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研发投入方面,2000年福特公司投资8000万美元为沃尔沃建造了汽车安全中心,该中心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碰撞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两条车道,一条是活动车道,可调整角度最大可达90度,能为车辆在不同角度和不同速度下的正面撞击或侧面碰撞创造条件;另一条是固定车道,长度能满足汽车从0~120千米/小时的加速全过程。沃尔沃在其汽车安全中心完成的碰撞测试已经突破了2000次,并由此完成了多项安全技术创新。
2.繁琐的新车型测试
除了按照相关机构(如EuroNCAP和IIHS)的要求,对汽车进行安全测试以外,沃尔沃汽车为保证自己生产的汽车在碰撞中拥有最佳表现,还让该中心对沃尔沃车型进行额外的碰撞测试。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每一款新的沃尔沃车型要接受100~120次的碰撞试验,而一次碰撞测试需要用5天时间才能完成。其中前3天需要准备测试车、安装传感器,为防止在拍摄过程中车身反光影响成像,还要给汽车刷上无光橙色涂料。同时准备碰撞测试假人。最后的准备工作须在实际测试前一天完成,包括安装成套仪器和摄像机。为确保测试设备的充分利用,平均每天要做两次碰撞测试。
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完成碰撞模拟实验,从计算机模拟实验到一款新车的正式投产往往需要花费三年半的时间。而真车测试会在新车上市的前一年开始,这些车型会按照要求不断更新配置以接近最终版本。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在虚拟测试中得到沃尔沃汽车安全专家认可的车才可以做真车测试。
3.完备的事故调查档案
1970年,沃尔沃成立了自己的事故研究专家组,调查研究与沃尔沃产品有关的交通事故,并为沃尔沃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在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的工程师们每天也都要从世界各地收集那些真实事故的残骸、图片并进行分析,从而在设计中进行相应的防范。经过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沃尔沃在此领域获得的独特经验被应用于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
例如,用高强度钢制造的驾驶室、吸能、碰撞良好的驾驶室附件、可折叠方向盘、三点式座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都是为汽车驾驶员碰撞保护而开发的。
4.新颖的营销手段
基于对自身产品的绝对信心,沃尔沃专门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广告活动也别出心裁。它通过在世界各地举办汽车特技驾驶和安全侧撞表演,让人们亲眼验证沃尔沃在安全方面的卓尔不凡。
在2007上海国际车展上,瑞典沃尔沃(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展台上出现了两位来自沃尔沃安全实验室的参加日常碰撞实验的安全碰撞假人,他们为人们带来了有关沃尔沃汽车的安全轶事,并作为沃尔沃的特别大使向广大观众发放汽车安全知识手册和沃尔沃汽车小礼品,以人性化、更加贴近百姓的方式向广大车迷宣传安全驾乘方面的知识,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了沃尔沃品牌的知名度。同时,在这次车展上沃尔沃公司还将向人们展示最新开发的安全驾驶模拟器。观众坐进展车模拟驾驶,便可通过车前的大屏幕亲身感受到沃尔沃汽车的最新安全科技。
【案例059】
企业文化个案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
提及阿里巴巴,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在中国创造的B2B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它那C2C的淘宝子公司。它们的成功不仅来源于这个市场的空白,还来源于阿里巴巴其独特的文化。当事人把阿里巴巴的成功归于马云时,马云却对大家说:“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是阿里巴巴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2000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推出了“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中国市场的发展,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也有所修改,但其宗旨和核心是不变的。现在,阿里巴巴的文化分别为: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被尊为“六脉神剑”。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在它的公司中仿佛自己身在江湖,而不是现实中,他们的员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耳熟能详的武侠花名,并一起用青春扞卫自己的名号。段誉、语嫣、乔峰、胡斐、小龙女等来自金庸小说的“武侠人士”出没,大家往往忽略其真名而只记住其花名。在阿里巴巴,员工讨论公司大小事,不是聚首“光明顶”,就是笑傲“侠客岛”,因为这里所有的会议室也都是以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地名来命名的。
“光明顶”是比较重要的会议室,“侠客岛”则是比较轻松的会议室。每逢盛会,所有员工则根据自己的花名加入不同帮派,争夺“天下第一帮”称号。
阿里巴巴一直主张:企业文化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要挂在墙上,而要印在员工心里;不依靠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于细节处施以点点滴滴的影响,浸润每一个员工。比如,关心员工的生活起居,策划阿里员工的集体婚礼、趣味运动会、单身舞会,建立STAFF CLUB,创办内部邮件杂志“感动阿里”,内刊“阿里人”,等等。
在招聘新人时,公司就注重选择那些价值观符合公司标准的人。他们要的是那种个人价值观能够与公司价值观相一致或相近的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阿里巴巴需要的人才,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是阿里巴巴一贯的形式作风。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处于一个新兴的行业里,思想的统一性与文化的统一性是必需的。
阿里巴巴在人员的培训方面,与其说是在培训还不如说是在努力为阿里巴巴创造一个满足员工多元需求、充满活力与趣味的立体学习环境。在这个立体学习环境中,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职能,将笼统的学习细分为: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夜谈和组织部,另外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送课下乡”项科目确保了培训学习资源到达一线员工。
阿里巴巴为了让员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氛围,打造了一个轻松又有活力的集体。每一个阿里人都可以在公司自发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自娱自乐的活动,阿里巴巴称之为“兴趣派”。其中最有名的是“阿里十派”,其中囊括了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音乐、“杀人”游戏、摄影、宠物、车友、电影10个五花八门的兴趣派,在这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员工关系部不放弃每个节日、纪念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员工快乐起来。为了继承和发扬阿里巴巴员工在经历SARS考验时所体现出的积极乐观、互助互爱的精神,每年的5月10日被打造成阿里精神纪念日,阿里集体婚礼、亲友见面都被安排进去,从写字楼办公室,把文化和精神的感悟辐射到员工的亲属、家庭、朋友,共同体会造就共同的理想;愚人节、儿童节、感恩节、圣诞节、中秋节则无一例外成为大家互送祝福、互相找乐的好机会。只有员工快乐工作,才能快乐生活,才能更有激情。工作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买车供房的手段,也是人生中充满激情、享受其中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理念就相当于一个宗教没有信仰,一个组织没有宗旨。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案例060】
海尔:曼谷行动
接手一家连续亏损8年的工厂,在此前难有作为的市场上与国际所有主流冰箱品牌狭路相逢——不可能的任务?来自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海尔全球化一线的最新战报。
在泰国首都曼谷Rama9路的一幢办公楼里,每个周一的上午,都可以看到像是启喻着全球化经济最新一幕的典型场景:十几位来自中国、日本、泰国的经理正在参加一场例行的办公会,他们用工作语言——英语进行交流,讨论市场形势、生产计划以及下一步的管理改进。对任何已经在全球开展业务多年的西方跨国公司而言,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但现在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主角是——中国人。
2006年10月,一场由中国海尔集团对日本三洋冰箱业务的并购改变了这些泰国和日本员工的命运,作为收购的一部分,在持有三洋泰国公司89.39%的股份后,这家公司现已更名为海尔电器(泰国)有限公司。
位于曼谷东北方向175公里的甲兵武里工业区的原三洋工厂,现在则成为海尔开拓东南亚、南亚及中东市场的重要支点。在花园般的工厂园区内,被保留下来的这家工厂历任总裁的纪念铭牌记录着其从1959年建厂以来的悠久历史——仅以此而言,它比海尔出现的时间还早了25年。而从2007年4月1日海尔正式接手这家工厂以来,这家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在此前几乎为空白的泰国市场,已于2008年上半年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了8%(GFK数据)。而在之前,因为市场份额过低,“海尔在市场统计中总是被放在‘Others’项里”。海尔亚太区产品经理王京民告诉《环球企业家》。
对那些急切希望搜寻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企业全球化实践的商学院来说,现在有了最新案例——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家电品牌在短短1年时间内,究竟用什么样的魔法,让一家连续亏损8年的工厂起死回生,并在群雄竞逐的泰国市场实现如此快速的飞跃?
拥有51.3万平方公里和6300多万人口的泰国,尽管其冰箱的年市场规模只有100万台左右,但“它的品牌集中度却是全世界最密集的一个市场”,王京民说。这里不仅有已深耕了50年左右的日本品牌东芝、松下、三洋等,也有来自西方的高端品牌通用电气、惠而浦和伊莱克斯,以及代表韩国制造崛起的三星和LG。
现在,海尔来了。
听起来像是另一个海尔美国故事的翻版,不仅如此。海尔在泰国市场的实践,正为其全球化的成绩册增添新的记录。这一次,是海尔在严格意义上真正以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一个海外市场,并在这个集中了所有主要对手的“客场”国家进行全球化的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