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
7828300000033

第33章 几点基本结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关于公元5—14世纪吐鲁番地区居住生活方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问题,我们可以初步形成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学术界对于公元5—7世纪高昌国建筑形态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分歧,一说是以“土木居室”为特点,另一说则认为是“砖土结构”,主要的分歧点在木料是否普遍用于房屋建筑方面。

(2)从总体上说,虽然高昌国居室建筑以“土木居室”为其主要特色,但与中原内地还是有着较大的不同,除了少数贵族的居室或宗教建筑具有瓦顶结构甚至楼亭以外,普通民居建筑基本上都是“架木为屋,土覆其上”的比较原始的平顶土屋。

(3)平顶土木居室不仅在吐鲁番地区十分普遍,也是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西域地区最为流行的居室建筑形式。中亚绿洲大部分地区都缺乏大尺度木材,石材质地松脆,而土质坚实,属沙质黏土类土壤,故而生土与少量的小规格木材相配合,便形成了土木混合的平顶建筑。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平顶比起多雨地区的坡形屋顶更适用,很多家庭在收获季节晾晒粮食时将其派上了用场,同时也可以在暑天夜里纳凉。吐鲁番地区的平顶土木居室与塔里木盆地其他绿洲地区比较起来,也有自身的特点,在南疆的大多数地区多为“木骨泥墙式”的平顶房屋,而在吐鲁番地区尤其是交河台地地区,由于黄土台地发育,多用“压地起凸法”建成具有厚土墙壁的平顶房屋。

(4)古代高昌地区的居住方式实际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也就是说除了“架木为屋,土覆其上”以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居住方式,其中较为普遍的是窑洞和地穴。冲—洪积层的广泛分布和黄土台地的发育,为吐鲁番地区尤其是交河故城中建筑窑洞、地穴以及半地穴式和堑崖式居室提供了先决条件。当然,吐鲁番盆地温差变化大、日照充足、冬春寒风凛冽的气候环境也是促成这些类型居室流行的客观条件。

(5)公元10世纪前后,包括交河城与高昌城在内的整个吐鲁番地区都可能曾普遍出现过居室建筑的屋顶由平顶向土坯(生砖)发券拱顶的过渡。高昌地区居室建筑的屋顶由前期的以平顶为主流变化为后期的以发券拱顶为主,当与宗教势力影响的逐渐广泛有关,同时由于这一地区伊斯兰化的迟滞,其发券拱顶的特色与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多有不同。促成这一居住生活方式转变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建筑木料的日益短缺与当地居民对建筑用材的持续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可能是不应被忽视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