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行为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规范化的接人待物方式,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关心,赢得好感,同时也能表现出孩子的涵养。
这些简单的道理许多家长自然也都知道,问题是又该如何使孩子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呢?
他们是这么从小教孩子礼貌待人的
黄妈妈认为:“家长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最好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孩子刚学会说话,家长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她也是这么做的,每次和女儿遇到什么人时,黄妈妈都要教女儿称呼对方:“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姐姐”、“哥哥”……一个个可人的称谓就这样从小美敏甜甜的小嘴中咿咿呀呀地蹦了出来。
黄妈妈不仅教女儿该如何用各种礼貌词汇称呼不同的人,同时还教女儿见到认识的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敬礼,在与人道别时要说“再见”,当有人夸她是应说“谢谢”,当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后应主动道歉说“对不起,请原谅”等等。
可见黄妈妈这步工作做的有多么细致。那么是不是做到这些就够了呢?
可黄妈妈还不满足,搞得孩子他爸笑道:“难道你要把咱们的宝贝女儿培养成外交官呀?”
黄妈妈也笑道:“把女儿培养成外交官的想法我还真没想过,不过我想,不管是孩子、成人,还是外交官,接人待物都是日常生活不可少的。”
于是家里来人,就教女儿用友好的态度迎接来人,还教女儿主动招呼人,给人端茶、拿爪子,有时还能主动地给来人背诗、跳舞、表演几个小节目什么的。在掌声、赞美声、欢笑声中,女儿不仅收获到了礼貌待人成果,同时女儿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大方了。
小美敏就这么在家长的教导下,从小就养成了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周围的大人和小孩都喜欢她。三年级就成了班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考上北大以后她才知道,这都是家长精心栽培的结果。
要点提示
一、对日常的礼节行为要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这些规范化的接人待物方式日常主要涉及到以下四方面:
(一)礼貌用语。具体可分为:
1.各种礼貌称谓。
2.打招呼与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各种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麻烦你了”、“对不起”等。
(二)礼节性行为举止。这是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规范化身体语言表达方式,如握手、拥抱等。
(三)着装礼节。这是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在各种场合、节日中所形成的各种着装、穿戴规范。
(四)迎送礼节。这是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在迎来送往方面所形成的各种规范。
二、最好从孩子与人接触之初就开始培养
在家长抱着或带着孩子与各种人接触的时候,不仅可以借此教孩子词汇,教孩子说话,同时也可以教孩子该如何礼貌待人。
三、家长还要做好表率作用
孩子的许多礼节行为都是从家长处模仿来的,因此,家长在平时的接人待物中的示范作用也是不是忽视的。
试想一个经常粗言秽语不懂得礼貌待人的家长,又怎么能教出彬彬有礼的孩子呢?
家长只要注意把握好上述三要点,也照样能培养懂礼貌、有涵养,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当然在接人待物中还要大方得体,这样才能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