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效率,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看管理者对效率的认识。只有正确理解了效率的含义,才能明白什么是管理,管理应该管什么;才能掌握管理的根本方法。管理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效率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而管理则是提高效率的最根本的方法。管理和效率密不可分。管理理论先后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等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管理大师们为应对当时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各种理论都是以提高效率为终极目标的。
例如,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来提高效率。他于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搬运生铁块试验”:
这个工厂的原材料是由一组记日工搬运的,工人每天挣1.15美元,这在当时是标准工资,每天搬运的铁块重量有12~13吨,对工人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就是找工人谈话或者开除,有时也可以选拔一些较好的工人到车间里做等级工,并且可得到略高的工资。后来,泰勒观察研究了75名工人。他通过变化各种工作因素,来观察它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例如,有时工人弯腰搬运,有时他们又直腰搬运;后来他又观察了工人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的变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试验,他得出结论:只要把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很好地搭配起来,并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可以使工人每天的工作量提高到47吨,同时工人并不会感到太疲劳。于是他挑选了一个叫施密特的人来检验自己所得出的结论。他要求这个人按照新的要求工作,每天给他1.85美元的报酬。结果,施密特开始工作后,第一天很早就搬完了47.5吨,拿到了1.85美元的工资。于是其他工人也渐渐按照这种方法来搬运了。
泰勒通过分析整个搬运过程,改进操作方法,最终使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
其实,从效率的角度来看,管理就是一个投入收益的过程。管理者依据计划决策,将人、财、物等资源条件投入生产或服务运转之中,经过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创造,产生出一定的收益。
如果用公式来表达效率的概念,那么,效率=收益/投入。从该公式不难看出,提高效率所考虑的内容只有两个,即收益与投入。对组织而言,由于总的投入水准一定,收益愈多就是效率愈高;反之亦然。而组织中收益的增加,是以某些投入(如劳动、原料、管理费用等)为前提的,相对投入越少,说明生产成本越低,因而利润额就越大。如果没有这部分投入的相对减少,那么增产就只是生产规模的扩大,一点效率意义也没有了。效率的提高,实际上就是相对投入的降低。因此,相对投入的减少成为组织最为关心的问题。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技术革命,无一例外是为了达到相对投入的减少。相对投入的减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在一定的投入下收益的增加;一是在一定收益上投入的减少。而收益的增加,归根结底,也就是为了减少相对投入,或者说降低成本。组织系统是由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四要素构成的,对于组织来说,减少投入,或者降低成本就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减少管理客体的投入。
那么,从具体的方面来说,我们该如何通过管理(减少相对投入)来提高效率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
1.提高人的效率
人是组织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以及人的行为的管理。这是因为,只要把人的因素管好了,其他因素也就管好了。人是生产力和整个管理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组织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所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组织、指导和调节,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
提高人的效率还需要明确个人责任,通过建立工作制度和法规来保证。管理者必须使自己建立的组织机构的每个岗位都有非常明确的责任,并通过制度和法规把组织人员的行为纳入到一个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秩序,才能使整个组织有机而协调地运动起来。
2.提高物的效率
物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与人相对应的客观存在,是管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成分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指管理中的物质生产资料,而指在管理系统中除人之外的那些作为管理对象的一切物质成分。
现代管理要求,任何组织都不能再通过高消耗来获取组织发展的机会,而是应当把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作为挖掘组织发展潜力的基本途径,从而使组织更适于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所以,管理好资金、物资设备和物质设施,是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物资资源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
学习要点:
管理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效率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管理是一个投入收益的过程。效率的提高,实际上就是相对投入的降低。
效率提高的途径有两个方面:提高人的效率;提高物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