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情诗的古典底蕴
7743600000035

第35章 建国后情诗的异向流衍(2)

1984、1985年,以大学生为主的诗歌社团迅速蔓及全国,1986年已有两千多家诗社,很多自称“诗派”,并有“艺术自释”,创作上带有彻底反传统、反文化、反崇高的倾向,选择审丑,“渴望堕落”,公然叫嚣崇低,崇下,崇贱。例如“大学生诗派”宣称:大学生诗派不具有确定意义,捣碎就是一切,它的魅力就是粗暴肤浅和胡说八道。“莫名其妙派”认为:世界、人、诗妙在莫名其妙。“新口语派”的理论:什么都可能是诗,日常琐事、虚幻怪诞的胡思乱想、门外一个人的叹息、明天蚂蚁搬家等。诗语趋向平庸、粗鄙、晦涩。诗歌批评界把这些作者命名为“新生代”,诗作命名为“后朦胧诗”、“后新诗潮”、“后崛起”、“当代实验诗”等。似乎众声喧哗、流派林立,各种口号“风起云涌”,实际上却是诗质苍白、江郎才尽、旋生旋灭。在这样的整体诗坛环境中,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情诗出现了彻底的异变,形而上的爱慕从诗中消隐。当时大陆的诗歌环境激进、独立、自由,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渐深,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认为女性应表现“自己的肉体上的体验”,法国的埃莱娜·西苏亦主张“写你自己。

必须让人们听到你的身体。只有到那时,潜意识的巨大源泉才会喷涌”。此外,美国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自白派”,代表人物有罗伯特·洛威尔、西尔维亚·普拉斯、安妮·塞克斯顿和约翰·贝尔曼。其中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影响尤巨,她力求“挖掘潜意识,大胆地写隐私和禁忌”。该诗派私人化“自白”方式,为大陆诗坛提供了新的抒情视角。在此背景下,翟永明1984年发表了组诗《女人》及其序言《黑夜的意识》。《女人》组诗的题记引用了普拉斯诗句:“你的身体伤害我,就像世界伤害着上帝。”翟永明诗歌通过自白,展示了对自我女性身体的注视及性欲经验,传递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男性权威的抗争,震动诗坛。她因此被人们称作“中国第一个女性主义诗人”。这一写作方式启发了女界,紧随其后,唐亚平写于1985年的组诗《黑色沙漠》、伊蕾写于1986年的组诗《独身女人的卧室》相继发表,石破天惊地“裸露”女性的隐秘情感和本能冲动,性别旗帜鲜明。张烨、林雪、海男、王小妮、陆忆敏、张真、虹影等涌浪出现,形成80年代后期“女性诗歌”创作的繁荣,并延至90年代诗界。

这类另辟领地的先锋诗作,共同特征是爱情的空缺、性姿的突现。浓郁的成熟女人的气息、肉体伸展的诱惑,随处浮动。这种“自我抚摸”(谢冕语)的身体写作,激荡读者的情欲渴望、情色想象,客观上成为销的主因。例如翟永明《女人》组诗中的《渴望》:“今晚所有的光只为你照亮/今晚你是一小块殖民地/久久停留,忧郁从你身体内/渗出,带着细腻的水滴”,即暴露了性事的深切体验。《独白》:“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泥土和天空/二者合一,你把我叫作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注目的是作为“女人”的身体魅力、引人沉入深渊的力量。唐亚平把躯体当作“世界的依据”,“个人完美的所有”,她的《黑色沙漠》组诗之一的《黑色洞穴》:“那只手瘦骨嶙峋/要把女性的浑圆捏成棱角/覆手为云翻手为雨/把女人拉出来/让她有眼睛有嘴唇/让她有洞空/是谁伸出手来/扩展没有路的天空/那只手瘦骨嶙峋/要把阳光聚于五指/在女人乳房上烙下烧伤的指纹/在女人的洞空里浇注钟乳石/转手为乾扭手为坤”《黑色子夜》:“点一只香烟穿夜而行/女人发情的步履浪荡黑夜/只有欲望猩红”此等嗜写男女发情交合镜头以引人关注的文字,可谓恶俗,已远离了女性主义的内质,虽然唐亚平荣获“庄重文学奖”,也只能是当代诗界荒芜的反证。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组诗共14首,其中的《土耳其浴室》:“顾影自怜/四肢很长,身材窈窕/臀部紧凑,肩膀斜削/碗状的乳房轻轻颤动/每一块肌肉都充满激情”肉体鉴赏的目光来自女性自己,火山守望烈焰。《绝望的希望》:“我怀着绝望的希望夜夜等你/你来了会发生世界大战吗/你来了黄河会决口吗/你来了会有坏天气吗/你来了会影响收麦子吗/面对所恨的一切我无能为力/我最恨的是我自己/你不来与我同居”爱的需求仅仅归到“同居”,弃掷所有的精神交往。组诗的每节末句均是“你不来与我同居”,强化了情欲焦渴的书写与期待性想象。

纵观世界现当代诗史,女性书写春情波荡的诗歌实际不乏精彩的成功范例,如日本着名浪漫主义诗人与谢野晶子(1878-1942)的诗集《乱发》,1901年这部歌集出版,轰动文学界,作品以清新的声调、奔放的青春热情,赤裸裸地赞美人性解放、赞美爱情,是日本文学思潮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成为日本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周作人1944年出版的《苦口甘口》书中《女子与读书》一文,对与谢野晶子就有高度评价:“与谢野晶子夫人本是歌人,却也多写批评感想的文章,歌集不敢以不知为知,只买得《晶子歌话》与《歌之作法》两种,感想文集有十四册,则差不多都陆续得到了。其第一册书名《从角落里》,系明治四十四年出版,即是辛亥那一年,已是三十二年前事了,现在拿出来一看,仍旧觉得很可佩服,其见识深远非常人所能及。与谢野夫人的第五册感想集,名曰《爱与理性及勇气》,这可以代表感想全部的内容,实在是最适切的评语。

我在民国六年译过一篇论贞操的文章,登在《新青年》上,至今重阅这最早的感想集,里边好议论还是不少,但是要想整篇的翻译,却又一时不易做到。”可见与谢野晶子有清晰高远的诗论见地,这使她的情诗传达有潜在的审美原则。如诗集《乱发》里的短歌:“你不接触柔嫩的肌肤/也不接触灼热的血液/只顾讲道,岂不寂寞”“双手轻轻掩着胸脯/看我揭开神秘幕帷/这里的红花多艳”“我肌肤白皙,乌发长垂/生来要惩罚,万恶的男人”,洋溢着娇艳、新鲜的情感,青葱一如春过山水。

它亦涉笔肌肤、酥胸、乌发,涌动“灼热的血液”,也有女性觉醒的意识,但舒放自如、延展有度,既丰具内涵,更诗美醉人,不愧是一品情诗。大陆诗人,应从外国诗歌中真正汲其精粹,才能达到横向的借鉴意旨。

90年代,物欲横流,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滑向边缘,而诗歌更趋“边境化”,诗神缪斯不再崇高。“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盛行,诗歌崇尚个人化写作,普遍“不谈爱情”,沿袭“性欲”表现,甚至有自命为“下半身”的诗社,集中描写身体的生理性快感,手淫、意淫、纵欲等等充斥满篇,只有如此,诗歌才有卖点。多用调侃、戏谑笔调写及男女交往,如90年代风靡一时的摇滚歌曲:何勇的《姑娘漂亮》,是当时爱情观的经典体现,歌曰:“姑娘姑娘你漂亮漂亮警察警察你拿着手枪/你说要汽车你说要洋房我不能偷也不能抢/我只有一张吱吱嘎嘎的床我骑着单车带你去看夕阳/我的舌头就是那美味佳肴任你品尝我有一个新的故事要对你讲”“姑娘姑娘你漂亮漂亮警察警察你拿着手枪/姑娘姑娘姑娘姑娘你钻进了汽车你住进了洋房/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爱情的诗性、唯美性、永恒性被完全消解,代之以世俗性、交换性、不定性。于冰《明天梦见谁》:“爱 爱是什么情情是什么/是三秒钟的浪费生命/是二秒钟的供血不足/是五秒钟的消耗热能/我干吗还要装得那么年轻/已经死了一千次了”“你注定要抛弃我/我注定要抛弃你/昨天梦见他今天梦见你 明天梦见谁”中国几千年的情诗歌咏绵延到这里,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

综上论析,建国后大陆情诗几经变化,但均与传统文学断开了纵向的承继。间或还有西方诗歌的投影,但因当代诗人的外文根底亦较浅,对其精髓的领略也存在错位,在接受和运用上不够成功,并且缺失民族文化的内蕴。而诗人东西方双向文学积累的匮乏,亦直接影响到文字铸炼的笔力及个性风格的形成,情诗没有典范之作。大陆当前诗坛落寞,置身低谷。反思现代诗史,成就最高的诗派、诗人莫不深融中西、纵贯古今。文学创作断开源泉,何以奔流到海?

二 台湾诗坛对古典传统的承继

现代与古典化合的情诗创作流脉,建国后在台湾有艺术上的承继。台湾与大陆涛声相遏、疑云相阻,由于不同的诗歌发展环境,在表现情态上与大陆当代情诗形成迥然异向的推衍。

1.现代派诗社以及关于“西化”与“传统”的论争

50年代初,台湾诗坛卷起现代主义诗潮,“现代”、“蓝星”、“创世纪”三个诗社形成鼎立之势。50年代中期及整个60年代,现代派诗作几乎垄断孤岛。而不同的现代派诗社之间的论争,使“西化”与“传统”的问题渐渐明晰,对70年代以后的诗歌走向产生了关键作用。

“现代”诗社

1953年,纪弦、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创办《现代诗》季刊,组成现代派,《现代诗》季刊成为该社的活动阵地。该刊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其主要诗人是纪弦,本名路逾,早在30年代纪弦就是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之一,当时以“路易士”的笔名发表作品。他从大陆把二三十年代李金发、戴望舒等所倡导的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带到台湾诗界,因之常被称为“新现代主义”。但与李金发、戴望舒的诗学取向不同,他只强调“横的移植”。1956年2月出版的第13期《现代诗》上发表了纪弦的《现代派的信条》、《现代派信条释义》。在前一篇中提出了现代派的“六大信条”,后一篇对其作了具体的阐释。“第一条:我们是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地包容了自波特莱尔以降一切新兴诗派之精神与要素的现代派之一群。”“第二条:我们认为新诗乃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这是一个总的看法,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无论是理论的建立或创作的实践。”“第三条:诗的新大陆之探险,诗的处女地之开拓。新的内容之表现,新的形式之创造,新的工具之发现,新的手法之发明。”“第四条:知性之强调。这一点关系重大。现代主义之一大特色是:反浪漫主义的重知性,而排斥情绪之告白。”“第五条:追求诗的纯粹性。”“第六条:爱国……拥护自由与民主。”同期《现代诗》还刊发了《战斗的第四年 新诗的再革命》的社论,提出:“把‘语体的旧诗词’遣还‘旧诗’之原籍;把‘可哼的小调’发回‘歌’的故乡、‘音乐’的本土;把那些莫名其妙瞎胡闹的‘伪自由诗’充军到‘散文’之沙漠地带去。”纪弦反对诗的格律化和音乐性,多年后仍说:“现代诗舍弃‘韵文’之旧工具,使用‘散文’之新工具;现代诗舍弃‘格律诗’之旧形式,采取‘自由诗’之新形式——此其所以现代诗之为现代诗一大特色所在。”“‘诗’是‘文学’,‘歌’是‘音乐’。因此,我们不说‘诗歌’。”

纪弦的西化纲领并不代表现代诗社全体的诗观,例如郑愁予就极力主张继承古典,对于传统诗词的音韵美也格外推崇。纪弦“横向移植”的诗论,在台湾诗坛引起长期论争。

“蓝星”诗社

1954年3月,覃子豪、钟鼎文、夏菁、余光中、邓禹平等成立“蓝星”诗社,主要成员除发起人之外,还有罗门、周梦蝶、蓉子等。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一系列刊物,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没有统一的宗旨、理论主张,实行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展诗人个性风格。覃子豪是诗社的灵魂人物,四川广汉人,曾就读于北平中法大学,1935年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三四十年代的诗集有《自由的旗》、《裴多菲诗》、《永安劫后》,抗战胜利后去台,出版《海洋诗抄》等诗集多部。他被誉为20世纪东南亚最着名的“海洋诗人”及“蓝星象征”。他还是一位诗评家,1957年出版的《诗的解剖》,是台湾最早出版的诗评专着。覃子豪去世后,余光中成为该社的精神领袖。

“蓝星”诗人早年的创作大多倾向浪漫主义,因此与20年代新月派的浪漫主义诗作有精神上的相近和渊源。从横向来看,他们较多接受西方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叶芝、英美现代派诗人爱略特等的影响,而这些诗人以前也创作过浪漫主义诗歌。“蓝星”诗人的现代派诗作,整体上有较浓的抒情性和古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