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配音艺术
7741400000032

第32章 影视配音创作基础(1)

第一节 影视配音演员的专业素质

演员——通常意义上是指话剧、电影、电视剧等演剧形式当中的表演创作者。影视配音演员虽然与这些舞台上镜头前的演员创作方式和环境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结底,他们的专业素质的根基依然是戏剧表演艺术。

英国着名表演艺术家亨利·欧文在论及高境界的表演艺术时说:“这种艺术体现诗人的创作并赋予诗人的创作以血肉,它使剧里扣人心弦的形象活现在舞台上。”这里诗人的创作是指剧作家所写出的剧本。可见,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新鲜生动的舞台人物形象的一门独特的艺术。演员的素质和创造力的优劣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一、配音演员的外部素质

影视剧艺术是在舞台艺术的基础上,由于科技的发展而演化发展成的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视听艺术。它除了同戏剧舞台表演艺术一样拥有剧本创作、导演、演员、舞台美术、道具、音响等要素之外,还增加了摄影、录音、剪辑、后期制作、洗印等环节。某些中外电影电视作品在基本完成或完成了以上环节之后,有必要进行译制或配音的时候,配音创作人员这时候开始了他们独特的三度创作工作。

正是由于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同样作为演员,在进行专业素质的考量的时候有自己的侧重。

对一般的舞台或影视演员的外部素质的考察是从形象、声音和语言两方面来进行的。这里,形象是指人的五官、身材、体态、四肢和肌肉的整体结构和总体感觉。因为他们的最终任务是以自身作为创作材料和创作工具,以自己的智慧创作不同的鲜活的艺术形象。那么对他们的形象的要求就必须遵循这一创作规律来审定。五官端正、身材适度、整体协调、具有个性魅力特征、体形可塑性强等因素就成了选定职业演员在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声音和语言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重要工具和创作材料。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大小剧场的话剧演出,演员的声音和语言都决定着艺术形象塑造的完美与成功。演员要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具备健康悦耳的音色、训练有素的发声状态、控制自如的气息、清晰流利的口齿和准确纯正的普通话。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外部技巧和内部技巧的训练而拥有较强的语言表现力。

对于配音演员来说,声音和语言在外部素质中要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甚至比一般的演员在音色、声音造型变化、语言能力上的要求还要高得多。

这也是为了顺应这项工作的特殊性,一个电影演员可能一年内出演一两个银幕角色,声音上或许并不需要有太大的造型变化;而一个配音演员一年中或许有几十个角色的配音工作要做,有时声音形象在不同的影片中需要千变万化,时而是幼童,时而是沧桑的老人;时而是美丽的公主,时而是冷酷的杀手。他们凭自己的声音翱翔在影视艺术的空间,给电影和声音爱好者们留下了美妙而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配音演员的内部素质

这种内部素质亦可以说是表演素质。在这方面,对配音演员的要求几乎也要同任何舞台或影视剧演员的要求相同。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来看,所谓演员的创作素质,实际上就是要求演员在心理、生理上能够适应表演艺术所提出的创作任务和表演艺术所具有的特点,也就是指演员能够适应表演艺术创作需要的内部心理素质和外部形体(包括声音)可塑力的这样一些专业素质。 那么,一个演员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创作素质呢?一般来说,合格的演员应该拥有以下这些方面的能力。

1.洞察力

这是指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集经验的积累、直觉的感受、分析概括、想象预见等能力因素于一体,而构成对生活的透视能力。人人都会观察生活,可是观察的细致程度、敏锐独特的程度却不尽相同。这种洞察能力的强弱来源于一种越过逻辑推理直接感受事物底蕴的心理能力,也来源于后天的学习、训练以及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积累。

一位优秀的演员的洞察力表现在不仅能以敏锐的眼光和精细的感受去观察生活,而且能发现生活中人物和事件活动的内在逻辑,透视生活现象的本质。演员必须在生活当中有意识地、长期不懈地努力培养自己的对事物、对人的观察力,这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更由于表演艺术是表现人的艺术,故而对人物的观察尤为重要。一个演员要想有所收获一定要敏锐细致地捕捉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了解感受所观察人物的心理特征。

观察和透视的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的顺序和线索来进行:

从被观察的事物或人这个中心开始,关注并探究与这个中心有关联的人与事;从纷繁的观察场面中整理出事件与事实,也就是构成场面的线与点;从所观察事物的矛盾焦点寻找造成矛盾的人和人物关系;从人物的外部特征到心理特征,又从心理特征推理其外部特征;从色彩、声音、造型、味道去发现和感受这些元素与人物的关联;从事物与人的表面到本质。

演员的洞察力是需要开发和培养的。鲜活的舞台或银幕形象应该是独特的“这一个”。那些成功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决不是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

表演艺术家童超在《茶馆》中扮演的庞太监这个形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接受这个角色之初,他也没有十分的把握,于是他走访了当时还健在的几个清宫的太监了解他们当初的生活。在接触中,他敏锐捕捉这类特殊身份的人群被阉割之后声音上的变化,宫廷生活遗留下的举止特征以及变态的心理和某些行为方式。这些细致而深入的外表和心理的洞察,使得童超所创作的庞太监的艺术形象在舞台上和观众心中活生生地“立”了起来。

2.注意力

“注意”是人类生理的正常反应,凡是有目的的注意均是受意志支配的。

注意力就是指一个人凭着感觉、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欲望等心理活动,指向并且集中于某一特定对象的能力。而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稳定、是否超乎常人却是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因欲望强弱而异的。

注意力又可以分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注意和对主观自我的注意。前者是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在逻辑关系的注意,后者是对自我本身内在的感觉、情感、思想、回忆、幻想和欲望的注意。注意力的产生、强弱、变化既受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运动方式、变化强烈程度的影响,更受到观察者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观察者对做这件事情的持有何种态度、兴趣浓厚与否、需求强弱、知识和经验的多少等等均可产生对注意力的影响。另一方面,观察者对自己的注意力还有选择、调整和控制的能力,并不完全是被动的。

演员在舞台上、镜头前,在虚拟的规定情境中当众全身心地进行心理形体语言的行动,因此,演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和持久。他必须排除演出现场众多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如服装、道具、摄影等工作人员,甚至围观群众);有时需要对虚拟假定的注意对象做出准确的反应;还有重要的一条是,演员创作当中的已知性多多少少会制约注意力的稳定持久,他必须完全抛弃已知性,集中注意力,保持新鲜感和信念感,才能在无数次的舞台重复表演或者镜头的重拍过程中每次都产生准确生动有机的反应。

演员在创作中要始终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积极稳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行动对象身上,并随着行动的发展而发展。这样,可以使演员解除紧张、排除杂念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有目的地、准确地注意对象的变化产生应对的交流,并且,能够贯穿整个行动始终的注意力可以使整个要表演的故事真实有机、生动准确、连贯完整。

3.想象力

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演员创作素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要想成功地把剧本中的文学形象再创造成舞台形象,演员就必须运用自己的想象把剧作家提供的情境、事件、人物等都变得具体丰富起来,使剧本中的舞台提示、动作提示、台词都在演员想象力的帮助下得到充实和深化,能够促使演员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和动作的欲求。

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想象有与其他艺术创作者的想象共同的一面,就是用内心的视觉去看到我们正在想象的东西,用内心的听觉去听到正在想象的东西。另一方面,演员的想象力又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行动性。由于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行动,演员的想象就不能只是停留在静态的描绘上,而更需要能够具体地、形象生动地想象出人物特有的心理、形体动作。只有这种充满强烈的动作性的想象才能使演员产生准确的行动。再有,演员的想象还应该有一种在创作过程中的新鲜、即兴的想象,以弥补某种意义上演员的重复的创作中缺少的新鲜刺激的元素。不是机械地重复前一次的创作,而是在对手给予刺激的同时凭借即兴的想象进一步丰富和改进自己的创作,使每一次创作都更为生动。上述的这些想象基本都还是在生活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在有些神话剧、童话剧、科幻剧的表演中,还需要演员有脱离现实的幻想力,这种想象力要更加跳跃、灵动、夸张、脱俗。

想象力与生活知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丰富是分不开的,它不是异想天开的神秘的思维活动,观察和经验给想象力以滋养。

夏雨和袁泉主演的电影《上海伦巴》里有一个有趣的情节:

一对电影厂的痴迷表演的年轻演员在下班回家的雨中巴士里,就一个女乘客展开了想象力的练习:

阿川:看见那位太太了吗?你能想到什么?

婉玉:看上去很忧郁。

阿川:其实她原来很漂亮的,她父母也很宠爱她,她家门口常会躲着一群男孩子,就为了偷看她一眼。她最喜欢的就是张恨水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会背下其中的小段,还会将秋天的落叶夹在书里。她长大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一个读书人,还跟他一起留洋出了国。可是没想到她丈夫在一起事故中死于非命,可这件事也使她变得坚强起来,她不再那么娇气,还独自一人带大了他们刚出生的女儿。

婉玉:你认识她?

阿川:不认识啊。但是,想象力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最重要的。好了,该你了。

婉玉:(想了想)她女儿也很美,她妈妈经常跟她说起她爸爸以前的样子,两个女人常常在夕阳下一起想念着同一个男人……

被观察的太太下车时走过他俩身边,用上海话说道:两只十三点!

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就是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和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例如:在观察生活过程中,就观察对象,根据自己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观察到的人与事想象为一个故事,而且在细节上想象化具体化。反复进行这样的锻炼,演员的想象力能够得到增长。

4.感受力

感受力是指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和直觉受到外界各种事物刺激后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反应的能力,是演员重要的创作素质之一,直接影响着感受的效果和程度。

每个人都具备感受力,在生活中的感受是直接的、自然的、真实的。可是演员在舞台或镜头前接受的刺激与生活大不同,常常是虚拟的。例如甲情绪激动地打了乙一个耳光,这个情节在生活中造成的反应必定很真实很激烈,在舞台上由于是情节的要求,演员甲并不是真的出手而是有技巧的一个打的动作,但是要求演员乙必须像真的被打了一样有真实的刺激和反应。因此,演员所应具备的感受力是一种能够在艺术虚拟的情境中真实感受客观事物刺激的能力。一个好演员应该能够非常敏锐、非常真挚地去感受剧情所提供的事实产生的影响,布景灯光营造的氛围,对手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或一声叹息等所给予的刺激,引发出自己相应的情绪体验并表现出来。

感受力离不开观察力,它是建立在感觉、感知的基础之上的。感受力的深浅受理解力强弱的左右。外界刺激的强烈程度也会影响到感受的强弱。

主观能动性也会作用到感受力的产生,内心感情的复杂程度想象力的丰富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感受能力。

演员怎样使自己的感受力充分调动起来为表演创作服务呢?

首先,积极接受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和直觉的刺激做出准确生动的反应。然后,迅速唤起由这些刺激引发的心理冲动,使内心节奏和外部动作节奏产生和谐的共振。再有,真实把握感受的强弱和深浅,准确做出或浓或淡的外化情态,使感受细腻准确,表演真诚而富有激情。

话剧舞台上,演员的感受相对影视表演来说要连贯一些,所以影视演员更要学会迅速准确把自己调动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生理状态、思想状态,并准确表现出来。演员完成角色行动时是有着鲜明的创作目的的,他们自觉甚至冲动地投入角色之中感受一切,这是有意感受;但是,演员会在创作中遇到非设计非自觉的感受状态而获得意外感受,这种无意感受作用有时不亚于有意感受,往往使角色的互相交流和行动达到一种极为自然真实的境界,留下精彩的一瞬,抹上浓烈的个性色彩。

5.思维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维力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并且能够将众多信息组织加工的能力,是人的智力、心力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