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7852000000058

第58章 9、不断转换战略的重点

企业经营在不断扩大之后,那种从一而终的经营思路就完全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了。李嘉诚指出,当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不断转换战略的重点,跟踪经济的热点,就成为企业家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决策。从李嘉诚自己的经营实践来看,他在一生中至少成功实现了四次战略转移:

一、从生产塑胶花转向房地产的战略转移

从50年代起,香港平均每10年便增加100万人口,住房问题十分紧张。使这个素有“东方之珠”称誉的香港,成为名副其实的珍珠。

李嘉诚从人口的激增,生存空间的有限,经济发展的神速,推断出土地使用的日趋重要,预见到地价来日必然暴涨,香港房地产业极具发展前途。他赞成有人曾指出的:“从古至今,以房地产最能保存币值和牟取暴利,尤其在‘寸土尺金’的弹丸之地香港。”

1958年,李嘉诚当机立断,毅然决定投资地产业。1977年,香港地铁要在中区闹市的遮打站和金钟站上兴建投标。这是中环地区所在,置地素有中区地头蛇之称,是英资财团控制下的“地产股王”,它首先参与争夺兴建权,志在必得,其他财团亦奋起逐鹿,形势严峻。

然而超人李嘉诚一举战胜了30多家竞争对手,特别是呼声很高的香港地产界巨头——置地有限公司,被誉为“三级超升”。当日香港报纸用醒目大标题大肆宣传“长江击败置地”,“长江压倒各财团,购得中区新地王”。

二、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移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李嘉诚已逐渐将产业的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移,李嘉诚和黄于1994年投资84亿港元成立ORANGE,推出个人通讯网络,起初不被业界看好。

1996年4月,ORANGE在英国上市,随即成为金融时报指数一百的成分股,打破最短日成分股的纪录,同时也为和黄带来41亿港元的特殊盈利,并已收回种“橙”的全部投资。

2000年2月,和黄出售4.3%的ORANGE股份,套现53亿港元;加上今次并购交易所得的220亿港元现金、220亿港元票据,以及650亿港元的德国电讯公司股票,估计和黄在这棵“橙”树上的回报已超10倍以上。

三、从立足香港向全球跨国集团转移

和黄前行政总裁马世民曾说,香港对我们来讲,说狂妄一点,舞台确实有点太小。

舆论普遍认为,在这点上,李嘉诚与马世民形成共识。

多年以前,自从李嘉诚登上香港首席财阀后,建立全球性跨国集团之心勃勃,增加海外投资,必须缩减在港的发展计划,海外的投资回报率不及香港,加之人地生疏,强龙难斗地头蛇,长实的海外拓展计划宏伟,但效益不尽如人意。

李嘉诚很清楚这点,缘何这般决策,令人难以琢磨。也难免有人牵强附会,说李嘉诚的投资是走资,只有出于政治因素,才会不顾忌商业利益。

四、从国际投资向国内投资的转移

随着香港的回归和中国经济的腾飞,李嘉诚从多年的投资经验中判断出,国内将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投资市场,投资内地大有可为。因此,他斥巨资投资北京的王府井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位于北京王府井的东方广场建筑高度将为70多米,地盘面积1.01万平方米。香港同业不少大亨皆叹:李嘉诚能在天子脚下拥有一大幅50年期限的地皮,确实不愧是地产高手!该大型物业投资预算逾12亿港元,长实负责起楼价,合作伙伴东城区房地产局负责地价。香港是地贵楼贱,内地则相反。据传闻,地价不到2亿。

相信这一投资将会给李嘉诚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