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衡
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诗作清词丽句,委婉动人。
人日思归[1]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2]
[1]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2〕人归落雁后,雁归而人未归;思发在花前,花未发而归思先动。
解读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依然羁绊旅途,思乡之情油然而发:不觉离家已经两年了!七天和两年的对比,是夸张的,也是真实的。大雁已开始北归,而旅人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因为思乡,诗人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诗篇语言素淡,片言只语勾画出了一幅旅人客中思乡的情景图。情在画外,花前思发,人归雁后的惆怅却充盈不散,画外有话,是作者委婉风格的自在体现。
话题
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中“后”和“前”是表示时间还是方位的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此诗用“一短一长”(七日与两年)、“一后一前”的对比和呼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会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张若虚
扬州(今江苏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存世作品仅两首,以《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春江花月夜[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淞淞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筱。[3]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5]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6]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7]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竭石潇湘无限路。[8]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9]
[1]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2]淞淞,波光闪烁的样子。
[3]芳甸,花草繁盛的郊外原野;霰,雪粒。
[4]汀,河滩。
[5]青枫浦,在今湖南浏阳,此处泛指荒凉孤冷的水畔。
[6]扁舟,小舟一叶。
[7]砧,捣衣用的垫石。
[8]喝石,揭石山,在今河北昌黎;潇湘,潇江和湘江,在今湖南。
[9]摇,激荡、牵绊。
解读
本诗是描写春夜江月美景的名篇。曾有人评为张若虚以“一篇诗占唐人先”的压卷之作。全诗可分前后两大段落。“长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绘引发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自“白云一片”后,写游子、思妇的相思而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具象中有想象,实境中含梦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从而获得了低徊宛转、缠绵悱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换韵,平、上、去相间,抑扬顿挫,与内容的变化相适应,意蕴深广,情韵悠扬。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话题
1.数一数在此诗里共有多少处写到月亮?都用了哪些修饰词?试着把这些月亮连成一条曲线,看看作者为月亮谱写出怎样的旋律?
2.如果将此诗提到的月亮都拟人化,整首诗就不一定分成两大部分.可四句一组(最后一组两句)。并以“月亮”的梦幻为线索:托梦、盼梦、愁梦、随梦、归梦,浑然一体。梦幻因哲理而深广、哲理因梦幻而鲜活,且情景交融、意蕴悠悠.令人遐思而回味无穷。想想看.还可从哪些方面获得新的理解和体验?
3。此诗的词语运用大胆而让人惊讶:竟然可以把某些词语反复使用至十几遍之多,却不给人啰唆厌烦之感。能说说这里有什么奥妙吗?
4.如果为《春江花月夜》绘制连环画。其背景和主体会有怎样的色彩变化?
5.查阅资料,思考把“明月”作为思念的寄托对象,它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6.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离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这些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沈佳期
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作为宫体诗人,其诗格津精工,多属应制,略带六朝绮靡遗风;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是五七言律诗体制的最终完成者。有《沈佺期集》。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1]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2]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3]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4]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5]
[1l一名《独不见》。古意,拟乐府之作;补阴,官名。
[2]卢家,代指少妇;郁金,郁金香,浸酒涂壁香气宜人。玳瑁,一种甲壳可做装饰品的龟属动物。
[3]寒砧,秋夜捣衣,以备冬服;辽阳,今辽宁辽阳一带,
[4」白狼河,大凌河,在辽宁;丹凤城,京城长安。
[5]流黄,黄紫相间的丝织品。
解读
本诗以“卢家少妇”、“海燕双栖”的典故开篇,勾勒出少妇思人的闺情画面。九月寒砧、十年征戍的对比,暗透良人远征后难以抑制的思念情感的悲凄。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活题
1.相见总是快乐,忧愁多是独享。怎样理解“谁为含愁独不见”一句所蕴含的相思悄结?其中体现了怎样的审美现象?
2.古代征戍诗多是独守闺中的少妇思念出征在外的征夫的。采用的表现手段多是对比。这首诗的对比是怎么衬托的?
王昌龄
参见《从军行》(七首选二)一诗。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凝妆,精心打扮过的浓妆。
解读
诗首句“闺中少妇不知愁”表面看来天真浪漫,轻松愉快而至“春日凝妆上翠楼”。一幅春日赏春的惬意画面,似与闺怨无关,而后句一转忽见柳色而句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禾归,时光流逝,青春易失。末句写她的感悟“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字道尽了睹物思人的哀怨。画面、意境的前后对比,将少妇感情的变化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全诗未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话题
1.王昌龄《闺怨》中的少妇发出“忽见陌头杨柳色,梅教夫婿觅封侯”的一声叹息,她真的后悔吗?是否“鱼和熊掌”真的不可得兼?
2.古代征戍诗多是独守闺中的少妇思念出征在外的征夫的,采用的表现手段多是对比。沈佳期《古愈呈补阅乔知之》和王昌龄《闺怨》这两首诗各有怎样的对比?
李白
参见《将进酒》一诗。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1]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2]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即莎鸡、纺织娘;簟,竹席子。
[2]渌,清澈。
解读
李白离开长安后,不能尽展才华施展抱负,理想的破灭使他对长安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有人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而从诗中看来,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高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诗中“如隔云端”、“上有青天”、“下有波澜”的叙述都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话题
此诗写出了思念之极致。其美、其难、其苦、其痛如在眼前,“思欲绝”、“空长叹”、“摧心肝”.简单的文字让读者感同身受。请用心体会。
杜甫
参见《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哭湿,清辉玉臂寒。[2]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
[1]鄜州,今陕西富县;闺中,代指妻子。
[2]云,古代仕女鬓发丰盛如云;清辉,月光。
[3]虚幌,透明的帷帐。
解读
本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家之作。前四句诗人独自在外,望月怀思,遥想家中境况,妻子应是望月怀念自己。“未解忆长安”之意,是谓儿女尚且年幼,难以理解母亲思念的情感。下句“香雾云鬓湿”、“玉臂寒”衬出妻之“孤独”凄然,末句表达诗人盼望聚首相倚,一家团圆的寄望。全诗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流离颠沛之情状。
话题
情到深处往往无言。嘘寒问暖的几许心意最是珍贵。“晓镜但愁云暇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正是此刻细致传神的语言。可慢慢咀嚼。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尤擅七津、七决。题材涉及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1]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2]
[1]丝,谐音“思”;泪,蜡烛燃烧时垂滴的蜡油。
[2]蓬山,蓬莱山,与方丈、瀛洲合称海外三仙山;青鸟,西王母使者.代指信
解读
李商隐的无题诗向以情感的艰涩、婉丽著称,本诗是其中的名篇之一。首联以感觉入手,一个“难”字道尽了情的意蕴,以东风无力为叹更增感染。二联以春蚕、蜡炬为喻,尽显缠绵,其比喻的贴切,象征意蕴的深远历来为人称道。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凄婉。末联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
话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隐晦复义.试体会这首诗潜在的各种可能的膝胧意境。
温庭筠
原名歧,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每入试作赋,八次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音律精美,辞藻绮靡,多写香闺艳情。在词的创作上,推动了格津的规范化,是“花间派”鼻祖。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近人辑有《金奁集》。
更漏子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1]眉翠薄,鬓云残,夜长
衾枕寒。[2]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
到明。[3]
[1]烛泪,蜡烛嫩烧时流溢的油脂;秋思,秋天勾起的愁绪。
[2〕薄,消淡;残,散乱。
[3]不道,无视,不顾。
解读
在这首词里,作者用含蓄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为离情所苦、通宵未眠的女子的形象。全词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上片,前三句写境,后三句写人。画堂之内,唯有炉香、烛泪相对,何等凄寂。追至夜长袭寒之时,更愁损失。眉薄鬓残,可见辗转反侧、思极无眠之况。下片,单写梧桐夜雨,一气直下,语砒椿很映衬上片“秋思”二字,更突出了凄恰的气氛。
话题
1.“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梧桐叶落时”,“寂爽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
2.请说说“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一句所达到的视听效果。
温庭筠
参见《更漏子》一词。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1]
(1」白蘋洲,白色浮萍花繁盛的水洲,古代多指分手地。
解读
此词语言简洁,情意深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的形象。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久、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首则空灵疏朗,别具丰神。
话题
等待和寻觅是人生旅程的内容之一,一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把其中失望和忧愁的那一瞬间记录。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韦庄
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诗以《秦妇吟》著称,人称“秦妇吟秀才”。词清丽婉曲,与温庭筠同称温、韦,“花间派”代表词人。有《浣花集》。
思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