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7819900000050

第50章 智慧49知感恩的孩子不怨恨

《弟子规》曰: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弟子规》说,受到他人的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忘记,对别人怨恨的时间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的时间越长越好。

感恩是善的表现,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可是,当今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和对人缺少关爱,是当今的孩子缺少爱吗?不是,是当今的孩子得到的爱太多了!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做家务;上学放学家长背书包;读大学父亲扛行李母亲收拾床铺……泛滥的溺爱弱化了孩子爱人的能力。

有一位妈妈说起自己的儿子,非常心酸。有一次妈妈病了,生病发烧在家卧床休息,非常痛苦。儿子放学回家,看到妈妈的样子,不但没有关心妈妈的病情,反而抱怨说:“你病了,谁给我做饭吃啊?你提前告诉我,我就不用白跑一趟了。”妈妈听了,伤心得直流泪。

俗话说,养儿防老。养育出了一个这样冷血的孩子,哪个家长还敢指望让他来养老呢?这绝不是个案。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认为,感恩心理的缺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生中,这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南宁市某小学六(1)班,记者统计发现,全班受访的50名学生中,能完整、准确地写出父母生日的仅有12人,占总人数的24%。

在回答“是否会讨厌父母”时,34名孩子表示“会讨厌父母”,这其中大多数孩子因为“父母不尊重我的意见”而“讨厌”。“找同学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说话,也不吃饭”……在回答“和父母发生矛盾时会怎么做”时,19名学生表示“会不理父母生闷气,等待父母主动和解”。

当问及“父母为自己有哪些付出”时,不少学生回答“我想要什么他们就买什么”,有31名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体现在辅导和关注自己学习上,这占总人数的62%。

“针对父母的付出,你会如何回报?”面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出现了惊人的相似。50人中,有33人表示“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读大学多挣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占66%,仅17人表示,在家多帮父母分忧,孝敬父母是感恩。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本是人的天性,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做不到?南宁市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杨春成说,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们习惯于享受来自父母单方面的付出,他们根本没有途径和机会学会知恩和感恩,造成感恩心理的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1.要孩子知爱懂感恩大多数父母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倾注给孩子,而从来没有要求孩子在爱的方面回报自己。教育孩子,光有对他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教育和引导他爱别人。

为了使孩子懂得感恩,妈妈最好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让孩子了解母亲十月怀胎的付出和艰辛。告诉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每天要给孩子喂奶、擦便便、换洗尿了的衣服,还要抱着宝宝出去晒太阳,去医院体检。

当宝宝生病的时候,父母会非常着急。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无私地爱着孩子,孩子长大后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应该从教育孩子孝顺开始。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当感恩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动的时候,家长就要把感恩的范围扩大化,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并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家长除了讲一些感恩的故事,还可以朗诵富含感恩意义的诗歌,和孩子一起观看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感恩短片……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因为很多人的付出才拥有的,孩子对社会的感激之情就会自然萌发。

2.不抱怨父母的严厉教育一个孩子是否具备感恩心理,还表现在能否坦然接受父母的建议乃至惩罚。一个孩子,只有知道了父母对他的严厉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他的心态才变得平稳,更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讲述了她童年时候的一个故事。

她4岁左右,全家搬到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刚刚到了那里,很生疏。于是希拉里急于交新朋友,但她发现这并非易事。

每当希拉里到外面去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们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负她,有时还将她推来推去或打倒在地。每当这时她都会哭着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门了。妈妈静静地观察了几周后,终于有一天当她又一次跑回家时,她看到妈妈在门口等着她,妈妈对她说,家里容不得胆小鬼。让她回去勇敢地面对欺负她的孩子。希拉里又走出家门,这让别的孩子和她自己都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她会这么快又回来了。等下次再遇到挑战时她就鼓起了勇气,她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赢得了新朋友。直到很久以后妈妈才向她承认她躲在窗帘后看着,并为她所要遇到的一切担着心。

要使得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充足而适当的爱。既要关心爱护孩子,但绝不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着名心理学家王翔南教授说,面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而应该利用手中的吃、穿、行等资源,适当地调控孩子的行为,而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

3.学习好不代表懂感恩在家长的心目中,孩子成绩好品德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我们身边高分低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最近的一项调查印证了人们的这份担忧。根据调查,16%的沪上青少年被访者认同“在马路上捡到1000元钱后私占、私分”,46%的青少年甚至赞同“诚实就是吃亏”的观点,还有一成多青少年对“乱穿马路”等违背传统美德的行为持认可态度。

孩子的知恩、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的教育中培养而成。

这就要求家长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不忽略孩子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