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7781200000014

第14章 饱受磨难(1)

情感变迁

到现在为止,我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而且都在家乡范围内。我去过弗恩岛和西兰岛的某些地方,还有摩恩的峭壁。不过这些地方的景色相比起它们的名气,还有摩尔巴赫的描述,就要逊色多了,所谓看景不如听景,真的到了当地反而有失望的感觉。1830年夏天,我正策划一场大范围旅行,计划先到日德兰岛,再穿越北海岸,在我的家乡弗恩岛好好探寻一下。我并不知道这次旅行会给我的生活和内心带来怎样的变化,只是单纯地想看看日德兰岛上大片的荒野地,运气好的话还能碰上吉人赛人家庭。我已经听过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特别是斯蒂安·布利彻所描写的,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当时并没有现如今的条件,去那里的人比现在少许多,蒸汽船才刚刚作为正式交通工具运营。那艘名叫“丹尼亚”号的旧船走完全程要花上将近二十四小时,不过在那时这已经是非常迅速了。人们并不太信任蒸汽船,就在我坐船旅行的前一年,丹麦第一艘蒸汽船就已经下水了,每个小船船主都看不上这艘名叫“卡乐多尼亚号”的新家伙,还给它取了一个“哗哗鱼”的外号。

倒是奥斯特德对这项发明异常感兴趣,几乎每天都兴奋地谈论。有天我参加一个晚宴,听到奥斯特德一位亲戚的言论,差点没把我乐坏。这位亲戚异常反对蒸汽船,称它们是“该死的吐烟船”。他说:“从上帝造物开始,我们能借着风力出海就应该感到满足了,不知是哪些爱管闲事的人折腾出这样的玩意儿。以后只要看着它喷着烟在我面前经过,我就要用喇叭筒臭骂他们,直到他们听不见我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啼笑皆非,不过,在当时如果能坐上那样的船出去旅行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现在看来蒸汽船的出现已经是一件年代久远的事情,可我们不能忘记它曾经占据着一个怎样重要的位置。在不久之前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拿破仑第一次看到蒸汽船的时候,还以为那是英国人在寻求避难场所。至于真假,就不敢肯定了。

我非常期待这次旅行,尽管遇上坏天气我会晕船。我在脑海里想象蒸汽船穿越卡特加特海峡时壮丽的景色,对此充满了期待。我们没能在第二天夜晚来临前到达阿胡斯港。阿胡斯和日德兰岛上的人们很热情地招待了我,很多人都看过我的《步行记》和幽默诗。我看到许多新奇的景象和事物,不幸的是天气太过恶劣了,换洗的衣服都不够用,海上的雾湿冷刺骨,叫人难以忍受。在威堡停留几天后,我改变了原有的计划,转向东南方向前进,抛弃了西海岸。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北海幻想曲》和《日德兰西岸素描》这两个作品的产生。尽管这两个地方我并没有亲自到达,但已经有了许多耳闻。我亲自感受到斯堪德堡、威尔和科尔丁周边的田园景色,从那里到了弗恩岛,受到几家大庄园的款待。我还做为嘉宾被邀请到印刷商艾弗森美丽的乡村别墅里,她的别墅坐落在欧登塞郊外靠近运河的马里霍耶,运河从霍弗德的城堡小山流过,景色非凡。我在那里停留了好几个星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别墅景色满足了我童年时期对乡村住所的所有幻想。花园里刻满了碑文和诗句,仿佛在不停地提醒你学会在不同的地方思考、行事;在正对着运河的地方建造了一排木头材质的大炮,边上还竖立着一间士兵的木制岗亭,看上去就像一套被放大的玩具,充满了童真。别墅的主人是一位充满才情又热情的老夫人,她有着一群聪明伶俐的孙子、孙女。我住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感到无比快乐。后面我会详细说到老夫人的长孙女亨丽蒂,她后来还发表了《安娜姑姑》和《女作家的女儿》两篇短篇小说。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的快,在这里我写了几首幽默诗作品,一首叫做《心贼》。另外,小说《克里斯蒂安二世的小矮人》的产生也花了我不少的时间。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博学的史学家维德尔·西蒙森给我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和笔记,让我顺利地完成了作品。完成十六页手稿的时候,我把内容读给了英格曼听,成功引起了他的兴趣。后来我再申请旅行津贴的时候,他正是凭着对这本小说的印象,写下了非常好的评论语。不过此时我已经没有心思再去创作幽默诗,对小说也失去了兴致,我的心灵被一种新产生的情感冲击着,这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让我无法忘记,而这也是我过去经常嘲笑的一种情感,现在它终于成功逆袭,开始了最彻底的复仇。

除了运河边漂亮的田园别墅,我还在一座小集镇上待过,借住在当地富人家中。在那里,一个新的世界出现在我的眼前,它让我感受到另外一种奇妙的力量。我曾经用诗描写过这个突然出现的新情感:我看见一双棕色的眼眸,

那里有我的家和世界。

如天才儿童般平静的栖息;

我永不会忘记关于它们的记忆。

和她的再次相遇在那一年的深秋,彼时我正在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我不再继续写诗,我感觉这并不是一件有出息的事情。我要继续上学,之后可能会去当一名牧师。当时“她”占据了我心灵的全部,可是最终的结果却让我失望。我们没有在一起,她爱上了别人,并嫁给了他。许多年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这样的结果不论对谁都是最好的。当然,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我对她有着多么深的感情,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对我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她现在是一个称职的贤妻良母,她的丈夫是一个很好的人,愿上帝保佑他们。

我之前的作品中,包括《步行记》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作品里充斥着拙劣的模仿痕迹。很多人对此表示过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前途的模式。当更多的评论家不停地对此进行攻击时,我却在另外一种更加刻骨铭心的情感里找到了寄托。新年前夕我出版了一本名叫《幻想与速写》的新诗集,这本书见证了我那令人厌恶的压抑和制约感,我将这段时间的情感变迁写成了一部略有些严肃的轻歌剧。在戏剧里,最后的结局和事实有了一些差别,付出的爱终究得到了应有的回应。五年之后在皇家剧院,这部《情聚情散》终于上演,我的感情用另外一种方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解脱

奥拉·莱曼是我在哥本哈根时所交往的朋友,他是一位口才非常好、充满活力的年轻小伙子,我被他吸引住了,和他慢慢变得亲近。同样,他也很喜欢和我交流,把内心火热的情感大门毫不吝啬地向我敞开。他家里人大部分时间都说德语,因为他的父亲来自于霍斯坦,所以他也读了很多德文书籍。当时正是海涅初有名气的时候,海涅的诗歌鼓舞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很多人都为他着迷,成为了他的粉丝。莱曼也是如此。一天我前往莱曼瓦尔比的家中拜访他,他迎接我的时候口里还朗诵着一句海涅的诗,用来表达他心中的雀跃。

从下午开始,我们在一起朗读海涅的诗,时间悄然过去,直到天黑都没有停下来。我只能在他家留宿了。我非常庆幸能够认识像海涅这样的诗人,他总是能挑拨到我内心最有力量的琴弦,触动我的灵魂。甚至连霍夫曼都比不上他在我心中的位置,大家知道霍夫曼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从我的《步行记》中就能看得出来。总体来讲,能够在我火热的青春岁月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只有三位诗人——沃尔特·司各特、霍夫曼和海涅。他们的作品深深地打动我,让我欲罢不能、如痴如醉,他们就像一股热能量流淌在我的血管里,无可取代。

我开始执着于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忧伤和惆怅的东西,我对这种不健康的幽默产生了渴望,逐渐着了迷。我的性格变得急躁,脾气也大了,总是记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而忘了他们的赞赏。之所以变成这样,也许是我上学的时候年纪比其他人大许多,却被要求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断前进,最终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我有一股强烈的愿望想要出版一部作品,但我本身的实力却没有达到那个水准,让我焦虑不已。接受教育的时候,我就像待在一座着火屋子里的一个木偶,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进入,直到参加考试。这样的情况使我在有些方面不但没有进步,还迟钝了许多,我的语法就是最明显的反映。哪怕我非常严格地按照规则尽力拼写,却还是免不了出错,在《步行记》里就出现了和常规拼法不一样的情况,显然这并不是印刷失误。如果当时能有几个学生帮我校对一下,是不会发生这种不快的,尽管正确的拼写对于我来说不太容易,可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现在人们找出了这种错误,没完没了地反复说,嘲笑我、责骂我,却忘了去品味我作品中那些美妙充满诗意的句子。我明白,有些人之所以读我的书,并不是为了欣赏,他们只不过想要找出我的错误,还有发现我习惯用的词语以及相同的表达方式。就像“好看”这个词,他们说我使用这个词却没能让我的作品变得更加“好看”。

我曾经受到日德兰一位牧师的强烈批评,当时他刚刚才完成大学培训,写过几部轻歌舞剧以及一些评论。一天我拜访几位朋友的时候他也在,他读着我的诗歌不停地数落我,甚至“连翻看都难以忍受”,我的每一个字他都不满意。当他放下书本休息的时候,一直在旁边惊讶地听着他责骂我的六岁小女孩走了过去,指着某页书上的单词“和”天真地说:“您还没有批这个词呢。”真是聪明的小姑娘,说得多么巧妙啊。他红了脸,羞愧地吻了她。

这种上学时已经存在的压迫,重新向我袭来,甚至更加严重,我只能默默低头承受,其他人都难以想象这究竟需要多大的忍耐力。不过一想到“人们都是从最矮的篱笆跳过去的”,我又会无比耐心地面对他们的非议。可是,越是这样,有人越是刻薄,包括我信任和感激的朋友。他们想纠正我,想告诉我怎样才对,每个人都觉得我在浪费赞美,他们认为至少能教会我正确的方法。就这样,我被淹没在批评中。我并不是完全没有回应,他们说我的悟性太差,所以尽管写作素材很丰满,作品依旧空洞无内涵,对于他们这样武断的推断,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我流着眼泪,但却庄严地告诉他们,我“终将”成为一位享誉海外的诗人。这话又让他们抓住了把柄,他们想把这样邪恶的基因从我身体里驱散,好阻止我变成一个狂妄又愚笨的怪物。他们到处宣扬“安徒生真是个自大狂”,不过后面还会加上一句“尽管本质不坏”。这样的情形让我经常会感到孤独,仿佛随时会从这个世界消失,我原本就不是自信的人,现在更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好像重新回到了学校里那段最阴暗的时期,我清楚地记得人们对我的指责,并且怀疑自己的天赋,失望不已。但我还是无法忍受其他人如此激烈地指责我,即便我自己都快相信这个事实。我说的话变成《圣经》中的“蝎子鞭”抽回我身上,惩罚我所谓的傲慢,而挥舞着鞭子的人却是我最爱的人。

科林理解我的困扰。为了让我从烦恼中解脱,他让我进行一次旅行,即便时间短一点也没关系。在新的环境中接触一些陌生的人和事,对我是很有好处的。我接受了科林的提议。为了这次旅行,我省吃俭用,攒到了足够的资金,可以在德国北部待上好几个礼拜。

德国之行

我第一次离开丹麦是在1831年的春天,我到达吕贝克和汉堡,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让我感触良多。吕内堡荒野没有铁路,穿过它的只有一条宽阔的沙质路,这片荒野给我带来的感觉就和读完《迷宫》一样。《迷宫》是巴格森极欣赏的一部作品。在布伦斯威克我第一次见到了哈兹山脉。从这里开始我步行经过哥斯拉,穿过布罗肯山最终到达海勒。这次旅行似乎把世界用一种奇特的方式重新铺开,许久不见的好心情终于又像候鸟一样飞回我身边,忧愁也渐渐被抛在了九霄云外。在布罗肯山的山顶上有一个纪念簿,上面是旅行者们留下的各种笔迹,而我则在上面写下了一首小诗。

站立在云峰顶端

用心感应

天堂就在咫尺

触手可及。

第二年有朋友告诉我,他去布罗肯山上的时候看到了那首诗,诗下面多了同胞的留言:“我亲爱的小安徒生,你的诗还是发给艾尔姆奎斯特的《读书收获》吧。这些东西在旅行中还要来烦我们。除了你自己写,它们不会自己跑上来。”

能够在德累斯顿见到路德维格·泰克,全靠英格曼给我写的推荐信。他用动听的声调给我朗诵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让我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我们分别的时候,他写下了对我的希望,祝愿我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还给了我拥抱和亲吻。我永远都忘不了他那双善意注视着我的深邃的蓝眼睛,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刻都很珍贵。和他分离,我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个时刻我向上帝无比虔诚地祈求,希望他能赐给我力量,让我有勇气继续朝着梦想前行,让我有能力充分表达出内心的感想,下一次见到泰克的时候能得到他的肯定和赞许。几年之后我才再次见到他,那时我的一些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了德文译本,广受好评。当我们再次见到彼此,我依旧能感受到他握着我的双手是多么的真诚,我独自在异乡,身边都是陌生的外国人,只有泰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给了我热情的亲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