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陪伴孩子成长系列历险探秘故事
7758900000002

第2章 地球诞生之谜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地球。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努力。在古代,人类受山岳、海洋的阻隔,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活动。凭着直觉,他们一直把地球误认为是一个基本平坦的大地。几乎所有流传至今的关于地球的古老传说中,都毫不例外地把大地设想为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的陆地。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我们所生活的大地是个球体,后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们所证实。不过,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个扁球体。而且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有突兀的高山,也有广阔的平原。从太空看地球,它就是一颗蓝色的星球,美丽而神秘。地球的内部构造从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地球具有吸引力,它能把人类和地面上的一切都牢牢地吸引在表面上。假如地球没有吸引力,那么,人和一切物体都将脱离地球而飞往空中。

几乎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同时,人类就已经在思考地球的起源问题了。中国很早就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认为宇宙最初是混沌一片,是天神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万物。

而西方人则大都相信《圣经》的解释,认为是上帝创造了地球与万物。在《圣经》的《旧约全书》中记载着“上帝创世纪”的故事:在天地还没有被创造出之前,只有一片空荡虚无的空间。然后上帝创造了光,把光亮和黑暗分开,称有光亮的时候为白昼,没有光亮的时候为黑夜,这样便有了昼夜、晨昏之分。这是上帝创世纪的第一天。

第二天,上帝创造了空气,把天地之间的大水用空气隔开,一部分水在空气之下,成为江河海洋的来源;一部分水在空气之上,成为雨雪的来源。

第三天,上帝决定把地球上的水聚集在一起,使海洋与大陆分离;他又让陆地生长出茂密的青草、茁壮的蔬菜和会结各种果子的树木;他还让蔬菜会结种子,让果子包着果核,以便传宗接代。

第四天,上帝致力于装饰天空,他创造了两个发光的物体,大的叫太阳,小的叫月亮,分管白昼和黑夜。他又创造了许多星星,让它们点缀天空,并以太阳、月亮、星星为记号,确定了节令和日期。

第五天,上帝创造了飞鸟和鱼类;第六天创造了飞禽、走兽、昆虫,还照自己的形体、长相用尘土造出了人类,让人类管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经过六天的辛勤工作,上帝终于对自己的杰作感到非常满意。于是第七天他便休息了,并把第七天定为圣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礼拜天。

在古巴比伦,则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在宇宙之初,到处是茫茫的大水,混沌一片。后来这片混沌的大水慢慢地发生了分离,分成了清水、海水和云雾;同时有一个男神拉赫姆和一个女神拉哈姆从水中诞生,他们结为夫妇,生下了安萨尔(即大地)。以后安萨尔又生了一个儿子安努,安努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恩基。安努、恩基父子两人,后来便被巴比伦人尊奉为天神安努和地神恩基。

这些不同的传说,尽管都离不开神的创造,但还是反映了人类早期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思索。

随着认识的深入,有人提出了与上述观点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地球是宇宙中物质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上最早力图科学地解释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他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它的中心部分凝聚为太阳,四周则变为行星和卫星。

“星云说”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否定了地球是上帝创造的唯心主义观点,这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在解释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于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人们又提出了许多假说,比如布丰的“碰撞说”、泰斯的“潮汐说”,美国的罗素和英国的里特顿相继提出的“双星说”,新西兰毕克顿提出的“宇宙大爆炸说”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70年代末,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和他的助手们,系统地研究了前人的各种假说之后,再次提出了“星云说”。不过,戴文赛的“星云说”和前人的学说有较大差别。据他们自己的研究计算,认为:原始星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继续收缩,同时旋转加快,形状变得越来越扁,逐渐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个“星云盘”。组成星云盘的物质可分为“土物质”“水物质”“气物质”。这些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又不断收缩和聚集,形成许多“星子”。星子又不断吸聚、吞并,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阳,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了“行星胎”。原始太阳和行星胎依靠自己的引力,把在它引力范围内的物质吸引、聚集起来进一步演化,形成太阳和九大行星,进而形成整个太阳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就是九大行星之一。这就是“现代星云说”。这一观点,使人类对地球奥秘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虽然对于宇宙是用怎样神奇的方式形成了今天的星系和地球等仍然在探索中,但随着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和天文学家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类在对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认识上,正一步步接近真实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