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7749100000032

第32章 合作互惠:合作通天下,互惠才能共赢(2)

李嘉诚认为,诚意是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基础。在现代社会,虽说人与人之间少了几分真诚、坦率,生意场上,尔虞我诈更是司空见惯,但是李嘉诚认为,这绝对不是商人违背良心、损人利己的借口。李嘉诚说:“生意人如果本着真诚的态度为人处事,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得到信任与支持后,合作就会水到渠成,商业目标就很容易实现。

在与人合作上,李嘉诚有自己的独特原则。他曾表示与人合作有三个原则:人品第一,态度第二,能力第三。对于这三个原则,李嘉诚是这样解释的:

关于人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关键要看诉求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有些人整天上蹿下跳,拉帮结派,两面三刀,玩弄阴谋诡计,无非就是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这样的人也许能力较强,但人品不行,内心狠毒肮脏,你还是离他远一点好,切不可与之成为朋友,或与他合伙做生意。

李嘉诚说,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圣人一样,凡事天下为公,无私奉献,但至少应该有一颗善良、仁爱和诚信之心,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有机会与人一起同舟共济,合作谋发展。

关于态度,李嘉诚这样认为:做人做事,总有遭遇失败或困境的时候,但如果能始终孜孜不倦,坚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可能。与这样的人合作,我们才会感到心安。而有些人顺利时与你以朋友相称,失败时却弃你而去,这种人是靠不住的。

关于能力,李嘉诚表示: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有的人能力虽然不强,但是他愿意帮助别人,与别人合作,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的。而有些人虽然能力很强,水平很高,但却难以与人合作。另外,在选择有能力的人合作时,要注意互补性,彼此之间应该相互支持、理解,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关于互信合作,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有两个非常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上帝给他们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这两个人拿到鱼竿和鱼之后,没有分道扬镳,而是互信合作,他们商量一起寻找江湖,但在达到江湖之前,要有计划地用鱼来填饱肚子。一路上,他们饿了时,就烤一条鱼充饥。经过艰苦的跋涉,他们在吃完最后一条鱼时,终于到达了湖边,然后钓鱼度日,最终活了下来。

互信合作是生存的必要手段,懂得互信合作的人,最终必将取得成功。成功之后,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如何分配利益。对此李嘉诚认为,一定不能让别人吃亏,要替别人考虑,要顾及别人的利益,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赖,从而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作为商人,李嘉诚深知自己是以追求利益为终极目标的,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考虑对方的利益。李嘉诚认为,如果一项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因此,李嘉诚总是让利于人,让别人多赚一点,自己少赚一点。

既然是合作,就有风险,面对合作中的风险,李嘉诚认为一定要共同分担,同舟共济,这样才能最终战胜困难,从风险中获得发展的机会。“和气生财”是李嘉诚的座右铭,只有与合伙人和谐相处,共同进退,生意才能做得长久,才能做得强大。

一定要给人以丰厚的回报

你要想成就大事业,就要重视打造自己的形象,要争取给别人留下好感。李嘉诚认为,打造自己的形象,除了注重自己的人品之外,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一定要给别人丰厚的回报,照顾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有利可图,这样别人才愿意与你合作,支持你、帮助你。

1996年2月6日,李嘉诚属下的长实集团宣布集资53亿港元,这被看作是李嘉诚投资大手笔的信号。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并将所有的袍金(董事为公司工作的报酬)都记在公司的账上,自己每年只拿5000港元。

5000港元是什么概念呢?在当时,还不及一个清洁工的年薪。以20世纪80年代中的工资水平,在长实集团这样盈利状况极佳的公司,其主席的袍金应该有数百万港元。到了90年代,这个数额更是增长到1000万港元。

可是李嘉诚20年来,每年只拿5000港元,可以说,连万分之一都没达到。李嘉诚根本不把这些小钱放在眼里,他要做的是尽量少拿袍金,把更多的钱让给公司,让给股东,这就叫让利于人。

李嘉诚每年放弃千万袍金的做法,深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评。大家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只要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的股票,投资者们也纷纷仿效,争相购买。单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李嘉诚的经商智慧。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最终获大利的仍然是他。在公众股东的支持下,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股值大增。而且每次李嘉诚想进行大项目的投资,总是很容易就得到股东大会的支持。

有人这样评价李嘉诚:“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李嘉诚这样的人才是商界超人,他具备经商的高超智慧。”俗话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李嘉诚认为,让利于人,给人好感,远胜过为了眼前利益而争来争去,他推崇的是给别人丰厚的回报,给别人便宜占,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继而再寻找机会赚大钱。

有时候,李嘉诚为了结交朋友,宁愿付出巨大的金钱。在他看来,做生意只要有门道就可以赚钱,而友谊却很难用金钱来购买。因此,如果能通过付出金钱赢得朋友,他甘愿这么去做。常言道:“同行是冤家。”但李嘉诚却不这么认为,他从来不会因为赚大钱而忽略了与同行的交情,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对手,他也不会仇恨对方。相反,他还会想方设法让对方获得高额的回报。

20世纪80年代,九龙仓的经济发展势头很猛,其股票也水涨船高。李嘉诚早已洞察其中的商机,抢先购买了2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等到包玉刚想吃掉这块“肥肉”时,已经为时已晚。

过了一段时间,九龙仓的股价从10港元每股上涨到40港元每股。按理来说,李嘉诚这个时候以40港元的价格抛出手中的九龙仓股票,就可以轻松赚到6亿港币。可是李嘉诚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以低于当时市价的股价,按照每股36元港元的价格把2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全部转让给包玉刚,这样一来,等于白白让利8000万港币,给了包玉刚丰厚的回报。

李嘉诚做法让下属和亲友十分不解,为什么要把到手的“肥肉”送给别人呢?可是李嘉诚说:“做生意是为了赚大钱,但只要有门道就可以赚到,而友谊却很难用金钱来购买啊!”李嘉诚的做法意图很明显,他想通过这次让利与包玉刚交朋友。果然,包玉刚被他的大气打动,后来,他们之间进行了多次合作,有钱一起赚。

李嘉诚有一句口头禅,那就是“钱靠大家来赚”,这不仅是他的经商原则,也是他的做人准则。他曾多次说过:“如果做生意只想着自己赚,而不让对方赚一点,绝对不能干这样的生意,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事事斤斤计较,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较大收益。”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胡雪岩曾经说过:“在生意场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要能当众拥抱敌人,化敌为友,才能称得上是商场中的高手。”李嘉诚与胡雪岩有同样的认识,他总能化敌为友,使自己在获得友谊的同时,还获得了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与对手实现利益共享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排除障碍。

当年香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拍卖九龙湾的一块政府官地。此消息传出之后,很多地产商个人都对这块官地产生了兴趣,李嘉诚、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也在其中,而且他们志在必得,都想争得这块“肥肉”。因此,他们马上成了拍卖场上的对手,两人根据相关批地条款,计算出这块地皮的最低和最高的发展潜质,再计算出相应的建筑费和底价,衡量了得失之后,带着资料等待在拍卖会上一争高下。

1987年11月27日的上午,拍卖会正式拉开帷幕,这块官地的起价为2亿港元,每口叫价为500万港元。李嘉诚率先举手,连加两口,出价21亿港元。这等于告诉竞争对手:他志在必得,不惜一切成本。要知道,李嘉诚的实力雄厚,资金充足,一旦他决心拿下某块地皮,其他的地产商肯定没有任何希望。所以,很多竞争对手干脆放弃叫价,只等着看热闹,过了一会儿,山利兴发展和美资财团合组的新公司举牌,他们谨慎地加了一口,要价2亿1500万。

话音刚落,李嘉诚连加五口,要价2亿4000万。还未等其他人开口叫价,李嘉诚又加一口,要价2亿4500万。李嘉诚的生意充满了坚定和坚决,使那些小型的地产商一个个彻底绝望,他们中有些人退出了角逐,有些人则在观望。

“2亿5000万。”突然,拍卖场的另一角响起了声音,李嘉诚循声望去,发现是胡应湘,他正露着满脸的微笑,李嘉诚知道,胡应湘就是他这次竞拍真正的敌人,只有他会与自己抗争到底。

“3亿。”李嘉诚不慌不忙地举牌,连加十口。

“3亿1500万。”又一个竞争者加入进来。

胡应湘马上要价“3亿5500万”,毫不犹豫地连胜八口,充分显示了其决心。在这个节骨眼上,拍卖场上有些骚动,更多的商家退出了叫价。

李嘉诚也有些谨慎起来,他参加拍卖的特点是:实现会对拍卖的地产进行审核估价,在心里确定一个底线,如果竞价超过了这个底线,他绝不会继续叫价。他明白,自己的敌人是胡应湘,但如果继续与之对垒下去,那么最终吃亏的是他们自己。因此,李嘉诚派副手周年茂找到胡应湘和其副手何炳章,小声地密谈。果然,胡应湘不再叫价了,他退出了角逐。而李嘉诚微微含笑,看着其他对手继续竞争……

李嘉诚深知,在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当他知道竞争对手的决策不明智时,他会以朋友的姿态提醒对方,使对方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真诚为他人着想的做法,很好地赢得了对手的敬重。因此,李嘉诚从来不和竞争对手结怨,他用自己的仁慈和善良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众所周知,商场充满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李嘉诚却能与竞争对手交朋友,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香港《文汇报》曾刊登李嘉诚专访,主持人问道:“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抱有十分的坦诚和磊落?”

李嘉诚答道:“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怎样才能让生意跑来找你呢?李嘉诚表示,你必须友善地对待竞争对手,你还可以与竞争对手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因为合作可以使双方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同创共赢,通过一起努力,可以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占领市场份额。李嘉诚认为,多一个合作伙伴,就少一个竞争对手,可以抵御危机,共度难关。

怎样才能促成与竞争对手合作呢?李嘉诚说:“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在合作中,为了实现双赢的目标,李嘉诚有独特的心得和体会,这主要包括三点:第一,与别人合伙做生意,要坚持共享共荣,通过合作,可以增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对付相同的竞争对手;第二,要互惠互利,更要共度难关。这样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互通有无、融合共生的目标;第三,财聚人散,要懂得分享,才能做成大买卖。总而言之,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如果与竞争对手合作可以获得利益,也应该放下面子,与竞争对手实现合作,实现利益共享。

想变得更强大,就变竞争为合作

在市场竞争中,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也可以是互信合作、利益共享的同盟。对手的存在既是自己发展的动力,也是自己的绊脚石,与对手保持何种关系,关系到企业的未来。

李嘉诚认为,商场之上有激烈的竞争,更应该有友好的合作,如果彼此恶性竞争,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总想着置对方于死地,那么往往两败俱伤。反之,如果相互合作,共同发财,有钱一起赚,无疑是更好的经商之道。正因为李嘉诚重视与人合作,所以他在生意场上给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赢得了很多生意伙伴的爱戴。那些与他合作的企业,也总能赚得盆满钵满,可谓皆大欢喜。

2006年,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与和记黄埔联合发布公告,称要以新成立合营公司的名义,与广州方兴房地产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增城市22万平方米土地,兴建物业宅区。在这次合作中,广州方兴公司以土地作价直接入股。

在这次合作中,李嘉诚出资现金人民币4.7584亿元,相当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45.7%,而内地合伙人则向该项目投入该土地的土地使用权,相当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54.3%。通过这次合作,内地公司与长实集团一起赚大钱。

李嘉诚作为世界华人首富,依然十分重视与别人合作。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人或企业家,我们更应该重视与别人合作。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资源共享,才能优势互补,把局面做大。

在合作中,李嘉诚十分重视照顾对方能得的利益,他知道这样人家才愿与他合作,并希望不止一次合作。跟随李嘉诚二十多年的洪小莲,在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嘉诚合作过的人,哪个人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在生意场上,李嘉诚似乎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对于长实集团的成功原因,跟随李嘉诚多年的“老臣子”盛颂声是这样说的:“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苦干。李嘉诚先生作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

盛颂声表示:“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两百。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间最有冲劲的公司。”

从盛颂声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不仅是个勤奋的人,还是一个善于与员工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的人。正是因为李嘉诚重视与人合作,才使长实集团变得更加强大。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战胜了英资置地公司,获得了地铁上的物业修建权。对于此次胜利,有人问李嘉诚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当时的地铁公司需要现金……首先,要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一下: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是有钱赚的。”

在李嘉诚看来,竞争是一时的企业发展之需,合作才是长久生存的需要,这不单单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精神。对于那些遇事总想着“万事不求人”的人,李嘉诚的话无疑给他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有首歌是这样唱得:“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合作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合作可以避免一个人孤独战斗,合作可以对抗实力强大的对手,合作才能把局面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