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水的启迪
7753400000022

第22章 励志笃学 厚德修身 (5)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1],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2]: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3],经纶博雅[4];二则文史之臣,其著述宪章[5],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6];四则藩屏之臣[7],取其明练风俗[8],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9];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10]。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11]。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12]?但当皆晓指趣[13],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14]。及有试用,多无所堪[15]。居承平之世[16],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17],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18],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19]。晋朝南渡,优借士族[20],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摧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21],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22],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23],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24]。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25],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26],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27],故多见委使[28],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29]。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30],出则车舆,人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31],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32]。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33]。及侯景之乱[34],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35],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36],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37],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38],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39],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人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40]!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41],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俸禄而食耳[42]。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43],未尝目观起一坺土[44]、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7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45],皆优闲之过也。

[1] 物:即人。古代谓人为物。这里指自身以外的他人。

[2] 大较:大略,大体上。

[3] 鉴达:明白通达。治体:政治法度。

[4] 经纶:原指整理过的蚕丝,这里用来比喻治理国家的谋略和规划。博雅:博大纯正。

[5] 宪章:典章制度。

[6] 强干:强悍干练。习事:这里指懂得军事,熟悉用兵之道。

[7] 藩屏之臣:指主要的地方官。“藩屏”即指护卫朝廷。

[8] 明练风俗:通晓当地风土人情。

[9] 使命之臣:指奉朝廷之命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官员。识变从宜:能认识、把握形势的变化,相应做出恰当的处理。不辱君命:不辱没国君交付的使命,意即圆满地完成使命。

[10] 兴造之臣:指负责建筑工程的官员。程功节费:计量功效,节省费用。开略有术:开发筹划很有办法。

[11] 守行:保持操行。

[12] 人性:指人的天资、才能。责:苛求。具:全。六涂:指上文所说的六个方面。涂:通“途”。

[13] 指趣:同“旨趣”。即主旨,要领。

[14] 品藻:评论,评价。若指诸掌:像指示自己掌中之物一样,比喻明白清楚。

[15] 堪:胜任。

[16] 承平:太平,安定。

[17] 庙堂:指朝廷。

[18] 肆:踞。这里指处于统治地位。

[19] 应世经务:顺应社会,处理事务。

[20] 晋朝南渡:西晋灭亡后,晋元帝司马睿于建武元年(317)南渡,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优借:优待,奖引。

[21] 冠带:指士大夫。擢:提拔。令、仆:指尚书令、中书令、仆射之类的官职。尚书郎:尚书省属官,掌管文书起草之事。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掌管进呈奏案之事。

[22] 迂诞:言行迂阔荒诞,不合事理。

[23] 惜行捶楚:不肯督责、鞭策。捶:用木棍打。楚:用荆条抽。

[24] 护:掩饰,遮盖。

[25] 台阁:指枢府,是设立在中央的衙门。令史:供职枢府的属吏,与主书都是主管文书的官。监帅:监督军务的官员。诸王:即诸藩王。签、省:都是藩王的属官。签:签帅。南朝以诸王出镇,由朝廷派典签佐之,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但实际起监视诸王的作用,于是有“签帅”之称。省:省事,一种低级小吏。令史、主书、监帅、典签、省事等,均属低级官员。

[26] 晓习吏用:熟悉官吏的职能作用。济办时须:处理好当时应该办的事情。

[27] 小人之态:指不良表现。肃督:严厉督责。

[28] 多见委使:多被委任、使用。

[29] 眼不能见其睫: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30] 褒衣博带:宽大的袍子和衣带。高履:即高齿屐(ji),一种装有高齿的木底鞋。

[31]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为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通《老子》、《周易》,特善玄言,讲授士林馆,倾动朝野。宜城王:梁简文帝萧纲的儿子萧大器.封于宣城。

[32] 果下马:一种矮种马,仅有三尺高,能在果树下行走,故名。是当时被视为珍品的一种小马。见《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服御:骑用。放达:指放任不拘礼法。

[33] 纠劾(he):检举弹劾。

[34] 侯景之乱: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北朝降将侯景叛乱,攻破建康,梁武帝被围困俄死于台城,史称“侯景之乱”。

[35] 羸(lei):瘦。

[36] 仓猝(cu):指突然的事变。

[37] 食为民天: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天:意谓至高无上。《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38] 不粒:不进食,不吃东西。

[39] 茠(hao):同“薅”,除草。鉏(chu):同“锄”,用锄松土除草。

[40] 末业:与“贵谷务本”相对而言,指商贾一类的事。

[41] 中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立政权于江南,故称中兴。羁旅:寄居,侨居。

[42] 力田:致力于农事。资:依靠。

[43] 信:使,差遣。一说“信”是“任凭”的意思。

[44] 目观;眼见。起一拨(bo)土:翻起一块土。拨,耕地时翻起的土块。亦作“坺(ba)”。

[45] 治官则不了:做官则不明白,犹言为官是糊涂的。营家则不办:理家也理不好。办:治理。

解读

选自《颜氏家训》卷四。因作者著书旨在训诫子孙,故名“家训”。此书分七卷二十篇,内容多经世济事之谈,涉及范围颇广,并不限于教训子孙。除论及个人在立身、治家、处世等方面所应遵循的规范外,对当时政治社会思潮等亦多评论。作者大体以儒家思想为依归。此书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著作,在散文史上也有一定地位。《涉务》是书中的第十一篇。涉、务二字义同,都是专心致力于某享的意思。作者主张为人应有“应世经务”之才,注重务本。认为掌握一技之长并忠于职守,才能有利于国家,也才能使自己自立于社会,成为于国于民于己皆有用的人。作者还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尖锐批判梁朝士大夫养尊处优、脱离实际的作风,对当时重视士族门第,崇尚空谈、迂诞浮华的不良世风予以有力抨击。作为“家训”,作者从自身饱经沧桑、浮沉宦海的人生经验出发,征引大f史实,夹叙夹议,层层深入,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语言质朴平易,恳切动人,在当时的散文中独具一格。

话题

1. 颜之推崇尚什么样的办事风格?

2.本文的思想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有何意义?

3.本文体现了《颜氏家训》什么样的意旨和风格?

相关资料索引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北齐文学家、语言学家,还可称为家庭教育家。他曾在齐、梁、周、隋等朝代任官职,为北齐黄门侍郎。他为了教育子女,使子女成才,编写了《颜氏家训》。此家训成书于隋文帝平灭陈国以后,隋炀帝继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此书问世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有各种刊本。民国以来,也有各种铅印本发行,许多家庭都拿它作为教育子女的范本。最近几年,人们为了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各种版本的《颜氏家训》出版。

《颜氏家训》七卷廿篇,作者以封建教育家的口吻,宣讲家庭教育中着重传授封建家族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义,宣传遵守封建礼教道德,刻苦攻读先贤经籍,以及健身养性之道,其中也包括为人处世的哲学。作者崇信佛教,所以书中含有佛家的人生哲理;书中还论及书画音训以及考证、典故、品评文艺。书中还对当时社会有一定的评述,尽管多有偏颇,但其中精华部分对今日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书中《教子篇》、《兄弟篇》、《怡家篇》、《慕贤篇》、《勉学篇》、《文章篇》、《名实篇》、《养生篇》、《终制篇》等都被当时及后世所重视。

《颜氏家训》的特点是以长辈教训后代的口吻,进行教化。既有一定的人生之理,又有相应的教育艺术与方法。以《治家篇》为例,他强调父母不慈爱,子女就不孝顺,兄长不友善,弟妹就不恭敬,丈夫不讲情义,妻子也就不顺从了。如果长辈好,而下辈不好,则属大逆不道。这些见解,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在《名实篇》中,作者强调形与实的关系,就好比形与影的关系一样,德行与才艺敦厚精湛,名声必然好;容貌长相俊秀,影像自然美好。

书中还从社会家庭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传道、授业、解惑,重点又在于做人处世之德;在讲述方法上,又借助形象的比喻,言简意明,并且十分生动,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李捷《颜之推与<颜氏家训>》,《教育艺术》1997年第1期)

更多链接:

1.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1980年

2.《颜氏家训》的道德教育思想,《江汉论坛》2000年第1期

3.王建堂《“经世致用”说的文化品格及启示》,《殷都学刊》1997年第3期

韩愈

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曾两任文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谧号“文”,亦称韩文公。幼孤贫,由嫂抚养.励志笃学,刻苦攻读,博学通经。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时,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后迁史部侍郎;又转京兆尹,兼御丈大夫,复为史部侍郎。

韩禽思想以儒为主,杂取诸子,较为复杂矛盾。政治上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主张落儒排佛。个性鲜明,直言敢谏。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生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为文雄奇奔放,多有创新,成就杰出,被后世推为唐宋古八大家之首,成为一代宗师。其诗作亦富特色,以文为诗,有奇崛险怪之风。著有《韩昌黎集》行世。

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1]。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2]。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3],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4]。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5],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6]。”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7],恐恐然惟.嗅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8]。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9]。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10]”。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J准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11],吾未见其尊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