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完全初恋手册
7840500000007

第7章 克服不良的倾向

“知识就是力量”,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他们,让他们对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对于青少年而言,惟一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或是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等等。因此,只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青少年爱上学习是件很容易的事。

1.我为什么总是“走神”

你的困惑:我总是在提醒自己,上课要专心,不要走神,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呢?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从前,有个名叫弈秋的人,他的棋艺水平闻名全国。每隔二年,弈秋大师都招收两名徒弟,有一次,他收了两个年轻的徒弟——东木和西木。

刚开始学棋时,东木和西木都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有时,两个还时不时打断弈秋的讲解,提出各种疑问。棋艺水平不相上下,进步很快。

很快一年过去了,东森和西木学棋的态度有所不同了,东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学,西木则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心里只想到天上是否有大雁飞来了,他还隐隐约约地似乎听到了鸿鹰的叫声,眼前不时浮现猎人射鹰的英姿。结果前者成了一位名棋手,后者却一事无成。

透视心灵深处

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但是要做到专心致志的学习是不容易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出现“走神”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走神”呢?

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东张西望,心里想的不是操场上的足球,就是外婆家的小猫,或者左顾右盼,与邻座同学说小话。对老师讲的知识左耳听,右耳冒。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走神”了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力涣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其实,“走神”就是由于受无关事物的引诱,不能稳定地、持久地把自己的注意保持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所造成的。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分成几种情况:

第一,对学习的认识误区。当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对所学内容的意义认识不足、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责任心。

第二,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环境因素如嗓音、偶然事件、新、奇、特等刺激的影响。

第三,心理卫生因素。如悲观、焦虑、烦躁等均可导致注意力涣散。其主要因素包括:志向、兴趣、毅力等方面,这些都受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一类青少年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及行为和品行问题。

第四,教育模式的不当造成的儿童厌学。比如,由于父母不适当的期望值所引起的厌学,主要表现为上课走神或打瞌睡。另外一些教师不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儿童上课走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开心结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一个人心灵的门户。注意力越集中,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那么进入我们心灵的门户也就随之而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所以,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那么,怎样克服学习中经常“走神”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要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当对某学科不感兴趣时,就容易“走神”。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对学习的间接兴趣。所谓间接兴趣就是指对活动过程和内容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活动的结果和意义感兴趣,它与注意力的形成是密切相连的,更为持久。而且是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但它较之直接兴趣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培养兴趣可以从直接兴趣慢慢过度到间接兴趣。

二、自我提示法

通过语言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找几张小卡片,在上面分别写上:“专心听讲”、“不要走神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句子,然后把它们放到你平时容易看见的地方,如铅笔盒里,可以让你在走神的时候随时看到,以达到提醒自己的效果。面且,这样无论你有没有走神,是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写作业,只要一看到它们,就会提醒自己:别走神儿呀!

三、带着疑问上课,做课堂的主人

要做好预习工作。每天晚上花一点时间把明天要上的内容先偷偷看一遍,想一想,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第二天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解答。

而且,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也会对课堂内容有一个了解。第二天上课,老师一提问,你就举手,别人还在想呢,你都回答出来了,多棒。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大胆地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有选择地记好笔记等等。由于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专注于课堂学习的中心内容、自然就不易“走神”。

四、自我奖惩法

在每次学习的时候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学习计划。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是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可以奖励一下自己;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杂活或跑楼梯等。这样可以加强心理建设,使你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意志的锻炼。注意与意志有密切联系,当富有吸引力的刺激出现时,或情绪波动时,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来约束,支配自己的注意,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使注意重新集中起来。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不要半途而废。

2.如何改正偏科现象

你的困惑:由于受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偏科现象较为普遍,中学生尤其突出,如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等。在出现偏科现象时,该如何自我克服呢?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王飞的语言能力非常强,而且爱好文学,所以,她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在了文科。也许是基于这一原因,她的文科与理科有着天与地的差别。几乎没有下过九十分线的英语强人很难让人想象到她的数学成绩竟然只有少少的二十几分。

对此,王飞的态度却不已为然,她认为,自己在感兴趣的方面有突出的成绩,这就足以照亮自己的人生。可是残酷的高考让王飞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极为幼稚的,正是因为那少得可怜的数学分数把她关在了梦想的大学门外。

透视心灵深处

偏科对每个青少年来说都不陌生,据调查,80%的同学认为自己曾经或现在正在为偏科而烦扰,但这当中却有一半以上的人对于偏科没有一个正确、深入的认识。但是,到底什么是偏科呢?专家给这个现象下了如下的定义:偏科是指在学习中不能正确对待各门学科的学习。重视了认为“有用”的学科,而忽视了认为“无用”的学科,善学喜欢的学科,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这门学科的学习,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的甚至放弃其他学说的学习。

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是在知识上产生缺陷,在学科方面出现“跛腿”现象。那样会影响其总体的考试分数,为其升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会影响他在某一领域的发展。二是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各门学科是相互联系的,缺一就会觉得不协调。

现在偏科现象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是在“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下,偏科现象更为严重了。不过,偏科难免。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一、只凭兴趣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数理化,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一筹莫展,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哪一门就只学那一门,其余不感兴趣的课程就不听,作业也是胡乱做的,如此兴趣用事产生巨大反差,形成偏科的现象。

二、学习方法不正确

“偏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有的青少年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果不高,老师教育又不得法,家长也没及时给予帮助,慢慢的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偏科现象。

三、教师的影响

有的青少年偏科是由于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造成的。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会连带着在他的课上不想听,留的作业也不想做,导致这门课的成绩上不去,而最终导致偏科现象的形成。

解开心结

那么,在克服了偏科的认识问题之后,在学习方法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偏科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清危害,树立信心。当偏科出现了,有的同学便会信心全失,便会慢慢的放弃,想最补也很难补上去了。你要记住,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影响整体成绩,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学习带来困难。所以,要树立起信心,偏科不是无药可救,主要取决于你学习的态度。

要摈弃好恶,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偏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仅凭自己的兴趣出发。兴趣爱好与否,是出于对某种学科的心理态度。学习不能凭自身的好恶及和老师的关系而产生学科偏见,这样做是幼稚、糊涂的,也是极为错误的。如果重视不感兴趣的弱科,对其不抱任何偏见,以“肯学则能学会”的态度致力于这个学科,就能增强学习的动力。

做题从简单的入手。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在面对这一科目时,要把握从简到难的原则进行学习。因为你在这个科目上基础差,做难题对于你的提高不会有多大帮助,而且会不断的打击你的自信心。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一些的习题入手,牢牢掌握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在对简单的题目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题目难度。

要把握好学习不擅长科目的时间,坚持从短到长的原则。凡是不擅长的学科,大都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如果一开始你便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时间,必然会倍增烦躁与厌倦。所以,要制定出一份计划表,给自己定下时间规定,比如说半个小时,到时间后就去改学别的科目。时间一长,对差科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了。还可以将差的科目夹在强的科目中学,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以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

如今的网络上有人这么说到:不偏科不成才。但是不得不承认,过分偏科的人在社会上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改正偏科现象。

3.当班干部影响学习吗

你的困惑:许多家长看到青少年学习有所退步,就让他们放弃当班干部或课外活动的机会与时间。许多学生逐渐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的“小夫子”。当班干部真的影响学习吗?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张其是家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十分突出,是个有名的热心肠,因此,他在班级里的人缘很好,加上他的组织能力很强,所以一直是班里的活动骨干,担任班长的职位。他不负所望,把班级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

然而,最近他的学习成绩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父母说她是做班干部而耽误了学习,眼看再过一年就要高考了,所以父母让他不要再做班干部了,专心于考学。张其很迷茫:当班干部真的会影响学习吗?

透视心灵深处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张其这样的似子数不胜数,对当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习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不休。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并不能说其中的某一方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站在一个理智、客观的角度上思考,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即双刃剑理论。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弊,当班干部的影响也是如此,但总体而言,当班干部对于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的班干部其实都是班级里的学习尖子,在老师家长的赞扬声和同学们的羡慕眼光中成长。但是当青少年的成绩一下降,他们就慌了手脚,认为是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被其他的工作耽误了。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学习退步应从多方面找原因,如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而不应纯粹认为是当班干部耽误学习。当学生被强迫辞去工作去学习时,心理上会产生落差,这样极易造成紧张、焦虑甚至产生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片面的看法,主要把“学习”的范围看的太狭窄了!在家长的心中,没有弄清好学生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的眼中分数即代表一切。其实,真正的好学生不单单是学习好。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不注意能力训练,将来走上社会,会怎么样呢?他能对社会做出多大贡献吗?要知道,未来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有能力的一代新人!

解开心结

是的,班干部相对来说工作会多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占去了一些学习的时间,但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来说,并不会因为学习时间少点就会落后。相反,智慧地去处理问题会事半功倍,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在学习中提升自己,人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开发。而且作为班干部就会有一种带头,处处为先的精神,这会更加促使他们争取学习上的进步,因此,当班干部和学习是并不矛盾的。

当然,青少年毕竟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很容易分辨不清,从而耽误学习。所以,提醒做班干部的同学要寻求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不能因为学习的一点退步,就让你放弃当班干部和参与班级工作,这对于青少年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他的全部,也不是他能力的所有体现。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倡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所以要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就要在各方面都努力寻求提高和进步。以积极的心态去参加每一件事情,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当班干部也并不一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关键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正确的对待。

4.因为老师而不想学习

你的困惑:我原本不反感的科目,可是换了老师后,我却不想学了,因为我很讨厌那个老师。我就是这样,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就不想上他的课,时间长了,连他所教的科目也很厌恶。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有位教师在汽车培训基地以严厉而闻名,他的为师宗旨是:绝不误人子弟,绝不让不合格者从基地走出去。

为使学生达到稳、准、快、安全、合理这个基本标准,他便从小事严格抓起。如果学生达不到要求,常会受到他不留情面的批评。他明确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迟到三次取消本次培训资格。有位学生接连迟到了三次,被通知终止培训,他不仅不通融,更不买学生找来求情的关系人的账。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不少人认为他过于严厉,但他坚信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依然批评、惩治不断。

在学生眼中,他俨然挑毛病专家。学员上车操练,他不仅自己“鸡蛋里挑骨头”,还把其他学生召集起来,一起挑毛病。如果大家实在挑不出来,他还要让学生过专家这一关。对错误绝不姑息,学生们怕极了他的批评,许多人不理解,不就是个证吗?干嘛不睁只眼闭只眼呢?

因此,很多学生面对老师的严格表现了了叛逆心理,越是严就越不想学。

透视心灵深处

事实证明老师严格要求学员是真正为他们好:10多年来,该教师培训了上万名汽车司机,个个技术过硬,没有一人因技术操作失误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我们都听过《三字经》里的一句话:“教不严,师之惰”。它无疑体现了严师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

早在古代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古装剧里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先生手里拿把戒尺,谁不听话就打谁的手心。现如今时代不同,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老师不再打学生,但是严格要求学生依然是好的教育思想。曾经有人在学生中做民意调查,结果老“好”老师分数却不高,那位老师其实对学生很好,后来学生说不给他打高分是因为他拿学生没办法,导致学生放纵行为、荒废了学业。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学生放任不管或管教不严,他们并不会领情。相反,将来一事无成时,很可能会怪老师当年不够严厉。

关于批评,很多人不能接受。也许你会想:从小到大,我怎么会遭遇到那么多的批评,何时才能逃出批评的困境呢?其实,你错了,无论是老师、家长或是你的亲友,如果有人批评你的话,那么,你要知道,他们是在默默地促使你改掉往日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要端正态度,理解他们的批评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殷切期望,接受这些批评并把它们当成鼓励来对待,这样,你的心情才会舒畅,才会接受批评,才会把批评当成是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起点,从而达到关心你的人们的要求。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学校是学生集中学习的地方,每个同学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否则学校正常的秩序就难以维持,大家就不能好好地学习。不要对老师的批评有抵触心理。对他们而言,不仅担负着教我们知识的责任,还有培育我们优良品质的责任。有句古话说得好:“老师既是慈母又是严父”。而严格地要求正是老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体现。当学生犯错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学生要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理解这一点。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事实证明这句话不无道理。很多名人都是在老师的严格教育下成才的,所以,他们一直到老都忘不了儿时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教导。如果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站在讲台上却装作没看见;让你背课文,你没背过,老师也不检查;作业完成得很糟糕,老师也不认真检查纠正,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不了。如果在几年后找工作遭遇挫折、或胜任不了工作岗位,回忆起在校期间的学习时,你难免会埋怨老师当时的不负责任。

我国的现代教育强调学生要尊师,老师要爱护学生。因而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我们首先要遵守校规校纪。在上课时,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那么老师又怎样爱学生呢?在一个集体中,首先应当尊重别人,那自己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作为学生,要遵守相应纪律,如果因为违纪被老师批评,应该自我通过检查,这样才可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下决心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这是对你自己,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情,因而我们要正视老师的批评,并认真改正缺点。

解开心结

我们应对老师的批评持正确态度,他们的批评其实就是他们鼓励的另一种层面,这种层面的鼓励使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这种层面的鼓励好似一枚即将发出的火箭,把我们送上了无边无际的宇宙,让我们去探索人生的真理,去发现希望之路。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感恩的微笑来迎接老师的批评呢?

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呢?一般来说,老师的批评不会有恶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错了,要虚心接受批评,感谢老师纠正了自己一个毛病,知错就改。要有记性,不要犯重复的错误。如果老师冤枉了自己,不要直接顶撞,可以委婉道:“老师,下课后我再跟您解释具体情况好吗?”当众要尽量维护老师的威信。

我们要避免出风头,因为你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还不够,没有足够的识别力。如果你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很对的事情,却招来了批评。这就要求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所做是否真的正确。因为人们常常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古语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与学,只有当师生关系融洽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那么,怎样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1.尊敬师长。我们要弘扬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师终年呕心沥血,他们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理应受到同学的尊重,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尊敬老师,重要的是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作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老师和他们的劳动,虚心学习,对于他们的批评不要埋怨。

2.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人无完人,老师也同样。若他的想法不是太正确,对同学有些误解或是太严厉。我们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要温婉、要选对时机。如果老师冤枉了你,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要照顾老师的自尊,时刻把老师当作长者来尊重。

3.实事求是地要求和期望老师。老师也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差,也常面临许多烦恼。因而不要对他们有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过多的价值标准。

4.正视错误并及时改正。有的学生被批评后,会特别害怕那个老师,担心老师以后会对自己有成见;有的青少年明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知道是自己的不对,但嘴上却不认错。这两种态度都不对,错了只要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没有哪个老师会因为学生的一次犯错,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或对他有成见,相信每个老师都懂得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重要性。

5.考场上怎样克服紧张情绪

你的困惑:像我这样处在学习阶段的少男少女,都面临千万次的考场考验,考场就是战场,考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紧张是在考场上最为常见的心理,该如何克服呢?

我来为你疏导:透视心灵深处

高考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除了必备的知识准备以外,还有什么秘诀呢?有人说:“九载寒窗比勤奋,三天高考比心态。”这句话一语中的。因此,高考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就是调整个人的应考心态。

高考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因考试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种种心理不适,常出现心情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怯场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来自自身的压力。相当一部分考生把上大学看成是惟一出路,但是其理想与自身实际能力相差甚远,使得许多考生考场状态不好,甚至出现晕场。

二、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对自己期望值高,考前灌输了奖惩制度。

三、来自老师的压力。老师考前的总动员和颁布的奖惩措施加剧了考生的心理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状态。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有适当的紧张度。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紧张,有利于考生考试的发挥,但过度紧张会引起考生的不良情绪,妨碍考生正常发挥。由此可见,前两种心理相当不可取,不但不能取得好成绩,相反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往往造成失败。只有第三种情绪才是理想的考试心态。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的进入考试状态,精力集中,思维准确,所以,要想在有一个好的成绩,必须学会适当的控制考场上紧张心理。只要做到心平气和,泰然处之,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会顺利通过的。

解开心结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情绪状态呢?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从容走进考场

要控制好进考场的时间,不宜过早但也不要太晚,一般在考前15~30分钟为宜。太早了会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容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会出现焦急的心理,而且不及将行走后的运动感消除,一见到试卷会出现急促或忙乱的感觉,开场不利会影响整场考试的情绪,使你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2.自我控制法

进入考场产生的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变化的进程,并不需要大惊小怪,只要做做自我放松,便可以使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了。具体做法是这样:先深深吸一口气,同时闭上双目,屏住呼吸,停三十秒后再慢慢呼出,心中默念“放松——”这样反复几次,就不会有心跳过重和过快的现象,心境也趋于平和了。

3.调息放松法

一种最简单但可能颇为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深呼吸缓解焦虑。具体的做法是:坐在椅上,挺直腰背,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右手两个手指放在额头上,大拇指放在鼻子右侧,另一只手放左侧。把肺想象成一个气球,先用左侧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直到感觉气球已经全部胀起,并保持这个状态两秒钟。再慢慢、轻轻地吐气,再换右鼻孔。如此重做4次,心情自会缓解。

4.愉快想象,排除干扰

当自己感到十分紧张,已经严重影响到答题时,那怎么办?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继续看题和答题,那样只会打击你的自信心,并且使你的思维更加混乱。暂且放下笔,闭上眼,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想象自己成功的那次考试情景,或想象那次难忘而有趣的野炊。想得越具体、越生动就越利于紧张心情的松弛。想象时一定不要受不利于情绪放松的念头干扰。如不要去回忆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想象令人紧张、害怕的事,不要受试卷的干扰。

除上述方法之外,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以免引起监考老师对你的特别注意,也很重要。因为当受到监考老师的特别注意时更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这时要告诉自己:“当我又没作弊,随你看好了”,不必为之分散注意力。

考试是不可怕的,紧张是不必要的。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稳定情绪,考生才能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也才能广开思路。考生只要事先了解自我,调整自我,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相信能够取得应有的好成绩。

6.对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

你的困惑:我想去旅游,我想去溜冰,我想去逛街,我想去……但是我就不想就学习,作为学生却对于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怎么办?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天夜里,他提着灯笼在田野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他爬到一棵树上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作小偷!就因为法布尔从小产生的对于昆虫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透视心灵深处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根据调查,凡是有强烈兴趣的学科,学业成绩就明显地好。许多研究人员都发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和注意力集中,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以兴趣的重要作用也有精辟论述。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填鸭式的教育是不可行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了解,但是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具体效应呢?

1.兴趣能提高人的学习效率

在无兴趣学习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脑细胞呈封闭状态,排斥外界信息,表现为不想学,一学习就感到头痛,用脑效率自然就低。但是在在兴趣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脑细胞活跃,神经电传导快,促进化学递质释放。信息传输速度快,那么学习的交率就会相对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过:“有兴趣、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增加一倍半,这就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兴趣牵引

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除了智力因素以外,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在这其中,兴趣是其他因素的一个基础与核心。它是时时在起作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原动力。它助于理想的形成、确定,有助于意志的磨练和性格、气质的改善。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有千方百计把学习搞好的信念与决心,会用心去学习,同时兴趣对智能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不能说有了兴趣就有一切,但可以说,有了兴趣可以带动一切。兴趣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发展,可以起到牵引的作用。

3.兴趣能变“厌学”为“乐学”

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兴趣与积极、愉快的情感相伴随,会使学生将学习视为乐事,自觉自动地去做。处于青春前期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反叛心理加重,自己不愿干的事,教师硬要他们干,一般不像儿童那样容易压服,反而会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是否有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解开心结

那么,青少年朋友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呢?

1.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要想保持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就不能只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感兴趣地做该做的事。在每学一门新知识时,首先不要有畏难的感觉,而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对这门课的兴趣,不要抱着索然无味的态度或厌倦的心理去打开书的第一页。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或感到乏味时,要在内心不断的暗示自己:坚持学下去,一定会有趣。

2.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

作为学生,每个人都会因为认知的不同,对某一门课程特别的偏爱,对个别课程不感兴趣,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为了系统的掌握知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青少年必须要把某些课程的排斥放下,不要让先入为主的不感兴趣的思想影响了你。首先要了解自己对哪门课兴趣最大,对哪门课兴趣最小,寻找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其次,要尝试着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而充满兴趣的要去做一切可能做的事情。积极的参与,从心理上亲近,以一种好奇眼光看待这些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有其相关性,你可以以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为出发点,将所有的知识体系化,从而培养对其他功课的兴趣。

3.培养和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人皆有之。当一个人处在童年时期时,总会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感到好奇,问这问那,想弄个明白。在这里好奇心就是求知的一种欲望,学习兴趣的先导。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大凡有成就的科学者很小就有着超常的好奇心,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有好奇心。所以,青少年一定要爱护和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体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4.让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

在学习上,青少年朋友们可以逐步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在学习某一知识时,要从易到难的进行。在开始可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习题多做,努力的去战胜它,当你做成功了,便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时候便会对其增加一丝兴趣。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难度,不断提高,品尝成功的喜悦,你的兴趣就会逐步提高。那么,你会在兴趣的牵引下更加努力,成绩也会不断的提高,兴趣也会更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兴趣在学习当中的重要性,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指出:“天才就是强化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或许,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学习方法来谈,有点儿不恰当,但是,若是离开了这一点,谈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