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想者的思考
7753000000004

第4章 亲情与爱情 (1)

斯蒂芬·利考竟

1869-1944 加拿大学者,杰出的幽默作家。出生于英国南部罕布什尔郡一资产阶级家庭。七岁移居加拿大。1891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899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1902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从事大学教育工作。1944年死于癌症。利考克坚持业余创作三十余年,写有小说、戏剧、散文等作品二十多部,如《愉快的温尼和新滑稽小说》、《我在英国的发现》、《繁杂的高等教育》等。《小镇艳阳录》是他享有盛誉的代表作。《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选自1926年出版的《齿类拔草的机智》。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1]

——据其家中一名成员口述整理

在这些年兴起来的形形色色的新花样当中,再没有比这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想得更妙的了。我毫不奇怪,五月十一这天现在会成了全美最受欢迎的节日,而且肯定很快就要传到英国。

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这东西一来我们就接受了。所以我们决定要好好过上个母亲节。我们觉得这想法太妙了。这会使我们认识到,这些年来母亲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为了我们的缘故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和牺牲。

所以我们决定这次要大办,办得就跟家里过大节时一样隆重,而且要尽一切努力使母亲高兴。父亲决定从公司请上天假,好帮助闹过节的事。姐姐安和我也留在家里,不去大学了。玛丽和弟弟也留在家里,不去中学了。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个节办得跟圣诞节或别的重大节日一样,所以我们决定把家里用鲜花装饰一下,每个壁炉台上也点缀点格言什么的,和别的什么的。这装饰点缀我们就让母亲干了,因为每年圣诞节就是她干。

两个女孩觉着要过这么大的节日就要穿好衣服,所以都买了新帽子。母亲给帽子都镶了花边,这就更好看了。父亲给他自己买了一条绸子的,叫“四处飘”的新领带,也给我们两兄弟各来了一条,好用来纪念咱们的母亲。我们也不是不打算给母亲来顶新帽子,可不知是怎么闹的,她好像更喜欢她那个灰色的旧帽子,不一定喜欢新的,那两个女孩也都说,那旧的她戴着就特别合适。

好的,早饭后我们原打算给母亲来点惊喜,就是租上辆汽车带她风风光光地去野外兜上回风。母亲从来就没上过这讲究,原因是我们家只雇了一个女佣人,所以家里的事一天到晚还得母亲一个人去忙。当然乡下这时候正是最美的时候,所以要能带上她上午出去玩玩,坐着车跑上它好几十里,对咱妈也真是了不起的事。

可就在这天的早晨,我们的原计划又改变了一点,原因是父亲忽然觉着,一件比带上母亲去坐汽车兜风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带上她去钓鱼。父亲说,既然那汽车是租的又花了钱,与其把它开进田野里去还不如把它开进山里去,山里就有水。正如父亲讲的,如果你只是开车出去而没有任何目标,你就会产生一种无目的的感觉,但如果你出去是为了钓鱼,那你面前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意图,这样就可以增强你的乐趣。

所以我们也就都觉得最好让母亲有一个明确的意图;而且不管怎么说吧,也不知是怎么搞的,父亲头一天还就真买下了一个新钓鱼竿,这就跟钓鱼的想法更合适了,还有他说了,母亲就可以用这钓鱼竿,如果她想用的话;事实上他就说了,这钓竿实际上就是专为她买的,只是母亲说她更愿意看着他钓而不愿意自己去钓。

所以出行该准备的东西我们全都准备好了。我们叫母亲给我们做了一些三明治,还做了一顿午饭,好中间饿了吃,当然下午我们回来后还得再吃一顿更丰盛的,就跟圣诞节和新年时一样。母亲把做好的饭放进一只大篮子里,准备上车时带去。

好,当车开到门前时,也不知是怎么搞的,车里的地方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钓鱼竿、钓鱼篮子和午饭篮子计算进去,所以非常明显,我们没法都坐进去。

父亲说那就别管他了,他说他留在家里不去也完全一样,而且他敢说他可以把这时间投放在园子里的劳动上;他说那里头有好些粗笨脏活他可以干,比如挖个沟埋埋垃圾什么的,那就省得花钱去雇人干了,所以他说他宁愿留在家里;他还说,我们不要让一连三年他都没有好好过个真正的假日这一事实拴住了我们的手脚;他要求我们只管前去就是了,还要高高兴兴地好好玩上它一天,而不用去管他。他说他能留在家里吃上天苦。其实他就说了,他如果认为还会有什么节假日让他来过,那他可是个大傻瓜了。

不过当然我们都觉着我们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老人家留在家里的。谁不明白,那样他是会给你捅娄子的。两个女孩,安和玛丽,也都心甘情愿留下不走,还能给女佣人帮帮厨,只是这也太可惜了,都戴上了这新帽子,又是这么一个好天气。不过她们倒也都说了,只要母亲能发句话,她们照样会高高兴兴留了下来,在家干活。威尔和我也都宁愿放弃这次机会,只可惜我们留了下来,做饭也都帮不上忙。

所以最后决定,还是让母亲留在家里,可以在家里到处转转,好好休息上它一天,另外再做做饭。不知是怎么搞的,也不管怎么说吧,母亲也就不太想去钓鱼,再说户外的空气也就是太凉了点,风也太大了点,尽管挺可爱的,阳光也挺多的。另外父亲也就非常担心,万一出去着了凉了,可怎么好。

父亲说道,如果他把母亲硬拉到野外,结果染上了重感冒,而这段时间她本来是可以在家里安享清福的,那他可会一辈子都原谅不了他自己。他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竭尽一切努力去使母亲得到充分的静养休息,她已经为我们大家操劳一辈子了,另外他还说,这也恰恰是为什么他非常赞同出去钓鱼的想法,目的就是要留给母亲一点轻闲时间。他说年轻人往往不大理解安安静静对一名老人会是多么重要。至于他自己嘛,他还扛得住,可他只盼能护着点母亲,别让她受罪。

于是,在对母亲的三声欢呼声中[2],车开走了。母亲站在宅门不远的平阶高处一直目送着我们,而父亲也频频向她挥手,最后连手也碰在后窗框上,接着说道母亲这会儿已看不见我们了。

好的,——你可以想象我们那天在那些山里头玩得有多带劲,而父亲也就真的钓上来了些大家伙。他说他敢肯定,母亲就是来了和钓上了,她也把它们拖不上来。威尔和我也都钓了,可都没有父亲钓得多。那两个女孩呢,来的路上就碰见她们的不少熟人,到了河边就又遇到了一些年轻朋友,于是就跟他们聊了起来,所以我们全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时间已不早了,快七点了。母亲也就猜着我们早回不来,所以也就没打算太早开饭,好让我们一回来时,饭也刚好,能趁热吃。只是母亲先得给父亲弄来毛巾肥皂,再拿来干净衣服让他换上,因为他每次钓鱼回来就要满身泥水,一塌糊涂,这就让母亲忙活了一阵;忙了老的,再忙小的,两个女孩也给弄干净了。

但是最后什么也都收拾利落了,于是全家都坐到了那最丰盛的餐桌前面——烤火鸡以及数不清的好吃东西,跟过圣诞节一样。吃饭中间母亲也是一直坐不下来,一会起来取个这个,递个那个,忙个没完,但最后父亲看出来了,于是说道,其实这种事她根本就不必去做,他要的就是她能省点心,说完他亲自起来把一盘胡桃从餐具柜上端了过来。

晚饭吃了挺不短的时间,你笑我乐,开心极了。最后都吃完了,大家全争着收拾东西,擦洗盘子,可母亲说她非常想自己去干,所以我们也就由着她了,也全是为了再一次哄她高兴。

等一切全都弄利索了,时间也就真不早了,于是临睡前我们一个个吻了母亲向她问安时,只听她讲,她一生属今天过得最幸福,而且我就看出她眼里还噙着泪花呢。所以我们全都了却了心愿,深感我们为她所做的一切总算得到了不小的回报。

高健 译

[1]这是作者为人转载得最多的一个名篇,其特点之一是作者较好地传达或模仿了那“口述者”的一口“学生腔”,这个简括起来即是:语句单调;词汇贫乏;语病多;重复话多;表达粗糙;观察浅薄,等等。

[2]三声欢呼的原文为“with three cheers for Mother"。这“three cheers”指的是将"hip hip hip hurrah”一语(通常对人)重复喊上三遍;也有的将“ping ping play”重复三遍。

解读

美国和加拿大都有母亲节,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为举行庆祝的日子,在学校则规定于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举行。对母亲的歌颂,对母爱的赞美历来是散文抒情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本文精于剪裁,笔墨并没有正面描写怎样过母亲节,而是重点放在了 “准备过”上。文中所写的事情情节并不复杂,通篇以叙述为主。

文章开篇就点明为什么过母亲节这一题旨,并决定“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强调“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是在强调的另一面,也正暗示了我们以前对母亲的辛劳体会得太少。文章接着波澜突起:因为汽车太小,母亲实际上不得不留下了,让她 “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成为我们心安理得的理由,其实谁不知道母亲不可能很好地休息一天呢?当我们回家时,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餐,并且吃饭时还“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我们让母亲得到享受的计划似乎一次次地落空了,母亲反而更加辛劳。但是文章结束时,母亲却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并且“眼里含着泪水”,这是为什么呢?母爱是无私的,只要我们能够稍稍多体会一点,母亲就感动了,而且母亲正是把我们的愉快当作了她自己的愉快。本文文笔活泼,舒卷自如,富有情趣,发人深思,读来也不由得自己“眼里含着泪水”。

许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并不觉得可贵,一旦失去才认识到它的价值。母亲是伟大的,对母亲的薄重与体贴应该是每一个人去努力做好的,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素养。

话题

1.当母亲因为汽车小而要留在家时,父亲对此的解释和理由别具情趣。作者如此描写的本意是什么?

2.在母亲节母亲仍是在家忙碌了一天,而我们在野外“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但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呢?作者的深层意思是什么?

相关资料索引

1.《外国名篇散文选读》,周红兴主编,作家出版社,1986年。

2.李科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他不是靠奇特、滑稽的故事情节来把读者逗得哈哈大笑,而是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为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睹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后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他们产生共鸣而发出会心的微笑或无奈的苦笑;并且他的作品也不是让人看过笑过就完,而是十分耐咀嚼、有回味,发人深省。http://www.*****.com/?zjzj/foreign/other/09. htm(白鹿书院)

3. http://www.*****.com/?book/wai5/likeke书城

伊万·亚历克赛维奇·布宁

1870-1953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最著名名的小说家、诗人,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诗集《落叶秦》、散文《山口》等。

初恋

盛夏,西部边睡林中的庄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