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典
7839000000008

第8章 佳节筹备(1)

一、春节

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受重视的大节日,春节为一年之始,俗称“过年”。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360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几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得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阴历。当他把太阴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阴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前奏〕

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城镇乡村:一般腊月过半,就开始有年终的气息了。人们开始筹办“迎春”的年货。北京有一首歌唱年终的民谣: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作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去宰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满香斗;

三十日,黑夜坐一宵

大年初一出来热一热。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西,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

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堆在灶前,意思是给灶王爷准备行程的坐骑和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马,草料一起放入灶中燃烧,灶王爷便从烟囱里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焚烧。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又草料,一路顺风平

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这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里,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多了,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传说)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上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70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悉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扫尘日”)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门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传说)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遥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的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骂大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

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廷,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押审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谢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降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风俗、习惯)

我国人民在过春节时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和习惯。中国地大物博,虽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全国各地在过春节时,除了细节有异,却基本相同。主要都是除旧布新,感恩追始。春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习惯,除了祭灶、扫尘外,还有贴春联、换门、剪窗花、挂年画、吃年夜饭、守岁迎年、燃放爆竹、拜天地、祭祖先、迎喜神、给压岁钱、拜年、迎财神,以及众多娱乐嬉戏等迎春活动。

至于春联的来由,《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根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度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崇,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怕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宫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臣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慰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工,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

古时春节还在门窗上画鸡。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六畜日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取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取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

每逢春节来临,人们总喜欢在门楣上,箱柜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故意把“福”字倒贴,“福”倒了听起来就是“福到了”。讨人家说句“福到了”的吉利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