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率
7752600000015

第15章 多彩的画笔 (1)

生命深处的泪

王晓丽

在眼泪作为调料肆意泛滥的今天,有一种眼泪显得极其珍贵,因为它来自生命深处,像圣洁的泉水一样。

记得在暑假中读《泪的重量》这篇文章,读至感动处竟不顾一切哭得稀里哗啦,因为在作者笔下出现了这样一幅凄楚的画面:一只老猫即将离别人世,它的主人早已在情感上抛弃了它,希望它能死在外面,于是在离开主人的时候,“它只是流下一滴眼泪,然后就悄无声息地走了,走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它没有哀怜,没有乞求,它唯一的情感表达就是一滴眼泪,这眼泪中有对主人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无限依恋,而聪明的人类为什么轻轻松松地将这一切全给抹去了呢?

于是我想起了一些往事,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一头母牛因难产而死去,我当时就难过地趴在牛身上哭了好几个小时,把眼睛都哭肿了。后来外婆家的小猫因误食了有毒的食物死了,我也是哭得天昏地暗,任谁也劝不住。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是多么纯真呀!为一个小动物的死去而伤心欲绝,在许多人看来是多么可笑,但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忽略那些可爱的动物们,尤其是从它们的眼中所滴落的眼泪?

“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我特别喜欢这一段,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因为作者尊重那些看似卑微实则同人类一样高贵的动物们,把它们的眼泪看成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

我记得我见过马的泪。那是一匹老马,舅舅家养的,枣红色的毛总是让舅舅给梳理得整整齐齐。舅舅很爱那匹马,他说那匹马有灵性,这倒也是真的,因为那匹马除了舅舅以外从来没有人敢骑它。它年轻的时候性子很烈,如果有人骑在它背上,它就先在原地打旋,然后大声嘶鸣,前蹄扬起,企图把那人摔下来。如果还摔不下来,它就疯狂奔跑,不管多远,直到把那人摔下来为止,因此村里人都对它敬而远之。当然因为它性子烈,也展现了它超群奔跑的英姿。

那匹马老了以后就不再烈了,村里人都说是岁月把那马驯服了,我不否认。尽管它身上仍保留着王者的威仪,但是马群已不再是它的臣民了。这一点常让我为它感到悲伤。有一次我给老马喂草,它不肯吃,我也就不再理它了,反正家里人除了舅舅以外,大多对它都是这样的态度,于是我便找小伙伴玩去了。回来的时候,见舅舅正在给那老马喂草。他一边给马梳理鬃毛,一边唠唠叨叨在跟它说着什么,我就走过去看看,却突然发现老马在哭,泪水早已将整个脸颊都浸湿了。当时我几乎惊呆了,那一刻心灵上所受到的震撼是我十五年来从不曾体会到的。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感恩的泪—老马对主人感恩的泪,那该是我所见过的最高尚的泪。

我曾在电视中看到一个古老的民族为了祭祀先祖,竟然是杀死一只瑟瑟发抖的小羊。而那羊儿明知是灾祸来临,它居然不叫不闹,只是流着眼泪将前蹄跪在地上任屠夫宰杀,而围着这血腥场面观看的都是些麻木的脸……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了那山羊的眼泪,我只知道从那次以后我害怕看到屠宰的场面,害怕看到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生命的骤然消亡,更害怕看到那些无助的动物们的眼泪。

我又想起了《泪的重量》,想起了那些流泪的动物们,疲惫的骆驼、苍老的马儿和可怜的小羊,它们都曾在生命的历程中流下眼泪,那不是一般的哀怜的眼泪,那是“超出了一切世俗卑下情感的泪”,那是“比金属还要沉重的泪”,那是“人和动物生命共同的泪”。想到这些,便有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伤痛,它硬逼着我泪流满面。人类虽然高贵,但并不高尚;动物们虽然卑微,但它们高尚,这点你能否认吗?所以我想说与那些自私而愚蠢的人们相比,我爱动物胜过了爱他们。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是真的有了伤口,真的痛得忍无可忍,那就哭吧——你的眼泪是高尚的。如果你想博取别人的同情而拿这篇文章作催泪剂的话,就请收起你的虚伪,学会做一个人吧,要知道,发自生命深处的泪不是你这种虚伪的动物流得出来的。

补记:在科莱特的《松鼠》一文结尾,作者这样写道:“正是因为想起皮蒂里基(那只松鼠的名字),想起那些生活在我们中间感到别扭,因而悲伤地隐居起来的其他野生动物,我才常常体味到‘对人的厌恶’”。

当我听说有人为了一张照片而驱使草原上的马群狂奔时,当我在报纸上读到有关人类肆意捕杀野生动物的报道时,我也深深的体味到“对人的厌恶”。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很难说那不是在铲除同类中的异种,我常常这样悲哀地想。

解读

该文整篇都洋溢着一种人性之美,这种美源自作者那出于“生命深处”的真情。当人类在肆意捕杀野生动物的时候,作者小小的年纪却懂得人与动物应该平等相处;当人与人之间进行尔虞我诈的时候,作者却看到了猫、牛、马等动物对待主人的一片真情。于是,作者真切地企盼人与人之间能多一点真诚,真切地呼吁人与动物要平等相处。

短短的一篇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幅真情的画面。一只被人遗弃的老猫临走时只留下一滴泪,“这是对主人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无限依恋”;一匹老马在马棚里泪流满面,那是对主人的感恩……动物的眼泪是真情的眼泪,那是流自“生命深处的泪”。作者不仅呼吁着真情,更拥有一片真情,她为一头难产而死的母牛哭肿了双眼,为一只小动物的死去而伤心欲绝。无论在那些动物的身上,还是在小作者身上,我们都能感受到那来自“生命深处”的人性之美!

抒情和记叙、描写、议论有机结合也是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一个个朴实动人的故事中蕴含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对真诚的珍重;最后两段的议论是在前面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呼吁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并且议论中有抒情,不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有力,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水音

刘卫东

太阳照着才栽上去的木栅栏,源上边几只红羽毛的叫不出名的鸟儿在觅食。

清早,女人们拉独轮车去田地里。独轮车是笨重的,除非是肩宽臂粗的人才能拉得动,而男人们则要去山上砍柴。于是她们就去地里拉鲜湿的泥土,拉回来垫牲畜圈,砌墙。

走过村子头那条河,人们就开始出汗,她们就用粗布巾湿了河水,哗啦的水声就和婆娘们的说话声混在了这个早晨。鸟儿们在河边饮水,水音像风吹响了咸海螺,在清晨异常顺耳。

水音从阳光里缠住了羔羊和流汗的女人,在一棵树边消失在还蒙雾的草垛上。

水音是睡着的湿了头巾的喂养牲畜的粗女人的梦。鲜湿的泥土在悄悄吐气。

水音湿了鸟们的翅膀,婆娘们的脸上全是雾水。整个村子水迹斑斑。清晨的水音也是辛劳的言语。后记:《水音》很短,也很简单。其中取材的时候,这些朴素的生活留给我很深的印象。这些生活印象单纯而动人;在文中的乡村里,人们还保留并使用着独轮车这种运输工具,它的优势也在狭窄的路上得以体现。

我们没有经历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些黑白色的日子,如旧式电影。我们是90年代在影院里看黑白两道的厮杀的娱乐片长大的。我们也成熟,我们也幼稚,我们也需要心灵的幼稚。一种类似于《水音》的简单,不能丧失了起码的纯真,虽然我们不拒绝严肃。

解读

该文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诗。文章短小,内容朴素却深厚隽永。当我们沉浸在现代生活的灯红酒绿之中的时候,作者却把目光指向了某山区的某个村庄。笨重的独轮车,简单的劳作——砍柴、垫圈、砌墙。这种迥异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方式,显示出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视角。复杂与单纯,精细与粗野,都市与山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向往。不是吗?当我们厌倦于都市忙碌生计时,不也向往一种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吗?

该文之所以打动人心,首先就在于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再现出这朴素纯真的生活方式。

前三个自然段,是三个生活场景—鸟的觅食,女人的劳作,女人的休息。后两个场景几乎概括了村里女人一天的生活。休息也是简单地用粗布巾湿了河水擦擦汗。天天都是如此。她们已习惯了并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水音”即“哗啦的水声”像风吹响了咸海螺,在清晨异常顺耳。

后三个自然段,用暗喻、博喻的手法,诗一般的语言,继续使读者聆听水音。水音抚慰着流汗的女人,“水音是睡着的湿了头巾的喂养牲畜的粗女人的梦”——此刻的休息成了她们的享受。“清晨的水音也是辛劳的言语”。当辛劳正在成为挣钱的手段的时候,她们却把辛劳当成生活本身。幸福不是别墅轿车,就是这么简单。

其中,关于鸟的意象在文中共出现三次。鸟的意象的耐人寻味,极大地加深了文章的内涵,使文章在朴实深厚之上有了一层空灵之美。鸟的觅食类似于人的劳作,鸟是快乐地觅食,人是幸福地劳作;当她们在河边擦汗时,鸟儿们在河边饮水;“水音湿了鸟们的翅膀,婆娘们的脸上全是雾水”。鸟在诗文中是快乐的象征,而本文用鸟与人类比,隐含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她们是一群快乐的自由的鸟儿。

早春时的散步

[日本]松本隆万

今天,春晖洒满大地。我信步而行,在街上漫步的人们个个兴高采烈。

我向斯科恩迪哈大街走去。斯科恩迪哈大街是一条凉爽的绿阴大道,正是散步的好场所。新绿连绵,春光穿过嫩叶间缝隙洒在大路上,令人眼花缭乱。小鸟冲天而去,花草树木充满生机。

有几个人在我前面走着,人群里有老爷爷、老奶奶,看来是一家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来看像是法国人,好像是特意来罗马尼亚旅游观光的。多看看这翠绿的世界吧,看看布加勒斯特,看看罗马尼亚的每个城市、乡村。罗马尼亚的早春绿景并不亚于法国的绿色植被啊!

走进公园,只见几个小伙子正兴致勃勃地玩着足球,汗水从他们的脸颊上流了下来。看到那挂满汗水的脸庞,使人觉得心情格外舒畅,感受到早春的欢乐。球往那一边滚去了,小伙子在后面紧追不舍。为了抄近道追上这个球,是跳进花坛还是飞越花坛?小伙子飞了过去。是啊,花坛里种着很多花,幼芽刚刚破土而出,怎么能踩着它们呢?任何一个人都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啊!

记起来了,秋天时分,这条大街上,这座公园里,到处都是纷纷飘下的落叶。落叶增多,人们就会自然地知道秋天已经来临。眺望盛开在远处的秋花,人们便会产生一种温柔的情感。一到冬天,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梦乡,一直酣睡到绿叶挂满枝头的春天。

现在正是春天,众多的游人来这里沐浴柔和的春光。

看见蔷薇园了。我回国的那些日子里,一直高兴地盼着蔷薇争芳斗艳。而今,我见到这娇嫩而美丽的蔷薇了,心情总算平静了下来。

再迈一步就跨出公园了。这条大街,这座公园以往游人总是络绎不绝,现在也是如此,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有人来这儿赏心悦目的。

我喜欢这条宽敞的大道,这座宁静的公园。

张国强译

解读

本文是一篇短小、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既写景,又写人,把早春的罗马尼亚融进一个美丽的世界。众所周知,写景抒情的文章必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且情是写景的灵魂。本文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这一点。作者在文章开始时并没有直接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而是比较含蓄的表达。但由于早春的罗马尼亚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丽了,才直抒胸臆,从心底喊出“我喜欢这条宽敞的大道,这座宁静的公园”这样直白的话语。因此,我们就沿着作者情感受到景物影响这条线索来解读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