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当代女大学生心灵手迹--缘惑
7832500000032

第32章 爱惑(12)

但,如果不是真有什么生离死别的生命大悲动,哭泣流泪的时间,愈短愈好,最好是即刻地破涕为笑,就是一面擦小姐眼泪,(替她擦眼泪不更妙)一面就有了笑容了。

生气也是一样,最好也能立刻地化嗔为喜,虽然一时间心中有了怒意,但也能很快地顾及别人的立场,(想到别人不一定能接受我们的“气冲冲”)收拾起那副“可憎可恶”的面目,就是不见得有“喜”色,但还不使人难堪地“怨恨”起来才好。

我们都比较不喜欢那个跌倒了就哭个没完了的孩子,如果因适时被扶起之后,虽然眼眶里还含着泪水,却已经在我们怀里开始嘻笑了,如此,我们大人可以有一种“安抚”的成就感,这样的孩子也容易叫人贴心、疼爱。将来他或她长大了,必然也是比较能得人缘和有适应力的。

我并不认为只有女人才需要男人疼爱,男人也一样需要女人疼爱。如果一个男人生气起来就没个停止,甚至于动手动脚“暴力”起来,这跟女人哭闹上吊的“精神暴力”有什么不同”一样让人无法疼爱到心坎里去的。

如果男人也可以很温和的。,不是城府太深,不是太难应付,不是不择手段,使我们女人可以自然舒适地展现自己的优雅与不雅、优点与恶习,我想我们女性的生活,就不会像电视剧那么地叫人爱恨纠葛、哭泣不停了。

谁不想适时地停止流泪,谁不想适时地说些正面的谎言来慰抚我们这颗困惑无助的心灵。如果我们知道眼泪的背后事实上会有一张甜美的笑容在等待,如果我们知道谎言背后一事实上有一颗真挚热爱的心在温暖着,生命应该是简单而美好的。

笑容给得愈多,别人更快乐,我们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了快乐。

真爱付出愈多,别人更爱恋我们,我们自己也不会因付出而少了一些爱。

每个男女,都可以找到值得终生为他付出笑容和真爱的对象吧!

否则,就会有说不完的谎言和流不尽的泪水。

唯有爱己才能爱人

我们可以过单身、结婚、失婚、离婚、不婚、单亲的生活。但是最好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不得已。

你满意自己吗?如果你觉得很满意,通常,你是有能力爱自己的。

爱自己所读过的学问,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青春和年纪。爱自己的软弱和一无所成。爱自己的骄傲和目空一切,爱自己的想法,也爱自己年轻时所作的种种对错……

你全然地接纳了你自己,你觉得自己还不赖,至少是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即使不见得把什么事做得很好。)——你的人生便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那就是:设法使自己满意。

唯有地自己满意的人,才可能对别人满意,对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人,当然也是个温柔的人了。

唯有能力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并和别人有“相爱”的本事,及良好关系。

我们很少从事我们个人所喜爱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期盼别人能带来一些方便、提携和温暖。

得不到的时候,我们便怨。我们很少考虑到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贡献一份心力,或真正地对工作参与。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深爱那份工作,那情况又不同了。

我们只会埋首在其中,研究它的如此复杂,会用兴趣去克服许多困扰,无论多么不方便,是不是有人提携,自己都会主动地给自己带来温暖,而不觉得孤单或冷漠吧!

可惜,我们很少这样深爱并沉弱于工作,不知道除了工作以外,生命中还有什么“不错”的兴致,可以让我们不顾一切的东西呢?

如果生活中没有那么一个小小、小小的深爱和沉弱,即使和们有高所得、好生活,暂时地让我们满意了自己,不久,我们又要嚷嚷生命的虚空了。(我们不是都这样不断地在审视人类的生命吗?)

我们在爱的时候,也是一样,并不见得有深爱的感情,却总是盼望别人能带一点别的东西来,一点希望或爱情的蜜汁,也从不想想,我们自己是否有能力、有爱可以给别人。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即无能务给予爱,又使自己和别人身陷痛苦;即无法给别人安全,也无法给自己力量;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无又从让别人了解。最后只落得在工作中不平,在爱情中沉浮,无法“由衷”地生活,任由自己自我敷衍和欺瞒,生命没有多大改变,也没有多少的成长。每天期盼事情会变好,却永远不敢有新的行动,因此,新鲜明确的日子永远不出现,充满爱情的日子,也永远不属于我们。

如此的我们,即无法在工作中深爱,也无法在感情中深爱,我们到底在期望什么?我们怎么可能对自己满意?

生活的方式,是可以自己选择的,选择“继续等待”或选择“努力行动”都是选择。

最重要的,无论我们作了什么选择,我们都应该设法使自己满意自己。只要我们能“真的”很满意,在满意的状态中继续,或努力或坚持,则富算什么?名望又算什么?我们在很满意的工作和爱情中,怎么会去担心财富是不是跟随“满意”而来呢?(满意自己的人绝少奢望其他。)你还有什么事,一直想做而多年末去付诸实行的呢?

如果你能自己赚钱,那么花一些钱在自己身上吧!那是一项对自己的投资,很好投资,有什么舍不得吗?

如果你觉得生活的整体都不够,那是你生命中民缺乏一分深爱:工作的爱、人性的爱、朋友的爱、自己的爱、异性的爱、深刻的爱……(这不是随便一趟出走或出国旅游就可以安慰解决的了。)你得开始调整你的笑脸和态度——准备以恋爱的姿态——让人家爱你——这就是所谓的,用最小的行动策动最大的改变。

也许,我们停滞不前的工作腐化迟钝了我们,但,不要忘了,那份微薄的薪水袋却也是维持我们生命热情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必“彻底地”感谢它,但至少,也不必出言尖刻地埋怨“它”。

也许,我们的感情也停止了成长,但是我们自己生命中自有一股热忱—爱你自己—这个力量,依然可以推动我们向前。如果,你再设法多要求自己一点—满意你自己—你可能更充满活力地走向生命吧!

世上一定有一个适合你的男人

去找,找一个肯定可以欣赏你、而不害怕你成就可能威胁他的男人。这世上一定有一个适合你的男人。

我自称,所谓的爱的周边情绪,就是能使爱更丰厚、更具浑圆、更长远深情的情感和性情。

一颗宽恕的心:不记仇、原谅过错、恩爱如初……绝对的信任:信对方的诚实不欺、自己也作到让对方相信……

浪漫和幽默的性格:不会太挑剔、总是笑呵呵……

适度的忍耐和自由:偶而忍耐自己的孤独、给对方一点自由和空间……

温柔的性子:不会有冷漠尖酸的字言和眼神……

不错的沟通:愿意了解彼此的情况,可以共享苦乐。

当一个人具备了以上这六个爱的周边情绪,他应该是一个极好的丈夫或情人了,也是个很可爱的女人吧!

想必他或她也是个极为温和的人了。

我私下以为一位现代中国女性最具魅力的模样就是温柔。

温柔的说话、温柔的笑着、温柔的爱抚、温柔的心怀、温柔的等待、温柔的对待……连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说……这样的人,他的灵魂是不是多少比我们完美,而更具善意些?

温柔是唯一能和男人比手腕的“力”气。

这世间,真正动人,真正能保护我们心灵的,绝对不是我们顽固地倔强到底,也不是伶牙俐嘴地反击对方,更不是恶意的攻击或防备。是温柔呀!

温柔呆以善意地并轻开你牢固的心门,温柔呆以抚平你愤怒的心,让你得生命被关怀、被接受、被爱。

谁不喜欢被温柔的对待?我们自己又有多少的温柔?

温柔是没有性别的,女人要温柔,男人也该是温柔的。

风情篇,也算是一种风情吧!绝对的信任别人。

不和谐的两性关系反映了社会冲突

约翰·弥尔顿是一位神学诗人。他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显然并不那么和谐。我们可以认为他驰骋、宣泄自己的想象,对厌女癖的传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如此,而且他还戏剧性地表现出那种显然毁掉了自己的心理冲突,从而反映了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的更大的社会冲突。

一方面,他是在清教徒的宗教信仰环境中长大。这种信仰充满着先驱运动的严肃性、激烈性,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中世纪教士观点中的压抑的精神。另一方面,被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所强化了的斯文的色情仍然发挥着其吸引力。弥尔顿似乎是个胆怯的孩子,他受着眼疾的折磨。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写诗的天才。在剑桥就读期间,他对一个老于世故的意大利血统的年轻人查尔斯·迪奥戴蒂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

相信我,你在这儿我便快乐无比。

尽管你是外国人,然而却是为我而生。

纵观他在剑桥的全部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那种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在一次假期中,他曾这样描绘伦敦的姑娘们:“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少女走过,她们犹如发出柔和光芒的群星。”尽管他有这种奇怪的抽象的感情冲动,然而在写给他朋友的同一封信里,他却说道:“借助于黄根白花野草的帮助可以远远避开背信弃义的瑟丝那臭名昭著的走道。”他在别处解释道,这种野草是一种能使妖术失效的植物。他还明确指出,他对他大多数伙伴们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男子气感到畏惧。他们贪婪地吃着,整天沉湎于胡闹,并去逛妓院以证实自己具有男子汉气概。总之,他那受动的同性恋潜势使他远远避开女人,并将其转化为对贞洁的赞美。他将这种理想与柏拉图主义结合起来了。

通过与音乐家亨利·劳斯的接触,他开始创作典雅的假面诗剧《科马斯》。这部充满着优雅词藻的作品非常清楚地表现了他本人的思想感情。据说,科马斯是瑟丝的儿子,他象他母亲一样,能把人动物。作品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小姐。她在森林中失去了自己的兄弟。有很多事实表明她是位贞女。令人惊讶的是,弥尔顿也恰恰被他的同学们称为“小姐”。在这首诗里,女主人公被科马斯及他手下野兽般的暴民俘获了。他们强迫她喝魔水。

听着,小姐,不要羞怯,不要受骗,

贞洁不过是虚夸的同义词……

要不然,秋波暗送的清眸,涂红施朱的樱唇,

还有那朝夕喷香的长发,

不是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这种性的诱惑,她答道:

你没有耳朵,没有灵魂来领悟

那崇高的观念,深邃的奥秘。

只有对圣哲才能阐明那

贞洁的严肃教义……

几经辩驳争执,小姐的两个兄弟拔剑冲了进来,击碎玻璃,将她从比死更可怕的灾难中解救出来。弥尔顿用这个主题所表现的自居心理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尽管他是以典雅的传统笔调写的,他的主题却是有关贞洁和猥亵的****。他用于反映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另一个形象瑟丝又出现了。这个受着威胁的贞女是个天真的小女孩。如果要说那两个兄弟无意中象征着弥尔顿的柏拉图式的男性同事们,那丝毫也不是什么牵强附会。

弥尔顿一贯赞美贞洁。在意大利境内的旅途中,他始终不受别人诱惑。1638年,他的朋友查尔斯·迪奥戴堤去世时,他创作了一篇散文式的墓志铭。其中包含了比他所有的其他作品都要丰富的个人情感。

“因为天真纯洁的青春对你是那么宝贵,你不懂得婚姻的乐趣。嗨,对你来说,纯洁的荣誉保存了下来。你头戴荣誉的光环,手持快乐的棕榈叶状的华盖(作为胜利、荣誉的象征),永远吟唱婚礼的赞歌……”于是他将自己与朋友等同了起来,并将对查尔斯的热爱与自己的压抑的贞洁观融合起来。两个人都升华到了柏拉图的天堂。弥尔顿的传记作者詹姆士·汉福德措词谨慎地评论道:“他对贞洁的注重以及与迪奥戴堤之间友谊的程度使人联想到他具有禁欲的倾向……”事实上,他的矛盾心理,他对女人与****的恐惧、与支配他思想的宗教传统(他曾认真地研究过早期教会中阐明教义的著作家)一起将他推向了禁欲主义者的边缘。然而事实也不全是这样,因为他并不拒绝结婚。他写道,神圣的基督教诗歌“对别人来说深奥难解的,然而对那些没有被女人玷污过的人来说并非如此。我这里无疑是指私通,因为结婚不能称作为玷污”。然而,敏感而又神经质的、一味凭理智行事的弥尔顿为他自己描绘了一个完全虚幻的婚姻前景。在这个图象中,他那同性恋的柏拉图式的理想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满足,而与女性之间令人厌恶的性关系则被避免了。这种精神上的纷乱是他本人的性格与西方文化中有关男女关系方面所继承下来的传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很难想象出一个比他更不适于结婚的男子了。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1642年他娶了妻子。

他骑着马到乡村一个自命不凡的贵族保皇党家去催讨那令人头痛的债款。他在牛津郡住了一个月。他没有讨回债款,却带回了波韦尔家的大女儿玛丽,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弥尔顿的婚姻很可能是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作为一个新教徒,他要使他的婚姻不受天主教徒们的贬损。心理学家还指出,他从敌营中选了一个女孩,这无意中注定了他今后的失败。事实也正是这样。玛丽习惯于过奢侈豪华的生活。几个星期之后,弥尔顿夫人便故意离开他回娘家去看她的家人了,并在那儿住了一个月。这时正值国内战争爆发之际。尽管她丈夫接二连三地写信催她回家,但她还是住娘家不肯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