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弟子规》说,一切父母喜欢的东西,必须努力准备齐全;凡是父母所厌恶的东西,一定小心谨慎地除去。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力。
父母是孩子最近的影响者,孩子常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经过多次的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所以,父母赞成的、喜欢的东西,孩子会努力去实现,家长不喜欢的东西,孩子会有所顾忌,即便是孩子进入逆反期,外在形式上他们在反抗父母,但骨子里也没有脱离父母的影响。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有一位普通的妈妈,她收入不高,每个月的工资除去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费、书本费等,就没有什么剩余了。但是母女两个的生活质量却一点都不低,女儿走在同学中间,一点都不寒酸。女儿衣着时尚干净,性格活泼,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知书达理。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这个女孩生在富裕的书香门第。
这位妈妈很要强,丈夫走后,她就下定决心不能让女儿因为失去爸爸而变得可怜兮兮。没有从事过什么家务的她,开始学习缝纫、插花、装饰,几十平方米的小屋在妈妈的努力下,温馨而美丽。
为了省钱,她从市场上买来各种零布头、服装厂淘汰下来的不时兴的衣服,耐心剪裁、拼接,做成沙发套、窗帘、桌布、玩具和女儿的衣服。
虽然花不了几个钱,但是却把女儿打扮得小公主一样漂亮。
妈妈的工作并不轻松,还要照顾女儿的生活、学习,她只有抓紧晚上的时间做这些针线活。
每天晚上,女儿都是伴着妈妈嗒嗒的缝纫机声或者绣花的背影入睡的。女儿常常想,妈妈太辛苦了,我一定要努力,挣大钱,将来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这个孩子在小区里很有名气,被很多家长所喜欢。有的家长在得知女孩的家庭情况时,叹气:“这样差的家庭条件,孩子却这么出类拔萃!咱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
有这样困惑的家长大抵不懂教育。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属于硬件范畴的经济条件很重要,但是如果软件上不去,甚至很糟糕,比如父母的素质、品格、人格等很差劲,那么孩子不但不能成才,甚至还可能成为祸害。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滋养。那么,家长如何发挥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力,使得孩子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
1.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
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取决于家庭主要成员挣钱的多少。当然,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所以,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存在差别是很正常的。父母影响孩子的地方在于父母有没有为改善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努力工作,并不在于父母能力的大小。
比如,有的家长身体不好,但却辛勤工作、省吃俭用养家;有的家长身体很棒,却游手好闲、坑蒙拐骗,有钱就自己花,从不管孩子怎么样。自然,前一种家长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影响,使得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了无私、负责的态度;后一种家长带给孩子的是消极的影响,孩子不会有正确的人生态父母也不会有感恩。
2.以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
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长的言谈举止、做事方法、行为习惯等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带给孩子坏的影响。
家长要想让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就不要白天赖床不起,晚上玩游戏到大半夜。家长玩着游戏,却催促孩子早点睡觉,孩子心里就会不服气,认为家长不讲道理,时间长了就有反抗意识;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人家不热情,不好好招待,孩子跟家长学,也就待人不热情,没有礼貌,交际能力就会较差;家长言语粗鲁,说话常带脏字,孩子学大人的做法,与人交谈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冒出几个脏字,影响形象……有位家长,天天在家里说不让孩子乱扔纸团,搞得屋子很乱。
可是在公园里,妈妈随手就把面包袋扔到了地上。孩子说:“妈妈,你怎么这么做呢?污染环境呀!”妈妈说:“一会儿有清洁工人来收拾的!”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每个细小行为,以身作则,才能要求孩子。在餐桌上,自己多吃菜,才能让孩子多吃蔬菜少吃肉;自己勤于锻炼身体,才能要求孩子坚持体育锻炼;自己经常探望父母,才能要求孩子多陪陪爷爷奶奶。
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以文明的被人称道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孩子就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以自己的爱心影响孩子
一个人有爱心,才会爱自己、爱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爱。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成长,必须令其有爱别人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爱心,需要父母是个有爱心的人。
爱别人,从小事做起乡邻,见面微笑示意,邻里有困难,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爱护一草一木和小动物,不随便踩踏小草,不故意折坏路边的枝条,更不虐待小动物。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对孩子有爱心,关心孩子的温饱冷暖、喜怒哀乐,孩子享受到父母的爱,内心满足,才会有爱别人的能力。
父母的做法使得孩子潜移默化中具有了爱的感知,孩子想表达爱意的时候,父母耐心地告诉孩子如何爱身边的家人、同学、老师、朋友;如何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具;如何爱护自己的生活用品;如何爱护家里的每一件物品。如果孩子的做法很有爱心,父母就要夸奖孩子一下,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这样做不但可以促进孩子爱他人能让孩子因为拥有爱人的能力而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