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怀浙大(百年求是)
7746200000018

第18章 忆马校长二三事

王国松

马寅初先生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爱祖国,爱人民。所以道德文章深受人们的敬仰。正由于他这样爱国爱民,在他百岁历程中前一段时间里,受尽了蒋家王朝的摧残和迫害,走过了漫长的坎坷道路。直到全国解放,国家进入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才有条件发展他的抱负。

马老是在1949年8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解放后第一任校长,受到全校师生员工热烈欢迎,在1951年5月因工作需要调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我校担任校长共一年零八个月,时间虽短,而他的民主精神和以身作则的作风,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马老同浙大的关系不只是他任校长时开始的,早在1946年4月22日,他应浙大学生自治会之邀,曾在浙大作过《中国目前经济之危机》为题的演讲。在同年五月下旬又亲自“一马当先”参加学生的争民主示威游行的行列。马老对浙大这座“民主堡垒”是早有赏识了的。革命一家,他同浙大师生爱国热情早已心心相印了。1947年、1948年竺可桢校长曾两度聘请马老来校任教,他答应了,但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阻挠,没有成功。

正如马老在就职演说中所说的:“过去国民党统治下,我是连浙大教书机会也被剥夺的,做个教授尚且如此之难,何况做校长?!现在由于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打败了帝国主义,铲除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所以我才能够被任为校长。”所以他一任校长,感慨万分,非常珍视党对他的重视,非常珍视他任校长的职责。到校后就提出:“要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培养切合实际要求的人才,建设新浙江,建设新浙大。”并以身作则,不耻下问,深入群众,发扬民主,引导全校师生员工为办好学校作出贡献。

这里我举几件事情作为例子来说:

第一件,发扬民主:马老任校长之后,他继承了竺校长办学的精神。在1950年4月1日浙大举行23周年校庆时召开师生员工代表会议,广泛发动师生员工以当家作主的态度,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对于学校行政、学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职工生活等各个方面,“人人提案,个个想办法,办好新浙大”。在当时这样的做法,还是一个创举。全校师生员工对此非常拥护,纷纷提案,提出了九百多条意见与建议。马老亲自领导进行研究,分轻重缓急,责成有关部门逐一加以处理。这次会议一共开了七天,但它的作用却很广泛,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加强团结,办好浙大,树立新的里程碑。

第二件,爱国主义教育:马老在浙大校长任职期间,还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常务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所以他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形势都曾亲聆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理解较为深刻。为了贯彻中央的精神,他每到节日和重大的政治运动,总是发表演说,对全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对政府的号召都身体力行。例如当时国家经济还困难,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马老不仅自己带头认购,而且亲自率领学生上街宣传。又如1950年上海“2·6”大轰炸后,为了对蒋介石集团进行反轰炸斗争,他又亲自带头在校内挖防空壕,并说:“我们一定要把防空壕挖好,我虽六十九岁了,但一定陪着大家干,我挖也来,挑也来的,要风雨无阻地干。”许多教授、院长、系主任与全校师生员工,都来参加,原来估计一天才能完成的任务,不到十一点就完成了。当时老浙大钟山下一片劳动的欢呼声,既是战场,也是时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动人场面。

第三件,治学态度:马老不但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使人非常感动,而且在治学态度上也是人们的一个模范。他不要学生死读书,要重视实践,要学以致用。他自己就是这样体现的。他读书很用功,每天坚持读书到深夜,研究理论,同时更重视实践,注意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深入实地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然后加以仔细分析,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他的《新人口论》就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突出例子。马老除重视德和智外,他还很重视体育锻炼,他来浙大任校长时已近古稀,却仍坚持做早操,冬天洗冷水澡,爬玉皇山,持之以恒,从不间断。这表现出他“德、智、体”并重的主张。他与竺校长一样,身教言教,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马老的许多言行,到现在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