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7749100000017

第17章 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生命(1)

管理下属要有严密的组织

有人问李嘉诚:“企业做到之后靠什么控制它?靠人还是靠制度?”李嘉诚的回答是,一定要靠制度,靠人绝对不成。最信任的人,也一定要有监督与制衡,这就是组织与制度的力量。李嘉诚认为,只要组织正确,企业便能长存。

李嘉诚“子承父业、江山代传”的观念并不浓厚,他把企业的健康发展看得比儿子们的权位和财富更重要。因此,虽然他很努力地栽培儿子,但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继承自己的集团,而是培养他们的才能。李嘉诚强调,企业的永续经营靠的是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团队组织的同心协力,如果儿子不堪当大任,他表示由外人来管理企业也无妨。因为,组织正确才是关键。

在《李嘉诚的管理心得》中,李嘉诚说过这样一番话:“公司最大的资产并不是拥有庞大的资金,而是靠一个组织,公司的1000多个行政人员班底,是我们最大的资产。”

管理公司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整个组织。李嘉诚说:“作为一个集团的领袖,第一,要责己以严,待人以宽;第二,要令他人肯为自己办事,并有归属感。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至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去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走在前面的第一人。更大就要靠组织,否则便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一百多年的银行也一朝崩溃。”

李嘉诚十分重视组织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他很看重团队的作用。在他看来,企业做大之后,需要一个组织、一个对你有信心,又愿意与你团结同心的优秀组织来帮你,而且你也必须信任这个组织,对他有信心,这样才能同心协力取得成功。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把这句话用在企业管理上,再合适不过了。尽管企业员工不断流动,但只要有牢靠的制度,组织可靠,那么无论员工怎么流动,企业依然能够稳定地发展。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重视用组织纪律约束每个员工,让员工学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会议决策,执行公司制定的计划,这样企业必然会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钢铁团队。

有一个著名的海盗首领,名叫罗伯茨。在他的海盗生涯里,他一共抢劫了四百多条船。尽管是海盗,但他和其他海盗不同,他从不喝酒,只喝淡茶。他还是一个善于用纪律管理下属的人,他制定了一份“海盗十戒律”。

在这份戒律中,罗伯茨要求全体成员平等表决日常的一切事物;不允许偷取同伙的财务,否则将被遗弃在荒岛上;严禁在船上赌博,每天晚上八点必须准时熄灯;不许佩戴不干净的武器,每个人都要把枪和刀擦洗干净;不准勾引妇女,不许携带儿童上船,否则就会被处死;不许临阵脱逃,否则将被处死;严禁私斗;战斗中残废的人可以留在船上不工作,并且可以领到800块西班牙银币……

虽然其他海盗也有类似的规定,但罗伯茨执行最严格。由于这种纪律的约束,罗伯茨才能每次获利颇丰,他还获得“黑色准男爵”的绰号。后历史学家称,这份海盗戒律是原始的民主主义。

看一看,一个海盗头领都知道用组织纪律约束部下,懂得用纪律打造铁的团队,作为企业的领袖,更应该依靠严密的组织来管理下属。在这方面,除了李嘉诚做得非常好,美国的西点军校也是典范。

为了保障纪律锻炼的实施,西点军校有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还有具体的惩罚措施。比如,学员若违反军容,校方会惩罚他身着军装,肩扛步枪在校园里正步行走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

据说,艾森豪威尔将军当年在西点军校就被惩罚,因为他自由散漫惯了,经常违反纪律。因此,他经常被惩罚在操场上来回走步。经过一年的训练,纪律观念终于根深于他的大脑。所以,后来我们才看到威严的艾森豪威尔将军。

其实,管理员工与管理军队一样,都必须强调组织纪律。组织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是维系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有了严明的组织纪律,才能具备战斗力。

组织纪律是确保做事正确、行动有效、执行到位的有力武器。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严明的纪律,这样才能将员工很好地拧成一股绳,团队才能迸发出战斗力。否则,团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会变成一盘散沙,大家不听命令,不服从指挥,随心所欲地行动,就不可能产生战斗力。

不做骄傲自大的领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嘉诚是高高在上的世界华人首富。富可敌国的他,是否会骄傲自大呢?对待自己的员工,他是否会趾高气扬呢?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李嘉诚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领袖,他认为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不但要自己努力,还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考虑别人的见解,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重视每位员工的贡献。

在长实集团里,李嘉诚一直要求大家保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直谏风格,这在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里是少有的。这全都是因为有李嘉诚这样一位平易近人、乐于受教的领导人。李嘉诚曾强调,组织必须配合人性化的管理,他从不要求员工做终生效力的保证,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小事,让员工觉得值得为他终生效力。

2008年6月26日,李嘉诚参加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并在典礼上致辞,他公开了自己的成功秘诀,他把这个成功秘诀归结为四个字——自负指数。他计算自负指数有四个标准,也就是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是否过分骄傲和自大?

第二个问题:我是否拒绝接纳逆耳的忠言?

第三个问题:我是否不愿意承担自己言行所带来的后果?

第四个问题:我是否缺乏预见问题、结果和解决办法的周详计划?

李嘉诚在致辞中表示:“我与大家分享的这项秘诀,那是终生指引我能凭借情感和智能、超越感受和本能的导航器。”无疑,这也是李嘉诚经商几十年以来,一直保持高昂的前进姿态的重要原因。因为懂得反省自我,拒绝骄傲,李嘉诚才能始终如一地低调进取,也才能连续15年蝉联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

其实,李嘉诚不仅在长实集团里平易近人,在汕头大学也与大家打成一片。对于汕头大学的学子来说,李嘉诚被亲切地称为“诚哥”。从1981年汕头大学建校开始,每一年的毕业典礼,李嘉诚都会回到汕头大学,给即将毕业的学子们寄语一番。

有一次,汕头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静雯看见李嘉诚后,条件反射地喊出了:“诚哥,你好!”喊完之后,自己都笑了,李嘉诚热情地回应:“你好,你好!”从汕头大学毕业的学生张燕回忆起与李嘉诚的那次见面,觉得李嘉诚非常亲切,他与每个人握手合影。尽管他说话带有浓厚的潮汕腔调,但有一句话至今让张燕印象深刻,“做人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喧嚣,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

李燕说,李嘉诚还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信封,里面塞了一些钱,这个举动让李燕觉得很贴心,她说:“只有家里人才会在自己出远门前那样做。”从这些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的平和待人,如果他是一位骄傲自大的领导,人们不可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股亲和力。

反观当下的一些企业,他们的管理者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屑于和基层员工打交道,不愿意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在员工的心目中,他们威严有余,但亲和力不够。这样如何凝聚人心呢?如果他们能够放平心态,保持谦虚和低调,多走近一线,多走近员工,那么不仅可以拉近与员工的距离,还能对员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瑞典一家电器和水暖器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公司业务迅速走下坡路,面临重重困境。在这个关键时期,沃特斯走马上任,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在短短18个月之后,他成功扭转了公司的颓势。他是怎样做的呢?

原来,他上任之后,为了帮员工重拾信心和自重感,积极深入车间,与普通员工接触。据说一年中,他有150天在生产车间度过。由于该公司坐落在小镇上,公司的一举一动都被周围人关注,自然引来了不少媒体的关注。记者问沃特斯:“你接手的公司千疮百孔,你为什么还不实施管理措施呢?”

媒体所说的“管理措施”指的是常规性的领导策略,即坐在办公室里,一本正经地做战略规划。沃特斯的回答是:“如果我不亲临现场,不重视现场工作,而是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里,那么我怎么能让现场工作人员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呢?”

沃特斯正是通过放低姿态,深入现场,对员工实施激励,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迸发出高昂的工作激情,以此扭转了公司的颓势。

无独有偶,69岁的罗杰·米利肯——米利肯联合公司的董事长,也重视深入前线与员工交流,他经常亲临车间现场,忙于员工聊天,并亲自摆弄机器。不要小看管理者的这种行为,它会对员工能产生强大的鼓舞,员工会想:原来领导很重视我们基层员工。这样一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

身为管理者,为了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除了深入一线与普通员工接触、交流之外,还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和员工打成一片。比如,公司举办娱乐活动时,管理者不妨大胆地露两手,哪怕水平有限,哪怕“愚弄”自己一番,只要能带给大家欢笑,也不失为一种“亲民政策”。这样能让员工看到管理者平易近人的一面,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好感。

像大公司一样思考,像小公司一样行动

每个企业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提到梦想,绝大多数经营者会说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李嘉诚认为,比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更难做的是将企业做得长久。李嘉诚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最典型的就是产品,一个新的产品有导入期,有成长期,有成熟期,有衰退期,这是一个生命的规律。企业也如此,中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七八年,小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大约两三年,而李嘉诚的企业生命周期已经五六十年了,他是怎样穿越生命周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呢?李嘉诚认为有两点,第一,像大企业一样思考;第二,像小企业一样行动。

怎样像大企业一样思考呢?企业应该思考什么呢?李嘉诚认为,企业应该思考最宏观、最长远、最重要的问题,比如战略问题、竞争问题、机制问题。战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方向问题,方向选对了,就不怕路远;方向选对了,路就不会太远。

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是时间问题,即一个战略的时间跨度是5年计划,还是10年规划,还是20年战略,这个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想清楚。未来一年要干什么,未来5年要干什么,未来10年要干什么,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

第二是地域问题,即产品到底要卖到什么地方去,是做一个区域品牌,还是做一个全国化的品牌,甚至是做一个全球化的品牌,这个是需要做好选择的。每个品牌的发展都有阶段性,有可能区域品牌就是最好的选择,小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效益很高。假设一下,某品牌的酒在一个省年销售额10亿,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但是该品牌的酒如果能在某个地区年销售额10亿,那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第三是势域问题,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竞争优势的选择一般就是差异化和总成本,到底是选择差异化还是选择总成本呢?很多企业两者都选,但有些企业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才是更明智的。

如何像小企业一样行动呢?李嘉诚认为,成功的三件法宝是学习、思考和行动,其本质是像大企业一样思考来落实执行,强化执行力的打造。战略执行有“三步”:

第一步:将总战略细化为子战略,也就是当公司制定总战略之后,一定要在总战略的指导下,将其细化为若干个子战略,否则,战略太大、太空,是无法落实到位的。

第二步:战略号召要具体化为战略标准,如果号召不变为标准,就无法考核,就无法量化执行的质量。

第三步:高层管理者要将执行意识转化为全员行动,形成一种铺天盖地的力量。

说到像小公司一样执行,利丰公司就做得很好。

利丰公司的业务已经遍布全球38个国家,但他们并不喜欢将自己定位于“跨国公司”,而是谦虚地将自己定位为小公司。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曾经这样说:“我们最不想做的就是把公司作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来经营。因为那些大公司需要在病休、住房津贴等所有你能列举出来的项目上制定政策。”

对于自己说的话,冯国经先生这样解释:“贸易公司必须保持小规模才能有效运作,这样才能快速发展而不至于形成官僚作风。同时当市场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组织架构就能立即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像大公司一样思考,像小公司一样行动。”

怎样理解像小公司一样行动呢?根据冯国经先生的介绍,利丰公司有150多个小部门,每个部门都是独立负责某个大客户,或负责几个小客户,业绩与薪酬绝对挂钩,正是因为坚持这个简单的原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励。

在利丰公司上班,一切劳动报酬都是用现金来体现的,冯国经先生说:“现金能给予人们最大的灵活性,因为我没有可能设计一套同时满足1000个人的政策。”比如,利丰公司没有公车,如果员工上班需要开车来,那么可以拿自己的薪酬和奖金去买辆车,而跨国公司通常的做法是,雇佣一批专家去研究,制定关于汽车所有权的规定,然后再雇佣10个人去执行这些规定,这样执行力就大大下降了。

像大公司一样思考,是为了高瞻远瞩,放眼长远,制定全面的企业发展战略;像小公司一样执行,是为了灵活、高效、彻底地执行企业战略。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才能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一直屹立不倒,而且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强大。

动态管理:团队因灵活而高效

半个多世纪的经商生涯,让李嘉诚拥有一个帝国集团。如此庞大的企业集团,如何去管理它呢?李嘉诚采取的办法就是动态管理,灵活假设与设定企业管理坐标。李嘉诚曾说:“身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面临四面八方的挑战。以和黄为例,其业务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不同地区的同事的愿望与期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灵活的团队管理策略。”

1979年,李嘉诚收购和黄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结合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的管理科学,找一个适合公司发展与管理的坐标,建立一套灵活的构架,建立以诚信和宽容为核心的企业精神,以保证今天的扩张不会成为明天的包袱。

企业越大,单一的指令与管理就越行不通,这不仅会限制不同的管理阶层发挥他们的专业和经验,还会导致子公司与子公司、孙公司于孙公司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制造阻力。在长江实业集团里,有很多子公司和孙公司,李嘉诚会给他们定出不同的坐标,让管理层在坐标的范围内灵活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