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否乾上坤下
伊塔:这一卦是上乾下坤,正好和泰卦相反,互为“综卦”。
胡图:天在上,地在下,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为什么反而不好了呢?
伊塔:前面说过了啊,《易经》讲究的是运动。天在上,地在下,都位于他们应该在的位置,那就没有运动变化,变得死气沉沉了。
胡图:所以《易经》不看重稳定,看重变化咯?
伊塔:是啊,像上一卦“泰”就是变化通畅的,而这个“否”就是静止不通的。“否”这里念“pǐ”,有否定闭塞的含义,阴阳不相交,万物不生长。泰极否来,否极泰来,互为因果啊。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伊塔:“小”是阴,“大”是阳,所以阳去阴来。“否”卦之所以不利于君子的正直,是因为阳去阴来,至使天地不交,使万物不能通畅,使君臣不和,使天下混乱动荡。
胡图:还真是严重啊。
伊塔:“否”卦正好和“泰”卦相对,是很不好的兆头。内卦阴而外卦阳,内心柔弱而外表刚强,也就是内心小人表面君子。这一卦使得小人的力量增长而君子的力量减弱。
初六:拨茅茹,以其夤,贞吉亨。
胡图:咦,这一爻的爻辞和“泰”卦初九的爻辞很像嘛。
伊塔:都是用茅草来比拟人事。在小人跋扈、营私结党的环境下,君子只要坚守纯正,就可以亨通吉祥。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胡图:“包承”?不是承包?
伊塔:“包承”就是指包容有仰承奉迎的性格啦。
胡图:哦,那为什么对小人吉利,对大人不吉利呢?
伊塔:“大人”就是指君子。这一爻是阴爻阴位,处于下卦正中,六二阴柔为小人,因此有小人吉利的征象。包容庇护阿谀奉承的小人,就会使小人获利,而使君子不通达。
六三:包羞。
伊塔:这个爻辞比较简练,我喜欢。
胡图:太简练了,看不懂……
伊塔:这一爻阴爻阳位,位于下卦上方,已有小人之所为,所以有羞愧之象。那么,“包羞”就是含羞包愧。
胡图:知道羞愧了,那么就要改正咯?
伊塔:这个爻辞里也没有说,要么知羞而退,知耻而后勇;要么继续厚颜无耻,坏事做到底。究竟怎么做还得要我们自己去思索选择啊。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伊塔:“畴”同“俦”,众人的意思;“离”指依附;“祉”就是福祉的意思。
胡图:要依靠大家的帮忙才能得到幸福啊。
伊塔:这一爻阳爻阴位,全卦行至一半,阳气始出。但这一爻处在阴位,所以阳气还不充足,要“畴离”上面九五和上九的帮助才能“无咎”与“祉”。
胡图:果然还是团结力量大啊。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胡图:这一爻好押韵。
伊塔:“休”是休息;“苞桑”是指桑木交错在一起。这一爻位于上卦中位,又是阳爻阳位,所以可以打通否塞,有大人吉利之象。
胡图:具体什么意思呢?
伊塔:这爻辞是说,遇到否塞不通的时候,要暂时休止以观其势,然后再待机而动,这是治国者应有的知识,所以对君子是吉利的。“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是补充“休否”的,指治国者应该居安思危,时时警惕否塞的出现,安全就在于团结一致,要像桑木那样交错在一起才牢固。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伊塔:这一爻位于全卦最上方,阳爻阴位。否已到了极点,那么必然要发生变化,所以否塞过后是喜庆。
胡图:也就是“否极泰来”咯,这两卦还真是互相照应啊。
小故事
天地相斥,阴阳不合,万事万物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顺利可言。小人当道、当权者无能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否塞的缘由。
李白失意官场
李白自幼就显示出了不同凡俗的气质和才能,他十岁通诗书,习剑术,研究先秦纵横之术,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常以吕尚、诸葛亮、张良、谢安等古代名相自比。当然,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最大,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是可以的。
天宝初年,李白经人举荐被唐玄宗召赴长安。到了长安后,又以才华风采倾倒了一大批文人墨客,连贺知章这样的大诗人也惊叹他为“诗仙”。唐玄宗在金銮殿上召见他谈论时事,他当场挥笔写出了一篇奏颂进呈,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唐玄宗看了非常高兴,当即委任他为翰林学士。待诏翰林这个位置是进入权力中枢的最好途径,此时的李白既得天子赏识,又占有翰林的位置,名播海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要谋帝王之术,进达辅弼之位,对有政治才能的人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但是树大招风,一些权臣很看不惯一飞冲天的李白,也嫉妒他的才华,想方设法要排挤他,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力士。高力士当时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幸,而李白明知这一点却大发“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慨,专和高力士这种权贵过不去。一次李白假装喝醉酒,竟然在写诗的时候让高力士为他研墨穿鞋。高力士觉得自己受到了巨大的侮辱,想不报复李白也不行了。
一次,唐玄宗召李白作歌辞来赞美杨贵妃的美貌,李白乘醉挥笔,写就《清平调》三首。这其中有几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是以汉代美人赵飞燕来比拟杨贵妃,属于用典,是一种艺术的比拟手法,杨贵妃读后很高兴。但高力士因嫉恨李白,就鸡蛋里挑骨头,上纲上线,故意挑剔指责,说赵飞燕出身下贱,且秽乱宫闱,用她来比拟杨贵妃,明显是李白在暗含讥刺,侮辱贵妃。杨贵妃听了大怒,怀恨在心,后来唐玄宗有几次要起用李白做官,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李白官场失意,只好浪迹江湖,继续喝酒作诗去了,最后“否极泰来”,成了一代“诗仙”。而宠幸小人的唐玄宗最终酿出了安史之乱,辉煌的唐朝“泰极否来”,转入了下坡路。
宠宦臣,英宗土木作俘虏
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后,往北撤到了蒙古草原,逐步分裂成几个部族。其中一个叫瓦剌的部族在也先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经营慢慢做大,终于统一了草原上的势力。然后也先经常地派一些使者啊、间谍啊什么的去明朝拜访,弄点草原上吃不到的蔬菜水果啥的回去尝鲜。
当时明朝的皇帝是明英宗,七岁时就登基了,所以朝廷大事都是由他的老师、太监王振来处理的。可这个王振只是书读得多一些,讲大道理很在行,真的处理事情来却没什么经验。他觉得瓦剌不就是以前被我们赶走的元朝的后代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给那些使者好脸色看。正好也先统一了草原闲得没有事情干,想既然你看不起我,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于是带了几万的草原骑兵浩浩荡荡南下,一路打到了大同附近。
明朝的大臣们就急了,连忙开会讨论怎么办。大家正七嘴八舌,王振装作深思熟虑道:“我们明朝的主权不容侵犯,像瓦剌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我们怎么能容忍呢?我们要御驾亲征!”
英宗正好也没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所以听了后开心地笑道:“亲征好啊!我在宫里憋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出去走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了。好了,我决定了,我们明天就出发吧!”
于是,第二天王振就陪着兴奋的英宗带了五十来万的小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明朝的部队不是那种天天训练军事素质的,而是有仗就去打,没仗就下地耕田开荒发展生产的类型。由于长时间没有打过仗,这些士兵摸大刀片都有点生疏了。而且仓促出发,粮草准备都不充分,一路上非常辛苦。
就这样,五十多万人走了半个月终于到了大同。瓦剌看到明朝浩浩荡荡来了这么多人,只好边撤退边派探子刺探明军的虚实。王振向驻大同的官兵了解了瓦剌的厉害,不太敢真的再往北打,就对英宗说道:“皇上,瓦剌贼军听说圣上御驾亲征,已经吓得屁滚尿流,四散逃掉了。这次亲征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已经取得了胜利,这就回去吧。”
英宗也许已经看腻了大同的荒山野岭,说道:“唉,本来想看看大自然的美景的,没想到这里连一根草都没有,太让我失望了。这附近还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王振道:“这南边有个叫蔚州的地方,听说风景不错,要不去那儿逛逛?”
“嗯,好好。我们明天就出发吧。”
大军就浩浩荡荡向蔚州进发。其实这蔚州是王振的家乡,王振只是想带着皇帝在老家风光一回。走到半路,他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大部队在自己老家转一圈,不说自己家里会被吃穷,就是地里的庄稼都要被踩平了。想到这儿,王振连忙去见英宗,劝他赶快回京。
大部队就这样绕了一个大弯,耽搁了好多路程,终于被瓦剌的部队追上了,殿后的部队和瓦剌交了几次手都吃了败仗。还好瓦剌部队吃光了补给,出去抢劫,明军趁着机会甩开了一段距离,来到土木堡驻扎下来。这个土木堡是个小山包,离怀来城只有二十里路。可是王振因为自己的行李还在后面车里没跟上来,坚持就地驻扎等待,而不允许部队前进到城里布置防御。
结果土木堡第二天就被赶上来的瓦剌军包围了起来。这小山包上没有水喝,明军撑了几天就不行了。这时瓦剌写了封议和的信送进来,还主动把部队往后撤了一点。英宗签了议和书,刚派使者送过去,王振这边就渴得连忙带部队往山包下的小河冲过去了。瓦剌军趁着这个机会,四下围上来,把明军杀得溃不成军。王振死在了乱军中,英宗则被抓了当俘虏。堂堂明朝的皇帝就这样被带到草原的大自然中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