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悟自修的训练过程,掌握下列原则对正修是会有帮助的。
(一)舍
舍是放弃、丢掉、不留恋的意思。它是修行过程中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习练法则,是我们修行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一个法宝。
佛法的修证自始至终都是在培养行者舍的心态。舍的内容很丰富,有舍念、舍法、舍财、舍境界、舍功能、舍身等等,等等。一句话,就是舍一切,舍一切有形无形、有色无色、有相无相的意、事、物,包括舍的本身。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修行过程是一个超越自我、回归空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点进步都会给你带来许多从未有过的体验或觉受,你只要稍存贪心,就可能住于某一境界而不前,从而半途而废。
舍的心态,只有靠平时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坚固。平时不注意培养而妄想在修炼时做到当舍能舍是不可能的。
(二)顺其自然
狭义的顺其自然就是意随“能”走,让能量自行决定行走路径,以避免由于胡乱引导而产生的种种危险。它主要是针对静功修炼而言的。常人对人体气脉和经络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以意导气的修习方法是不适宜的。
广义的顺其自然则涉及修行的方方面面,即做一切事都要顺其自然不要勉强。这儿的“其”指的就是我们人体先天具有的感觉。如此建议的理由,是考虑到我们后天所学的知识与由祖先那通过遗传继承的对人体和自然界的认识相比是很有限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你所不熟悉的领域,与其按正确性有限的思维判断去行事,倒不如跟着感觉行进更为明智。
(三)“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与“舒适为度,见好就收”
这是用来调整修炼强度的一个准则,是修习时用意强弱的依据。过去的人喜欢把修炼的具体操作与炼药或做饭相比,对这些过程来说,火的大与小,过与不及,急火慢火等不同状态对最终所得结果影响极大。火候的掌握完全靠经验,语言文字到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总说法易传而火候难言。然而对修行者来说这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还得勉为其难地提出一个方法。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与“舒适为度,见好就收”就是为此而提出来的方便法门。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前者能使我们的功力不断提高,而后者则保证我们不会因过度训练而使身心毁坏。
有过修炼体验的人都知道,每次练习在达到现有功力极限时都是非常痛苦的,这时你若能挺一挺熬过去,你的功力就可能往上长一点,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法则的作用就在于此。可以想象若没有那种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的精神气概,想要不断精进是很难的。
可是另一方面这种苦熬又不能无度,若一味苦练把身子练坏了结果更糟。“舒适为度,见好就收”的原则就是用来把握忍行程度的。每一坐下来,若觉得身心都很舒服适意,说明强度正好;若觉得疲惫,说明过了;若有浑身好像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则为不及,出现后两种情况时下次入座就应适当调整。
好比做饭,开始时火宜旺些,等到开锅后火力就应减小。开始的时候火力不够米饭易夹生,而一直大火烧则会使米饭变糊。夹生饭加点水尽管味道差些还可以重新做熟,可糊饭就没法再起死回生了。当然,实际情况比这儿说的要复杂得多,如何具体应用就全凭你的悟性了。
应当说明,以上的内容虽然是以一坐为例而论的,实际上对修行过程中每一细节、每一阶段上的用意或修炼程度的强弱调整,上述原则也都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