200000054

第54章 供应链管理展望(2)

2.全球供应链的主要职能和特点

这里主要从全球化供应链的基本业务流程来简要地说明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职能和特点。

(1)需求和供给管理

首先,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各种商业信息进行预测和需求分析,掌握市场动向;然后,在充分考虑到“资源约束”的基础上制订供给计划,将手中的资源与所了解、掌握的需求进行匹配,以快速响应和满足这些需求。例如,沃尔玛公司曾经通过使用Internet技术来提高销售预测准确性,通过季节市场趋势等因素对库存需求做出预报。其结果表明,在使用预测功能期间,商品周期从12周减少到了6周。随后,沃尔玛公司将它的经验与宝洁公司分享并进行业务实践,直接根据由个别商店售出的商品来履行订单,这样通过与各个商店进行协同,缩短了从订货到交货的周期时间,达到从几周减到几天。

一般情况下,需求管理还可根据地区的需求预测与相应的产品制定整体的促销战略与销售计划。为了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需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应具有集中化的特征。同时,需求分析可以是基于地区、产品或是地区与产品的组合,这些以地区为基础的分析可为需求管理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由于它涉及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制订供给计划时则更需要考虑资源的约束因素。与一般的供应链相比,此时的需求和供给管理分析要考虑更多的全球性因素,分析过程和制订计划的难度也会更大。又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更加敏感,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反复进行重排计划。

(2)新产品研发

由于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是遍及全球的,因此在研发的开始,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定位,使其具有国际化和能适用于不同的主打市场的特性,以满足那些地区客户的使用和消费需求。产品的设计还应具有便于修改、便于客户化的特性,以易于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生产。在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考虑设计和生产地区供应商的资源,尽量选择那些同样具有海外业务的供应商,并把它们的技术、知识和能力融入自己的研发过程,缩短研发周期,共同推出适应市场的好产品;二是在研发的同时就要考虑全球市场的产品投放和推广问题,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制定推广战略,准备相应的技术文档,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并不断对新品设计过程提出反馈意见。例如,思科公司引入新产品的实践表明,在原型构建阶段,最费时间和财力的就是收集和发布信息。而利用网络化供应链管理,思科将产品数据信息的收集过程自动化,从而将所需时间从1天缩短到15分钟。同时在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检验自动化后,该测试过程就全部由供应商根据思科提供的测试原理和方法来完成,使得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在源头就被检测出,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

(3)采购

Internet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为全球采购创造了一个前未所有的空间,它缩短了买卖双方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他们架起了一座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桥梁。它使买方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更好的策略资源为己所用,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生产需求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采购以节约费用,并能够通过全球化供应链网络与供应商进行协同运作,准时获得所需货物;卖方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与客户实现协同运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供货和缺货信息,按时将货物递交到客户手中。思科的动态补给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实现网络化供应链管理以前,由于缺少实时的需求和供应信息,常常导致时间延误和差错。为了保证二者之间的平衡,库存的数量和花费都超出了公司可接受的限度。为此,思科引入了基于全球网络的动态补给协调和管理模式,使市场需求信息准确而迅速地送到全球的每一个合作生产厂商,并允许合作厂商通过网络实时跟踪思科的存货数量,及时补货。

(4)生产

在生产上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众多生产工厂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供应链上过剩的和不足的生产能力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其次,要根据订单情况对这些工厂做出集中的生产计划,为全球的集中采购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再次,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上,各个工厂间可能是互为供应方,必须使它们的业务能够紧密衔接,才能实现高效低耗的生产。这就必须运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协同的功能和工具来对这些业务进行有效的扩展和管理。

(5)订单履行

订单履行包括配送、运输和对交货的监控以及交货过程中的例外事件处理。为了使各个地区的客户可以从全球供应链上方便地拿到所需要的产品,就像从本地供应链上订货一样,为了确保每一个订单、每一笔交易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地交送到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手中,必须利用全球性供应链的集中式订单履行方式,整合自己和外包服务商的资源,与客户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并对整个合同履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地处理好例外事件,防止由于订单的履行不周而引起丢失客户的现象。

一般来说,成功的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有以下4个:

①实时的全球化可视性。这种可视性必须是横跨整个供应链并具有前瞻性。它使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洞察整个链上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及早做出计划。

②资源的合理利用性。它是对资源的供应和来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分工和资源整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

③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性。它可以使所有的供应链成员共享业务信息,使它们的业务活动能像乐队成员按同页乐谱演奏那样,将延误和不协调程度降到最低。

④快速响应性。它要求供应链上所有成员针对市场和客户多变的需求,及时抓住机会,推出新产品和满意的服务,抢先占领市场。

这4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运用好这四个关键因素,取得综合效益,才能使产品和服务快速通过供应链,为企业、为整个社会快速、低耗、高效地创造财富。

11.2绿色供应链管理

11.2.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来源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现有研究来看,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其主要原因在于绿色供应链及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较短;同时,绿色供应链及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来源于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研究者更多的是将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这一新的领域中。在绿色供应链这一新的领域中,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该项目组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SteveV.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思想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H.Nagel(2000)认为环境意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从顾客到直接供应商的长期的战略驱使过程,主要集中在激发供应链中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有效的成本节约,在顾客与供应商中建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平台,进而实现在供应链内保持长期的战略关系。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M.H.Nagel的这种思想在原有供应链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要求在供应链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同时,它还强调技术支持在绿色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两点被M.H.Nagel认为是绿色供应链区别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特征。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各位学者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均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没有给出相应的清晰的界定。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由于对绿色供应链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界定也还只是处于开始的阶段。在参照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王能民等人充分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GSC)界定为:绿色供应链是指在以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的,以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为原则的,从资源开发到产品的消费过程中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回收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是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零售商、消费者、环境、规制及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运动的集成。从绿色供应链的定义来看,其不同于传统供应链的内涵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目标是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以及实现与环境相容

绿色供应链运营的三个目标是相互协调、相互关联的:如果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则供应链内的供应商、制造商与销售商等生产系统的成员利益得不到保障,其要素的收益必然低于从事传统供应链内业务的回报率,因而没有动机从事与“与环境相容”的活动;福利的增进是保证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基本要素,如果不能实现在消费过程中与消费后其福利能得到增进,则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没有办法实现其价值,链的活动会出现断链的现象;与环境相容是任何活动得以持续的基础。

2.从系统的构成来看,其成员较传统供应链要广

绿色供应链不仅包括传统供应链内的成员,而且还包括环境系统、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规制以及供应链运营时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价值观等因素。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可以将绿色供应链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而传统的供应链组成更多的是强调生产系统。

3.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运动的基础上的

与传统供应链不同的是,知识流成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其根本原因在于要实现供应链内成员的活动与环境友好的目标,没有相应的技术与知识作为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相对于传统供应链来说,绿色供应链更加强调供应链内的知识活动。

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即对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标是通过优化所有与供应链相关的过程,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在界定绿色供应链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观点,可以相应地得到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GSCM)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整个绿色供应链内各参与的行为主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与提高相关活动的速度、确定性、与环境的友好程度等途径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的目标。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来看,它与一般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两者均强调系统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或各个业务部门,而是充分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零售商、承运商与顾客),并将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供应链的运营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供应链内成员与成员之间建立起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存在联系的同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具备了区别于一般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管理的哲理基础不一样

一般供应链管理的哲理基础主要是来源于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效率理论)。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强调效率理论的基础上,同时也强调代际与代内公平。

(2)管理的对象不一样

一般供应链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以上因素之外同时还强调知识流在绿色供应链中运营的重要作用。要实现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的活动与环境相容的目标,要求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采取新的更为友好的工艺、资源等,这要求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术,因此,对知识流的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