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雁掠芦花、梧叶传秋,流丽清、意象素雅的笔墨表达了对佳人卿卿的爱慕之思。后来经历了国破家亡、漂泊流离,张炎再赋《清平乐》:“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与前首相较,用词小异而意境骤显旷远寂寥,“芦花无雁”、“夜夜关情”尽现悲凉情事、相思深愁。“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更融入了身世之慨、亡国之痛。该词是言情的名篇。“梧桐”在古典诗词中一直是言情的意象,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以桐叶凋落描绘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悲剧之爱。杨牧的《梦寐梧桐》即沿用了“梧桐”的传统意涵,表现对远方的新婚妻子的浓郁眷怀:“暖暖的夏日啊,绿绿的风/风来了,风吹着梧桐叶/梧桐叶大,大如梦中的水花/冰凉,宁谧,载负沉沉的爱情”诗笔舒朗清凉。结尾:“梧桐的绿叶一片一片/一片一片地落下——落在你/金花的床上,落在你银花的帐上/你梦着我(这长长的别离是一条白白的沙滩)/海浪涌来,花朵奔放/你梦着我在雨夜中躞蹀/这长长的别离是红墙啊/爬着些藤蔓,髹漆悠远/悠远悠远的爱情,沉沉的爱情//梧桐叶落光的时候,秋来的时候/一片彩云散开的时候/芦花静静地摇着”梧桐飘落的意象优美、浪漫,桐叶点缀的新娘床帷惹动相思。“一片彩云散开的时候/芦花静静地摇着”亦见受张炎情词的影响,如张炎《解连环》:“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芦花”这一传统意象,张炎频用,传递秋意萧瑟的人生、爱情体验。杨牧的情诗悄然继之,芦花拂动的画面里相思弥漫。
台湾爱情诗人杜国清是台中人,1963年台大外交系毕业,在日本的关西学院大学取得日本文学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文学博士,1975年加入圣塔芭芭拉大学,现为加州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是国际着名的文学学者、诗人及翻译家,中外文学的造诣极深。他曾改写唐代李商隐的《玉烟集》40首,收在《勿忘草》中。辐射于情诗,显见双向影响。《对我你是危险的存在》:“对我你是危险的存在/那火石的眼睛/一触击出火花/引燃我全身的血管/使我频频震颤对我你是危险的存在/那眼睛像彗星/陨落在一片荒山/燃起枯林的烈情对我你是危险的存在/那火焰的眼睛啊/一再眨出火星溅落/在我心中严禁烟火的/感情地带对我你是危险的存在/我只能在安全距离之外/隔着一条无水的河/痛忆青春爆破废墟/独自沉思人生与灭火器”女郎热烈的目光使诗人情焰飞扬,青春爆成废墟,毁灭性的爱情体验,“对我你是危险的存在”这是难以克制的强大诱惑,既渴望点燃、又清醒毁灭的矛盾心态,只能退距界河之外,在痛苦中远离。
全诗情韵激荡,青春气息鲜明,意念中的火光炫燃诗境,节奏快捷,具西方情诗的审美特征。《艳歌》中对恋人的发、眸、颊、鼻、耳、唇、齿、颈的美妙描写,也借鉴了西方情诗的手法。而《楼梯》则呈另一种诗风:“你凭楼梯立/花园里的茉莉在细语/你凭楼梯立/雏菊绽开微笑献给你悄悄地从你背后走过/我踌躇于前面的阶梯我想轻轻告诉你/同你攀登 登上层楼楼的那边有我种植的花/楼的这边我的回忆很瘦我踌躇前面是铺玉的阶梯/一双沾泥的皮鞋为我叹息”诗歌传达暗恋之思,开首“凭楼梯立”的美人剪影赫然映目,采用古典以花喻人手法,只要是佳人在处,茉莉芬芳、雏菊香浓。“我的回忆很瘦”,传统诗词写相思常用“瘦”字,如南唐冯延巳《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南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满蓄了美丽的忧伤,最富东方柔性婉约风韵,杜国清创造性地用它比喻“回忆”,使相思带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女诗人席慕蓉曾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油画,在欧洲开过多次画展并获奖。八九十年代,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写给幸福》等在大陆风行一时,忧伤唯美的情诗倾倒了无数青少年读者,卷起强劲的“席慕蓉旋风”。她深爱古典诗词,情诗山野空蒙、淡逸清盈,文字如溪,婉转淙流。此外,亦受佛教思想影响,她说:“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诗中常写无缘的恋情,形成忧婉缠绵的抒情风格。如《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五百年祈祷的夙愿、花瓣馨香的青春之树,等待的却是毫无旁顾的过客,在巨大落差里透出悲凉。“佛”在诗中直接出现,暗示了冥冥中超自然的人生轨迹,有情缘前定之慨。《七里香》:“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经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魂魄却夜夜归来/微笑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青春时代不识离别结局,总去各寻前程,及待中年回首才知错过三生,无缘相依。魂魄夜归,怅念馥郁。其他如《莲的心事》:“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现在 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昙花的秘密》:“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清晨/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前缘》:“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脚下错过的那一朵”均借花开寂寂、落也无声的孤独,自喻容颜娇艳时不遇如意郎君、缘浅路蹇的情感遗憾。这是席慕蓉爱情诗悄然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佛”与“花”是她成功运用的两个传统意象,暗示了在命运中情缘凋零的悲剧性。她的情诗还有很多其他的古典意象,如“箜篌”、“玉阶”、“衣裾”、“商时风殷时雨”、“斜阳”、“暮霭”、“烟雨”、“敕勒川阴山下”、“日已夕暮” 等等,衬托出梦幻之爱的特质。情诗《短诗》、《铜版画》、《无题》、《彩虹的诗情》、《惑》、《盼望》、《一个画荷的下午》、《疑问》、《年轻的夜》、《十字路口》、《回首的刹那》、《山路》、《咏叹调》、《白鸟之死》等,都给人以久远回味。吴奔星认为席慕蓉“不像某些现代派诗人公开排斥传统,她能在首先消化传统的基础上发扬传统”。
女诗人钟玲,1945年生于重庆,成长于台湾。获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比较文学系硕士和博士。
1972年起先后在纽约州立艾伯尼大学、香港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任教,从事学术及翻译工作外,亦以诗人与散文作家闻名。钟玲可说是在西方文学的熏陶下走完自己的求学历程,她用英文发表的诗作曾被选入美国中学教科书。而她的创作仍汲源民族文化,有明晰的古韵。如情诗《卓文君》:“你不必琴挑我的心/锦城来的郎君/我就是横陈/你膝上的琴/向夜色/张开我的挺秀/等待你手指的温柔你不必撩我拨我/锦城来的郎君/只需轻轻一拂/无论触及哪一根弦/我都忍不住吟哦/忍不住颤/颤成清香阵阵的花蕊琴心的深空/往日只有风经过/只有黑暗经过/如今音浪一波又一波/锦城来的郎君/是你斟满了/一瓯春”化用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弹奏琴曲《凤求凰》赢得佳人卓文君的历史故事。诗人自比“卓文君”,且自喻司马相如膝上那张音色妙绝的名琴“绿绮”,等待风雅倜傥的郎君拨动琴弦、迷醉乐音。“横陈”、“向夜色/张开我的挺秀”、“吟哦”、“清香阵阵的花蕊”、“音浪一波又一波”,都暗示了性爱,大胆而含蓄,诱惑而不暴露,前卫却又雅致,内蕴张力与想象空间,充分体现了诗人控制中西笔法的语言表达功力。
女诗人方娥真,本名廖湮,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7岁时参加温瑞安负责的“绿洲诗社”,1973年两人携手创办“天狼星诗社”,1974年,天狼星诗社主干人物联袂赴台湾留学,并在台湾创办了规模宏大的“神州诗社”。着有诗集《娥眉赋》(1977)、《小方砖》(1987),文雅的口语,离散的主题,是一种带点病态的幽怨,文字灵秀可人。如《娥眉赋》:“如果你来,我恰好不在/半扇窗棂/一室待客的闺房/由碎缝间望进窗口/栏栏杆杆/敦煌壁画/透在玻璃纸上/一幅侧影/贴窗凝思/娟秀的脸靥/等待另一半侧影/贴窗而来/房内也在等呵/窗外的小径也在等待/面对面的侧影/一线之隔/鼻尖互触前的神秘/还未揭开如果你来,我恰巧在等待/刚泡的菊花瓣在吹烟/轻烟袅袅渡水/淡淡的离逝了水面/花香浮起/花气沉埋菊花茶凉了/菊花茶寒了/留给你的软糖/我要自己先吃了/谁教你迟到呢/小房清了/小房静了/你看我的脸颊嘛/你看我纤瘦的衣/你看你看,所有的可怜都姓方/你就知道我有多委屈了”方娥真的情诗有浓郁的少女情怀,娇嗔可爱,诗语淡淡一抹古典气息,“轻烟袅袅渡水”、“花香浮起”、“花气沉埋”,视觉感、芳香感都较强,节奏轻快、意象迅转,恰切衬托了恋情中的思绪漂移、期待。
余光中《娥眉赋·序》评曰:“她的主题几乎纯属爱情,可谓‘新闺怨’,而表达的方式几乎都是第二人称,可谓‘情书体’。”即准确看出方娥真言情与传统闺怨诗之间的相似处。另如《小路》:“闲情各处,散成傍晚的步/爱问归鸟向谁处/落日落向那方/只怨没有琼楼/不能登高写断肠赋/不知肠为何而断/只当赋为寻愁而写/为了不知你是谁而唱怀念的歌/不知那一个约会是自己的等待”《高山流水·琴》:“若我深夜弄琴/音乐为冰寒/为山绿/为水暖/山水之外是风花,是雪月/雪月风花外的你正为琴声而赶路/路在东南 在西北/在四处 在无人”《幕帷》:“谁家的笛声把绿和红吹得更远/雨水绵绵疏疏又密密/带着三杯两盏淡酒的天气”。《诗》:“梆声里为你掌灯/圆圆的光圈映照惊鸿的流盼/握笔的小手因深情,刺痛你/而刺痛自己”都在等待情人的到来,诗中频用古典词汇、意象:“归鸟”、“落日”、“琼楼”、“赋”、“琴”等,铺展开邈远无尽的心灵期待,并巧用诗词暗写相思深愁。“三杯两盏淡酒”源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给诗作增添了凄清雨意、寂寥无奈。及至《侧影》,这种暗地思恋已带了鬼魅的飘动感:“我墓前的衰草/正逢深秋 正逢腐朽/衰草化为流萤,点着灯笼/一路寻到你窗前/星星照见我/你的灯照不见我”,有《聊斋志异》中狐仙探书生的迷离情境。钟玲说方娥真“以古代佳人才女为面具(mask),对一位浪迹天涯的书生诉说爱情”,评析到位。
建国后台湾诗坛,在五六十年代恶性西化的环境中通过论争渐趋寻根传统,融入西方诗艺和现代质素,成功继承了二三十年代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的创作经验和诗学视野,并在深广性上进一步拓展。情诗的古典承衍,有“姹紫嫣红开遍”的晴春气象。
三 香港、澳门情诗的传统踪迹
1.香港诗坛的借鉴传统
香港与大陆、台湾的诗歌发展情况也不相同。五六十年代,《文艺新潮》等期刊提倡现代诗,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诗作普遍晦涩、颓废、先锋、异端,有恶性西化的流向。
1967年,现代派诗人戴天、古苍梧在《盘古》杂志上辟出“近年港台现代诗的回顾专辑”,古苍梧撰写了《请走出文字的迷宫》,强烈批评当时的诗风,引起诗界反思怎样对待传统文学。
当代诗人吴正、犁青、古苍梧、何达、蓝海文、傅天虹、梁秉均等都写过古典与现代汇融的诗作。
当代诗人、学者黄国彬《一个甲子的教训》:“一个作家能够创新之前,通常必须对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并且吸收其优点。……未经传统浸淫的作家,成就通常不会太大。……经过一个甲子,我们终于知道,儿子(现代)是不可以和父亲(传统)断绝关系的。”他的诗作较多传统文化感,如《咏物:箫》:“惆怅的手指怃然低按,/晓风中把淡月按残,/吹起深秋的蒹葭苍苍;/黄昏时失落在渐阔的暮寒,/四野寂静中低诉,/伤心的往事天涯人的孤单。”注意了押韵,化用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的意境,形容箫音凄凉,吹箫人惆怅。不过诗语尚未达精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