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意象。徐志摩是位阳光气息的诗人,他的笑声给众多朋友留下难忘的记忆,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你的身影永远挂在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样的飘忽,爱在人家不经意时莅止,带来勇气的笑声也总是那么嘹亮”。这笑声与青春朝晖使徽因在1933年写下名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春天(英国是几乎没有夏天的)是更荒谬的可爱,尤其是它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徽因用“四月天”来形容志摩,暗应了康桥往事。志摩在诗中是爱的化身、春的信使,他的笑声、影像幻融在春日的万物萌新里。全诗轻出画坊,淡出雅阁,声色光影融为一体,意象如缤纷花雨,色泽明丽鲜嫩,气韵天然丰盈,飘逸的诗风一如春归的芳菲,溢漫诗境。
诗语典雅清妍,仿若朝花带露,极富词调的韵致,句内间以短词,且用倒装,如“那轻,那娉婷,你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初放芽的绿,你是”,形成独特的停顿节奏,有轻灵的乐感。林徽因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认为诗人创作时应力图做到“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中,编缀出一两串近于音乐的句子来”,以使读者“在我们句子中间由音乐性的愉悦,接触到一些生活的底蕴,渗合着美丽的憧憬”。林徽因发表于1936年1月的情诗《深笑》:
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
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
灿烂,
分散!
是谁笑得好花儿开了一朵?
那样轻盈,不惊起谁。
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
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
挂着
留恋。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
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诗中运用象征主义诗歌感觉挪移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将听觉、视觉感受互通,使读者对诗人描绘的笑声意象产生立体化的感受。从诗形看,每节前四句较长,下接两行错开的短语,极富建筑美,而各节的句式相同,全诗整齐而又有序地错落,林徽因把建筑学中的审美原则化用到诗歌创作,给读者以新异的美感。
红叶意象。志摩离世之后,徽因是在记忆的影迹中生活了,正如她的《记忆》:“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静处的月明。”而充斥她心间最伤痛的记忆莫过于香山的红叶,它是两位诗人最后恋情的见证,所以徽因多次去香山凭吊,红叶意象在诗中一再出现。写于1933年11月志摩去世二周年忌辰前的《秋天,这秋天》:“这里那里,在这秋天,/斑彩错置到各处/山野,和枝叶中间,/像醉了的蝴蝶,或是/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缤纷降落到地面上。”秋日山野斑斓依旧,红叶凋落飞绚。“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那同听过的鸟啼;/同看过的花好,信仰/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此句实际化用了英国雪莱《给——》:“温柔的歌声已经消逝,/乐音仍在记忆里萦回;/紫罗兰花,虽然枯死,/意识中尚存留着芳菲。玫瑰花瓣,一朝谢去,/落英堆成恋人的床帏;/你去后怀念你的思绪,/该是爱情在上面安睡。”出于隐晦,徽因用“信仰”一词悄悄代替了“爱情”。“这叶落了的秋天/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这秋,这夜,这惨的变换!”红叶艳若云霞、凋若凄雨,这一悲感意象与徽因对逝情的追怀相随,使情诗深透着绮瑰幽邃的挽歌意蕴。
林徽因发表于1935年12月的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我想起你的:‘火车禽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倾诉了悲悼情怀。
在志摩去世五周年前后,徽因写了《红叶里的信念》,发表于1937年1月《新诗》第1卷第4期上。全诗整100行,长歌当哭,是现代情诗中的精品:
年年不是要看西山的红叶,
谁敢看西山红叶?不是
要听异样的鸟鸣,停在
那一个静幽的树枝头,
是脚步不能自已的走——
走,迈向理想的山坳子
寻觅从未曾寻着的梦:
一茎梦里的花,一种香,
斜阳四处挂着,风吹动,
转过白云,小小一角高楼。
钟声已在脚下,松同松
并立着等候,山野已然
百般渲染豪侈的深秋。
梦在那里,你的一缕笑,
一句话,在云浪中寻遍
不知落到那一处?流水已经
渐渐的清寒,载着落叶
穿过空的石桥,白栏杆,
叫人不忍再看,红叶去年
同踏过的脚迹火一般。
好,抬头,这是高处,心卷起
随着那白云浮过苍茫,
别计算在那里驻脚,去,
相信千里外还有霞光,
像希望,记得那烟霞颜色,
就不为编织美丽的明天,
为此刻空的歌唱,空的
凄恻,空的缠绵,也该放
多一点勇敢,不怕连牵
斑驳金银般旧积的创伤!
再看红叶每年,山重复的
流血,山林,石头的心胸
从不倚借梦支撑,夜夜
风像利刃削过大土壤,
天亮时沉默焦灼的唇,
忍耐的仍向天蓝,呼唤
瓜果风霜中完成,呈光彩,
自己山头流血,变坟台!
平静,我的脚步,慢点儿去,
别相信谁曾安排下梦来!
一路上枯枝,鸟不曾唱,
小野草香风早不是春天。
停下!停下!风同云,水同
水藻全叫住我,说梦在
背后,蝴蝶秋千理想的
山坳同这当前现实的
石头子路还缺个牵连!
愈是山中奇妍的黄月光
挂出树尖,愈得相信梦,
梦里斜晖一茎花是谎!
但心不信!空虚的骄傲
秋风中旋转,心仍叫喊
理想的爱和美,同白云
角逐;同斜阳笑吻;同树,
同花,同香,乃至同秋虫
石隙中悲鸣,要携手去;
同奔跃嬉游水面的青蛙,
盲目的再去寻盲目日子,——
要现实的热情另涂图画,
要把满山红叶采作花!
这萧萧瑟瑟不断的呜咽,
掠过耳鬓也还卷着温存,
影子在秋光中摇曳,心再
不信光影外有串疑问!
心仍不信,只因是午后,
那片竹林子阳光穿过
照暖了石头,赤红小山坡,
影子长长两条,你同我
曾经参差那亭子石路前,
浅碧波光老树干旁边!
生命中的谎再不能比这把
颜色更鲜艳!记得那一片
黄金天,珊瑚般玲珑叶子
秋风里挂,即使自己感觉
内心流血,又怎样个说话?
谁能问这美丽的后面
是什么?赌博时,眼闪亮,
从不悔那猛上孤注的力量;
都说任何苦痛去换任何一分,
一毫,一个纤微的理想!
所以脚步此刻仍在迈进,
不能自已,不能停!虽然山中
一万种颜色,一万次的变,
各种寂寞已环抱着孤影;
热的减成微温,温的又冷,
焦黄叶压踏在脚下碎裂,
残酷地散排昨天的细屑,
心却仍不问脚步为甚固执,
那寻不着的梦中路线,——
仍依恋指不出方向的一边!
西山,我发誓底,指着西山,
别忘记,今天你,我,红叶,
连成这一片血色的伤怆!
知道我的日子仅是匆促的
几天,如果明年你同红叶
再红成火焰,我却不见,……
深紫,你山头须要多添!
一缕抑郁热情的象征,
记下我曾为这山中红叶,
今天流血地存一堆信念!
香山对于林徽因而言,是“理想的山坳子”,凄迷的红叶掩映里封存着她“从未曾寻着的梦:一茎梦里的花,一种香”。如果说志摩当年去万里外的康桥苦觅旧梦,那么徽因后来则是踏着香山的红叶寻梦了。但是“梦在哪里,你的一缕笑,/一句话,在云浪中寻遍,/不知落到哪一处?流水已经/渐渐的清寒,载着落叶/穿过空的石桥,白栏杆”。全诗呈现出心灵世界追寻与绝望的多次交锋,甚至清醒地意识到寻觅只能“为此刻空的歌唱,空的凄恻,空的缠绵”,但仍然要面对流血的红叶,“不怕连牵/斑驳金银般旧积的创伤!”诗人梦寐的“理想的爱和美”,就在阳光“照暖了石头,赤红小山坡,/影子长长两条,你同我/曾经参差那亭子石路前,/浅碧波光老树干旁边!”诗人习惯用“你”的称谓,似乎仍与已逝的志摩交谈,朴素中蕴涵着凄怆。
“记得那一片/黄金天,珊瑚般玲珑叶子/秋风里挂”,如今红叶依然,“生命中的谎再不能比/这把颜色更鲜艳!”醒查到命运的荒悖不公,但“心却仍不问脚步为甚固执”,爱是不能磨灭的,她嘱托西山“别忘记,今天你,我,红叶,/连成这一片血色的伤怆!”因为身患肺病,她更叮咛:“如果明年你同红叶/再红成火焰,我却不见,……/深紫,你山头须要多添!”正像香山丹色的红叶,林徽因的情诗也是抑郁热情的象征,在隐抑里燃烧,升腾起熠目的华彩。
写于1936年秋、发表于1937年1月的《山中》,与志摩《山中》同题。“紫色山头抱住红叶,将自己影射在山前,/人在小石桥上走过,渺小的追一点子想念。”“当时黄月下共坐天真的青年人情话,相信/那三两句长短,星子般仍挂秋风里不变。”面对红叶,再忆当初黄月轻笼、两情依依的山中旧影。他们的爱语,“仍挂秋风里不变”,一如《别丢掉》所言:“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8月林徽因举家内迁,直到1946年8月同西南联大教工们一起返回北京。1947年5月发表情诗《给秋天》,距志摩离世已近十六年:“正与生命里一切相同,/我们爱得太是匆匆;/好像只是昨天,/你还在我的窗前!”虽然与志摩的情恋绵延多年,但真正相聚的时间太短。想起志摩“笑脸向着晴空/你的林叶笑声里染红”,“你的红叶是亲切的牵绊,那零乱/每早必来缠住我的晨光。”曾经志摩象快乐稚子,红叶牵情,晨光如诗。“我也吻你,不顾你的背影隔过玻璃窗!/你常淘气的闪过,却不对我忸怩。”“可是我爱的多么疯狂,/竟未觉察凄厉的夜晚/已在你背后尾随,——/等候着把你残忍的摧毁!”“等到太晚的那个早晨/啊。天! 你已经不见了踪影。”这首红叶诗写得深沉、幽怨,热烈、缠绵。
遥隔漫长岁月,痴情如昔。
林徽因情诗的悲剧内质惊人心怀,用龚自珍《题红禅室诗尾》的诗语概之:“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将阅历写成吟。”她在1947年病重时曾写诗留给表姐,《写给我的大姊》:“当我去了,还有没说完的话,/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你原谅我有一堆心绪上的闪躲,/黄昏时承认的,否认等不到天明”,“但原谅吧,我的话语永远不能完全,/亘古到今情感的矛盾做成了嘶哑。”这是她情诗深隐特征的注解。林徽因的言情,在节制的含蓄中萦回着激越,典雅深丽,悲远俊逸,在现代诗史上独具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