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7851700000141

第141章 “二十七流”指二十七种行业

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时,了如目前。”那么。什么是三教九流呢?

“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北史·周高祖纪》载:周武王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九流”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合称“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亦泛指江湖上各种行业的人。

“三教”最早的记载缘起于三国孙权和上书令阚泽谈话,提到儒、道、佛教三教;九家或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其中收录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是九家:“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

在一般人心目中,“三教九流”实际上成了不同等级社会角色的代名词。受到明清白话小说或现在的电视剧的影响,现在人们说到“三教九流”,便理解为闯荡江湖、从事各种不是很正当或者低等行当的人,多半含有贬义。其实不尽然。中国历史上对人群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士、农、工、商四业,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后来越分越细,便有了“三教九流”的分类,其中,除了三教没有争议之外,九流的说法莫衷一是,到后来,九流不够划分,一直演化到二十七种职业,按照上中下三类区分,这就是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但是也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各种各样的版本都有。

那么比较流行的上、中、下二十七流指的是什么呢?

先讲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一流是佛教的佛祖;二流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比人间的皇帝高一等;皇帝下来是阁老,老资格的重臣,例如皇帝的老师这一类的;宰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内阁官员首领;然后一级一级地分下来,最后解元是科举省试的第一名,在民间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是唐寅,即唐伯虎,29岁在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翌年在和江阴徐氏进京会试中受其牵连,因科场舞弊案被连累下狱,“下诏狱,谪为吏”,受此重挫后流于放浪不羁,在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精研书画,成为明“吴门四家”之一。

再讲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史册;史籍),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这一块差不多都是古代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科学工程技术人员:秀才至少要懂文学,医生是医学专家,其他作书画的、搞皮影的、弹唱的、下棋的,现在归类为文化和体育,其实都是比较正当的谋生职业。

最后讲下九流:“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这基本上是服务行业,洗澡的、搓背、足浴、按脚底的、磨剪刀、修雨伞、抢菜刀的等,这里除“娼妓”外,都是自食其力的下层人,也就是劳动者。

下九流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值得重视,叫做“一师(师爷)二衙(衙差)三升秤、四媒五卒六时妖(拐骗及巫婆)、七盗八窃九娼妓。”师爷是官员的参谋幕僚,衙役是为官员做一些具体事情的;升秤是管后勤,管度量衡的,油水很大;卒即听差之类。在古代,“官”跟“僚”区别很大。古代的官员是科举考上的这一部分才是官,僚是聘用制,由主管官员自己去搭台组班,财政包干,所以师爷排在下九流;媒人是婚姻介绍者,经常夸大事实,被认为不够诚实;“时妖”是搞一些坑蒙拐骗,做假货、搞“仙人跳”之类的诈骗陷阱或者其他诈骗的不正当人士。这个版本有点幽默色彩,对那些油水大、但经常滥用职权的职业有点不满,所以把他们和一些非法人员,例如时妖、盗窃犯以及卖淫女排列在一起。

这里还有一点要解释的是“七盗八窃”,为什么明火执仗的“盗”比偷偷摸摸的“窃”地位要高?小偷小摸是不入“流”的,因为它没有“道”,无赖,不讲什么是非;但是盗不同,“盗亦有道”,大盗有他们的游戏规则,比如说他不会调戏朋友的妻子,借钱会还,甚至会劫富济贫。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盗和窃的分类就是一个例子。

元朝的时候,政府按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把被征服的臣民详细划分为十个等级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统治者是骑在马背上的征服者,敌视知识分子,儒被列在娼妓之后。

“三教九流”把人们人为地划分了几个等级,说明人有高下之分,尊卑之分,这是不对的。凡是从事正当职业为他人服务的都是高尚的,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应该互相尊重。社会上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的高下,社会上离开了那个正当行业都不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