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流浙大(百年求是)
7746500000047

第47章 求真求善求美 是德是智是体——土学泰斗朱祖祥

朱祖祥(1916-1996)

土壤化学家。浙江宁波人。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

留校任教。1946年、1948年先后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浙大农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教授。1980-1983年任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浙江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早期研究影响土壤中交换态阳离子有效性的各种因子,提出饱和度效应,陪补离子效应和晶格结构效应等概念。通过土壤中磷的转化研究,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养分位的实际涵义。对土壤和水稻营养障碍化学诊断的理论、方法及标准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两度编写和主编土壤学教材,并被广泛采用。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006年9月的一天,众多科学家齐聚在杭州华家池畔,其中包括原国家农业部部长何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等5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土壤学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他们都为一位老先生的九十诞辰而来,一位长者、土壤科学家、教育家,一位10年前就离世的院士、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朱祖祥。

朱祖祥,着名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对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学有很深造诣,较早研究了几种主要黏粒矿物类型对阳离子的吸附特性,提出并系统地论证了影响吸附性离子有效度的“饱和度效应”和“陪补离子效应”等概念,以后又用养分位和热力学函数关系,分别阐述了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量概念,并且对绿肥肥效机制进行探讨,在土壤化学环境和污染物的转化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他为创建、发展浙江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环境保护系和中国水稻研究所作出了创造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求学浙大 献身教育

朱祖祥1916年10月5日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云山乡(现属余姚市),自幼即随父母迁居当时县治所在地慈城镇(现属宁波市)。朱祖祥小学毕业后,在塾馆诵读古文半年,就跳级插班于宁波私立民强中学,半年后又转读于宁波私立效实中学。在效实5年,由于老师既严格要求,又因材施教,使他对科学有进一步的追求,对教育事业开始有向往之心,而且在学习和思维方法上也深有所得,为以后深造打下了基础。

1934年,朱祖祥从效实中学毕业,当时宁波旅沪同乡会中有识之士为在宁波筹建“四明大学”,募集巨资,设立“四明大学奖学金”,以资助有志于教育事业而又品学兼优的青年,加以培养,作为将来建校的师资储备。朱祖祥以名列浙大农学院录取新生榜首而被授予该项奖学金全额,每年得360400银元。

入学后,他学习成绩一贯优异,年年都获得奖学金。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开始西迁,奖学金因无财源而中断,幸有学校组织学生抄写、刻印讲义,推销浙江大学学报等勤工俭学,加上他个人还有连年奖学金的节存余款,可以用来补贴维持生活,终至读完大学。1938年夏,他获农学学士学位,并留母校任助教。

浙大西迁期间朱祖祥担负了押运整个农学院仪器、药品等设备的艰辛重任。期间,水陆周转,他或高卧于箱顶激流行舟,或曲蹲于箱背以避逆风。先南下赣州,因战争形势逆转又复北上,绕道湖南再中转仓储于广西阳朔,后待机运抵宜山。此后,当浙江大学安全迁至贵州遵义时,朱祖祥又承担了除农产制造课以外的本系全部实验课、实验室建设,乃至清洁卫生工作。在实验用房、仪器不敷周转时,他就利用晚上或假日为同学安排实验,热心执教,克尽职守。在宜山时,他甚至住宿在仪器药品室里,一人兼理保管、打扫、采购、担水和制备蒸馏水事务,这既激励了学生勤奋好学之心,也坚定了他自己献身教育之志。

1944年冬,朱祖祥经浙江大学农学院推荐,中华农学会选拔和教育部组织考试,以优异成绩被选送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他主修土壤化学,副修先为植物生理学,后转表面化学。整个留学期间,他未享受寒暑假,一年四个学期都注册上学,并选学尽可能多的课程,还利用一切机会在试验场的农业化学室做分析工作。他仅用3年时间便顺利地完成了两篇学位论文,荣获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朱祖祥学成回国前,其系主任和导师特致函浙大,高度评价了朱祖祥的学业水平和科研成就,并赞扬他在该校土壤系研究生中享有的声誉。同时,国内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都有聘他任教之约,但他仍决定回母校。浙江大学师资聘任委员会原拟按资历聘任朱祖祥为副教授,后聘委会领导援引了密执安大学的荐函,议聘经改他为农学院教授。这时,他刚过而立之年。

“为人师表求真求善求美贵在奉献,教书育人是德是智是体严于律己”,这是朱祖祥提出的教育理念,也是他数十年为人师表的真实写照。

10年前,已80高龄的朱祖祥院士依然精神矍铄,参加长江三角洲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考察,然而就在考察途中,突生变故,不幸逝世。

朱祖祥的学生、浙大环境资源系教授胡景赓至今仍能清晰地记起那伤痛的一刻:“1996年11月9日晚9点15分,我接到省农业厅一位同学的电话,说厅里一位同志刚从绍兴回来,告诉他朱祖祥先生在考察途中去世……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第二天清晨,不幸的消息终于得到证实”。朱祖祥于80高龄因公殉职,为国家、为人民奋斗到了最后一刻!“先生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目睹新浙江大学的成立。”浙大原校长潘云鹤说,“就在先生去世的那一年,还专门去过他的办公室,不遗余力地推动四校合并,他是成立新浙江大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后辈之中人才辈出。

“为国为民为社会,求真求善求美弘文化”,求真、求善、求美,这是朱祖祥先生自己的题言,也是面向所有浙大人的题言。他的教育理念、科学思想、求实精神和知识分子风范,正是今天浙大需要的宝贵财富。

致力农业 功不可没

2004年,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的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双双荣获同学科全国第一名。在一个学院中所包含的全部一级学科都列为全国第一,不仅在浙江大学中是惟一的,在全国也极为稀少。早在1981年、1983年,土壤学与农业化学就先后被批准为博士点。国家教育部开始评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两个二级学科各获一篇,也是全国同学科中仅有的两篇。前人种树,后人才能乘凉。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土学泰斗——朱祖祥。

朱祖祥在国家的农业教育中、农业科研特别是发展土壤科学中的功绩,均是功不可没的,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在浙大创办了出色的土壤农化系。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浙江大学农学院曾在农艺系下设立农化组,规模小、设备少,但报考生源广,成为热门科系,因而独立建系的呼声与日俱增。朱祖祥目睹这一现状,并以其切身感受,于毕业前后配合农化学会向院长、校长陈述建系意见,深受嘉许。1939年浙江大学迁至宜山后,经校委会讨论正式成立农化系。在战争烽火中,学校动迁,人心不定,要成立新系谈何容易!当时原有教授均因故他去,新聘教授则刚从各处到校。朱祖祥作为系里仅有的两个青年助教之一,在教授们的领导鼓舞下,热情奔放地全力投入建设实验室,开辟试验地,收集文献资料,配合教授备课之中。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个充满活力的农化系终于在贵州湄潭城出现。直到抗日胜利,该系已发展成为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大系之一,并迁回杭州华家池。这是老浙江大学历届领导和教师们集体的骄傲。其中朱祖祥是自始至终参与其事的创业者之一,他的拳拳爱国爱校爱系之心没有辜负先辈、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祖祥任浙江大学农化系主任。他决心用过去建系的热情来扩建和充实本系。他特别注重土壤学方面的课程建设,首先是充实专业和加强基础,为此,他延请了几位土壤地理专家来系兼授土壤地理,请国内着名物理化学家来系开物理化学基础课。其次,他认为土壤学作为农学院的共同必修基础课,对各系的教材内容应有所侧重。根据当时浙江大学农学院专业设置情况,他设想开设以土壤发生和肥力为中心的本系“土壤学”,以肥力和作物土壤管理为中心的“土壤和植物”,以土壤资源利用、规划、保护为中心的“土壤与农业”等课程,以分别适应农学院不同系科的需要。但由于本系初创,在原有土壤学师资队伍中资深的专家教授人数极少,上述设想只好搁置一旁,迄今引以为憾。然而,朱祖祥办学的热切心情,昭然可见。

不仅如此,朱老还高瞻远瞩,首建了环境保护系,这可谓是他另一个意义重大的贡献。

土壤学与农业化学都是有一个半世纪历史的传统学科。在这两个学科推动下,化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提供食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国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已有半个世纪,特别在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量接近或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成为土壤、水系、空气中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农产品中污染物也严重超标,食物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早在20多年前,朱祖祥院士就预见其严重性,当农化系教师们提出建议成立环境专业时,得到他的积极支持。1977年,浙江省政府批复增设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由土壤与农业化学系抽调教师组成。1980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任命他为浙江农业大学校长。1983年,成立环境保护系之事得到他的支持,这为环保系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了重要条件。1990年10月,农业环境保护成立博士点,四校合并后组建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设,该学科已被评为全国第一。

朱祖祥在农业教育和科研中的贡献还有:

朱祖祥在“文革”之后即主持浙江农业大学,把浙江农学院改建成农业大学,并树立了良好的学风,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

担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使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水平跃升至全国最先进的水平。

朱祖祥严谨治学,勇于实践。如1954年他在威廉士土壤学习班上讲解土壤化学,在会上他介绍了国际上土壤化学的最新发展,深受欢迎。又如在“文革”之后的1978年,他在土壤学会物理专业组会上的报告,深入地阐述了土壤水分运动的能量概念,对土壤水分的势能作了精辟的分析,座无虚席。这个报告大大促进了国内土壤水分研究的发展。

朱祖祥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他在美国学成后立即返回母校任教。

他在“文革”中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却从未与他人提及,他常常叹息的反而是浙江省古文物、古庙宇遭到破坏。他经常与他的学生谈及祖国发展的前途,他思想开放,看到全国农业在改革开放后的飞快发展,十分高兴。

高风亮节赞朱公,土学泰斗世人钦。

诲人不倦诚可敬,成果辉煌凝血心。

这就是中国现代土壤学泰斗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