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明夷坤上离下
伊塔:这一卦上卦为坤为大地,下卦为离为太阳,太阳钻到地的下面去了。
胡图:上一卦“火地晋”是阳光普照之象,那这一卦应该是阳光消失了。
伊塔:嗯,太阳落到地下,是光明的消失。这个“夷”就是“伤”的意思,“明夷”自然就是光明受到伤害了。
明夷:利艰贞。
伊塔:上卦为坤是大地,下卦为离是光明,光明沉到了地下,所以称为“明夷”。
胡图:那应该是很不好的卦咯?
伊塔:也不是。下卦“离”是文明,上卦“坤”是顺从,以这样的性格行事,去蒙受苦难。这说明在艰难的时候坚持自己才会有利,隐藏起自己的锋芒,无论多么艰苦也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吧?
胡图:嗯……确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胡图:“明夷”不是说光明受到损害吗?怎么还能飞?
伊塔:这个……你可以理解为是比喻嘛。这第一爻阳爻阳位,位于全卦的最下方,所以就像一只飞累了的鸟。后面君子出行也是三天吃不上东西。
胡图:真是可怜啊。
伊塔:而且到了目的地后,还被主人斥责一番,这一爻真是多难。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胡图:呃……貌似受伤了?
伊塔:嗯,这第二爻阴爻阴位,位于下卦的中位,位中得正,所以能化险为夷。虽然伤到了左腿,但用强壮的马来帮助行走,吉祥啊。
胡图:要我宁愿不受伤……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胡图:“南狩”是什么?
伊塔:字面意思是去南边打猎啦,但这里显然是引申为去南边打仗了。这第三爻阳爻阳位得位,又位于下卦的最上方,所以很刚烈,有征伐之象。
胡图:最后还是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嘛,也算不错。
伊塔:可是因为太刚烈了,不能很快地匡正那里的一切,需要慢慢来。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伊塔:“明夷之心”就是韬晦之心。伸入他的左腹之中,把他那颗隐退之心取出来。
胡图:哇,极刑啊。
伊塔:这当然是比喻的说法啦,为的是劝他出门。
胡图:要他出门干什么?
伊塔:大概是要他为君王服务吧。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伊塔:箕子是商末的名臣啦,屡次进劝纣王没有效果,就装疯卖傻了。
胡图:嗯,我知道这个人。后来武王灭商,箕子不愿意做周民,带着人渡海去了朝鲜半岛呢。
伊塔:嗯,这个第五爻阴爻阳位,位于上卦的中位,就像箕子将自己的聪明隐藏起来一样,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伊塔:这一爻阴爻阴位,位于全卦的最上方,所以格外阴柔。
胡图:“不明”和“晦”应该都是黑暗的意思吧?太阳先是升上天,后来又沉入地下,真是大白话呢。
伊塔:这大白话里可包含着循环不息的道理啊。
小故事
当权者可能会制造出令人窒息的黑暗,但是执著追求真理的人却总能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光明。
崔杼杀史官
春秋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国相崔杼因为齐庄公和他老婆棠姜通奸而派兵杀死了齐庄公。虽然这是国君荒淫无道,自取灭亡,但根据当时的观念,臣下无论如何是不能杀死君主的。更奇怪的是,那时候如果臣子杀了君主或是儿子杀了父亲,就不叫“杀”,而叫“弑”。就是杀人用词,也要分出等级来。
崔杼很有权势,他杀死了齐庄公后就把持了齐国的大权。他按照当时必须遵循的习惯,把掌管记载历史的太史伯叫来,让他记载齐庄公死亡这件事。
崔杼说:“你一定要这么写:先君是害病死的。”
太史伯答道:“历史是不能胡编乱造的,按照历史事实来写历史,这才是太史的本分。”
崔杼绝未想到一个小小的太史竟敢顶撞他,就狠狠地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写?”
太史伯答道:“等我写好了你就知道了。”
等太史伯写完交稿,崔杼拿过来一看,竹简上刻的竟是这样几个字:“夏五月,崔杼弑君。”崔杼不高兴地说:“你还是另写吧,不然我就杀了你。”
太史伯一点也不怕,答道:“杀就杀,写却不能另写了。”崔杼一怒之下就把太史伯给杀了。
按照当时的习惯,职位是兄死弟及的,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听说哥哥死了,就抱着竹简前来接替哥哥的职位来记录历史。崔杼等他写完一看,还是太史伯写的那几个字。崔杼又急又气地骂道:“天下竟有你们这样不怕死的人,你不知道你的哥哥被杀了吗?”
太史仲答道:“我们做太史的最怕自己写的历史不真实,杀头这种小事一点也不怕。”崔杼就又把太史仲杀了。
然后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叔来了,他仍然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样照实书写,又被杀了。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季是四兄弟中的最后一个了,可他照样写道:“夏五月,崔杼弑君。”写完后还对崔杼说:“你越杀人,就越显得你残暴。就算我不写,天下人也会替我写。你可以杀我们太史,可你却改变不了事实。”
说完,他伸直了脖子等死。崔杼实在杀得手软了,只好叹一口气道:“我是为了保全国家社稷,没办法才担起了这份罪名,后人是会理解我的。”说完,让太史季回去了。
太史公愤作《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是汉左冯翊夏阳人。他父亲司马谈是汉代第一任的太史令,在家庭的影响和自己的努力下,司马迁从小就受到了古文化的陶冶,为继任史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父亲去世之后,司马迁决心继承他的遗愿,写完父亲已经动笔了的史书。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事件。为了自己的事业,他隐忍苟活,接受了宫刑。这不能忍受又必须忍受的残酷打击,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
司马迁并没有在耻辱中倒下,他性格上的优势,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使他的不羁挥发出内在的洒脱。他用传统的力量来宽解传统的压力,在历史人物身上找到自慰和自励;对世俗的“俗人”,他视若等闲,积极、充分地保护自己;他为自己的生命设立了目标,更以惊人的毅力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勇敢地活下去。
为了完成《史记》,他身受宫刑毫无怨色,碎尸万段亦不言悔。他把自己满腔的悲愤化作无穷的动力,兢兢业业地写作,用他真实的心,强劲的笔,和着他的血和泪,融着他的感情和智慧,构建着中国史学辉煌的大厦。汉武帝想要把这位旷世奇才推进万丈深渊,结果却把他推向了光辉的顶点。司马迁在奇耻大辱的震撼中获得了新生,《史记》在耻辱的激励下丰满传神。
司马迁最终完成的史书当时被称为《太史公书》,后人称为《史记》。《史记》贯穿着“实录”精神,努力地从客观的历史过程中去把握历史的实际联系,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把历史再现为一幅幅色彩斑斓、威武雄壮的活生生的画面,洋溢着感人肺腑的巨大艺术力量。司马迁通过《史记》表达了对汉武帝及其封建专制的不肯屈服的信念,也表达了自己的爱憎,使《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