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孩子
7852300000042

第42章 沈功玲

高山流水知音情。

一天早晨,段镇刚刚走出家门又回来了,叹了口气,拿起电话愣了一会儿,却又放下了,一付不知所措的样子。

“你怎么啦?像掉了魂的样子。”

妻子不解地问。

“沈功玲骨折了!她单身一人怎么办呢?我又有好多事找她商量。”

妻子深知,在丈夫的少先队研究事业中,沈功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合作者。于是,她爽快地说:

“这好办嘛,你把她接来家,我照顾她,你们也便于商量工作。”

“惠芳,这……”

段镇没想到妻子会出这样的主意。她有自己的教学工作,又要照顾外孙,还要操持整个家,怎么忙得过来?

“你这这什么呀?你有什么困难不是我帮你呀,反正有一间房儿子没来住,明天就接她来吧,我自有办法。”

妻子一口说定了。段镇感动万分,说:

“惠芳,你不光是我的好妻子,还是好助手和好战友啊!”

“你才发现啊!都当了40多年喽!”

妻子大声地回答。

段家似乎成了少先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库,而李蕙芳成了无所不能的少先队志愿者。

古人云,四海之内皆兄弟。段家则凡是热爱少先队的人皆朋友,只要登上门来,既可以吃也可以住。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山西、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少先队工作者,都多次来段家吃饭,上海本市来人更是家常便饭了。山西少工委主任田桂英甚至立了一个规矩,每一届新上任的少工委领导,都要到段家接受教育。田桂英说:

“吃了段伯伯的饭,就溜不掉了。”

然而,这每一顿饭每一道菜,全靠李蕙芳采购和加工,怎一句“辛苦”了得?

除了做饭,李蕙芳还是段镇的秘书,经常要替丈夫打稿子、发信和接发传真。有时,丈夫编书,又拉上妻子画插图;丈夫搞雏鹰奖章活动,妻子帮助设计奖章佩带,谁让她是美术教师呢。

更让李蕙芳想不到的是,一天,她突然接到丈夫的电话,说:

“蕙芳,少工委要在浙江岱山办夏令营,实在抽不出人来,你去打前站吧。”

李蕙芳愣了:

“我?去岱山?岱山在哪里呀?”

丈夫急了,催促道:

“一问就知道了,快去吧!我在社科院也走不开。”

于是,李蕙芳赶快查地图,四下打听,匆匆上路,去寻找那个名叫岱山的海上岛屿。她毕竟是老少先队工作者,虽然历尽艰辛,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结果,正式办夏令营的时候,自然更离不了她,只好又忙碌好多天。

段镇感激妻子,也善于开发妻子的潜能,调动一切因素为少先队服务。他一直在研究童子军,却为缺少美国童子军的资料而烦恼。一天,他问妻子:

“你妹夫不是在美国丹佛吗?是否请他与丹佛市童子军总部联络一下?”

李蕙芳又给妹夫写信。妹夫寄回一大套美国童子军的书和奖章服装。段镇欣喜若狂,来不及感谢,先找人翻译去了。《少先队研究》上许多关于童子军的介绍,即来源于此。

第二天,沈功玲住进了段家。朝夕相处的三个星期,使他们像一家人一样亲密,让沈功玲倍感温暖。

在段镇来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蹲点之前,沈功玲已是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了。但是,段镇的指导帮助使沈功玲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丰硕成果。她与段镇共同发现与推出的少先队自动化,创造了少先队自我教育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俩合写的28万字的专著《少先队的自动化》,被列入上海教育丛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后还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同年又获得第三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可以说,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始走出少先队,在整个教育界产生影响。

不过,与许多少先队工作者对段镇毕恭毕敬不同,沈功玲虽然崇敬段镇,却时常与他发生争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犹如斗鸡。奇妙的是,这争议非但不影响友谊,反而深化了双方的思考,使之更科学更可行。

1980年,段镇狠抓“全童入队”,恨不得第二天就让每个孩子都戴上红领巾。沈功玲赞成他的基本观点,但批评他“有些话偏激了”,应积极而又稳妥发展;“全童入队,不是全童一天入队。”儿童入队,该有个教育争取过程。段镇铁青着脸回答:“有孩子病死前还入不了队,请求死后给他一条红领巾。多么残忍!”

1989年,上海大规模搞队列操表演。段镇和刘元璋表示反对,认为是“劳童伤财”,是一律化、行政化的体现。沈功玲不赞成段镇的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出发点与基本点是好的,有利弘扬良好的队风记,只是层层比赛赛(热)过了头。结果,又与段镇争执起来。段镇直瞪着眼睛,问:“这完全是大跃进那一套!大跃进的动机不也是好的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过,沈功玲的辅导艺术的确让段镇佩服之至。

1985年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纪念日,首期上海市少先队队长学校开学了。市长江泽民亲笔题词:

“做热心服务、勇于创新的好队长”。

开学典礼上,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长曾庆红来祝贺。他对孩子们说:

“你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领导就是服务。不仅要感到当队长的光荣,更应该懂得自己的责任。要不辜负少先队的委托,为大家好好服务。要全心全意、勤勤恳恳地为少先队挑担子,准备长大了为国家挑更重的担子。”

曾庆红同志的讲话相当深刻。孩子们尊敬他喜欢他,请他担任队长学校名誉校长,他欣然答应了。那天作为少年部长──孩子们的大朋友身份出面的沈功玲显得格外兴奋。

她的脸像个红苹果,只见她笑容灿烂地走上讲台,一开口,会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今天队长学校让我为大家上第一堂课,说说当一名好队长要做到哪几条。我想了想,决定送你们五句话:

第一,愿你做一个“火车头”

一列长长的火车,轰隆轰隆向前飞奔,靠的是什么呀?全靠火车头在前面带动,它把着方向,带着车厢,最先迎接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少先队里为啥要选队长?为的是也要有一支像火车头一样起作用的队伍,能带领大家在队旗下齐步前进。队长就是“火车头”,队长在队组织里,样样事情都该带头,要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如果落在后头了,你这位队长就不是队长了,至多是一个挂名队长。

第二,愿你当一头“小黄牛”

鲁迅公公有一句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人民大众的一头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大家做事。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它不要求得到什么,献出的却很多很多。牛的精神、品格是崇高的。亲爱的队长,你有没有想过,当少先队的队长,即意味着从现在起你就要学习“牛”的精神,学习为人民服务。当然你年龄还小,还只能当一头“小黄牛”,那就从为队员服务做起吧!记住“为队员服务”是当队长的神圣职责。假如你从小受到了这样的锻炼,长大了一定能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作出贡献。

第三,愿你是一条“水中鱼”

鱼在水里游,多么自在,多么欢乐;可一旦离开了水面,呀!它两眼翻白,像要立即死去样子。人们喜欢用“鱼水关系”来比喻人与人之间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假如你把自己当成是一条“鱼”,那么“水”指谁呢?我相信你的回答“水”是指广大队员群众。队长和队员就是鱼水关系,当队长的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要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要了解大家的愿望,听取大家的意见,有事经常与大家商量。这样,队员们就会喜欢你、支持你、帮助你,你就是一条水中的鱼了。

第四,愿你成一颗“智多星”

“天上星,数不清,哪里有颗智多星?星星火炬放光彩,智多星就是我们红领巾。”我们不是曾经唱过这首歌吗?“智多星”是一个骄傲的名称。在古代,人们就把才智过人的人称为“智多星”。在现代,党和政府也曾给予某些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以“智多星”的荣誉。当今,广大少先队员为宏伟的现代化大业早日实现,在队组织里学知识、学科学、学创造,立志成为一颗智多才多的小星星。那么,作为一个队长该怎样呢?不用说,我们该比一般队员做得更出色,更爱读书看报,更会动手动脑,更善于设计创造。我们该是一个聪明能干、有真才实学的好队长。

第五,愿你变一支“小火箭”

“火箭呀,前进!”火箭是时代的象征。它有最先进的自动化装置,能自行上天;它有巨大的动力,以惊人的速度直冲太空。

我愿你变成一支小火箭,像火箭一样自主自动,不依赖、不保守,会自动组织活动,自动开展工作,自动帮助同志,自动争取进步;像火箭一样奋发向上,不自满、不停步,勇往直前,飞速前进;并以你那小火箭精神影响、带动大家,把自己的中队、小队建设成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的自动化好集体。

这5句话,如同5份礼物,请你收下。愿你们中间的每位队长都能成为“模范带头好、热心服务好、团结队员好、勇于创新好、自主自动好”的“五好”队长。

沈功玲的课征服了每一位在场的听众。《中国少年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重点介绍了沈功玲的五件礼物。

也许可以说,沈功玲与段镇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往往是段镇提出了一个新思想,沈功玲则使之变为现实,而这变的过程是儿童化的、艺术化的,连段镇都感到妙不可言。

1979年的一天,段镇兴冲冲地拿来一份邓小平的讲话,并用红笔划给沈功玲看其中一段话:

“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性、创造精神”。

这个细节,段镇可能记不清了,但它给沈功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她领悟的结果是少先队的发展原理同样如此,要扩权松绑、自主自动。20年后,她写了一篇论文,题为《改革开放与少先队》。

她写道:

少先队的改革,依据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也起步于1979年。改革的突破口是破除对少年儿童发展的包办束缚,一切按成人意志办事;改革的核心是给少先队下放自主权,让少先队的主体――少先队员真正成为组织的主人,发扬独立、主动、创造精神。改革的形式采取少先队员自己首创的“自动化”,即:少先队员在自己的组织里学习“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

这些心得成了沈功玲做少先队工作的核心思想。

沈功玲是个富有魅力的人,尤其是讲起少先队的事情,什么人都能被她迷住。据段镇介绍,她有一个宝贝本子,专门收集少先队的精彩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结果,市委、市府的领导也喜欢听她讲。市委组织部长见了她,还站起来行个队礼。

然而,美都是有缺憾的。全身心投入少先队事业的沈功玲,一直没有结婚。

刚工作不久,十八、九岁的沈功玲参加了虹口区的“四清”工作队。区委书记叮嘱她先立业后成家,趁年轻好好干事业。这正合她意。于是,纵然出现了一些爱情的涟漪,都被她轻轻地平息了。谁知,这一拖竟拖了几十年之久!

团市委急了!

市委、市政府急了!

团中央几任第一书记宋德福、李克强也急了!

从组织到个人,为她介绍了十多个人,却终未解决难题。其实,作为老师和最重要的合作者,段镇比谁都急。他不但为沈功玲介绍对象,还陪她去见过好几个条件不错的人,可沈功玲一点儿不动心,毫无恋爱的感觉。

这次住在段家,段镇夫妇自然又劝她抓紧解决婚姻问题。李蕙芳说:

“沈老师,你这么好的人,怎么能一个人过一辈子呢?”

沈功玲哈哈笑了起来,回答: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可我找的人还没有出现呀。他什么时候出现,我什么时候找他,听其自然来临。”

“现实一点,爱人就出现了。”

听段镇这么说,沈功玲皱起了眉头:

“爱情是浪漫的。如果我对那个人没有感觉,怎么可能与他生活一辈子?”

每次争论都卡在这里。段镇勉强不符合我的个性。长叹一口气。沈功玲却又哈哈笑了起来,说:

“不过,独身生活不是悲剧。我有干不完的事情,有许多别人没有的自由和乐趣。”

沈功玲是个乐观的人,总习惯于哈哈大笑。她外出开会,常有人问她孩子多大了,她非但不感到难堪,还风趣地说:

“我的大孩子14岁,小的6岁,一男一女。”

人家哪明白她说的是少先队员,还奇怪她怎么会有这么小的两个孩子,她却又哈哈大笑起来。

住在段家,沈功玲与段镇反复讨论了初中团队一体化的问题。她说:

“十年前高洁敏和倪蕾华搞了一次中学少先队的调查报告指出,正常开展少先队工作的仅占15.1%,基本不开展工作的占10.5%。现在再次调查依然进展不大。中学该是‘黄金期’怎么能成荒草地呢?必须迅速改变这个状况。可是,一体化的说法成立吗?”

“怎么不成立?五、六十年代就是初中团队一体化的。入了团的队员不离队,继续留队当骨干,与队员们亲密无间开展队活动,直至初三毕业,这才有了少先队的黄金时期嘛。”

“但是,初三学生15岁了,队章规定队龄为6岁至14岁!”

“队章可以修改嘛,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才行。中国义务教育法关于少年期的法定上限为15岁。少年先锋队当然应包括15岁喽!”

讲到这里,段镇拿出了自己的长篇论文,递给沈功玲,继续说:

“如果不搞一体化怎么样呢?初一建队,初二解体,初三无人管,怎么能不是荒草地呢?这就是中学少先队工作难的病根。”

思索了一阵子,他又说:

“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否定初中少先队的舆论:‘少先队不适合初中生’,这种舆论共青团里有,少先队界甚至在少数老辅导员中也有。否定论出于误解和片面判断,一是看到初二队员不愿戴红领巾(包括初一个子长得高的队员)这一现象,就以为不愿戴红领巾就是不热爱红领巾,就是不喜欢少先队组织;二是认为凡女生第一次月经来潮,男生第一次遗精后,他们就不再属少年,而是青年人了。其实,少年期是未成熟的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化程度上都同青年有质的差别,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少年先锋队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也不是儿童先锋队的生活。我们决不能单纯用生理学观点来划分作为社会人的青少年期,如果以月经初潮为划分标界线,那么今天在小学高年级学习的不少女孩子就成了青年学生吗?现行的少年期划定是有科学根据和法律依据的,不能主观随意认定。推迟离队期,实行初中少先队全员全程一体化,这种灵活的变革是合理合法,有利初二、三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

沈功玲信服了,说:

“9年基础教育,9年组织教育,全程在组织之中,这既是强队建团,以团带队,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面向全体学生!好呀,我的大儿子长了一岁。”

说罢,她又哈哈大笑起来。

段镇喜滋滋地说:

“实践出真知嘛。向明中学的团队一体化试点又获成功,初一至初三的少先队员的积极性全发挥了出来,人人争夺雏鹰奖章。大队辅导员王臻太年轻了,怕自己没经验。队员们说:‘王老师,你别怕,有我们呐。你也要说:‘我能行’!校长也对团队一体搞雏鹰争章赞不绝口,说:‘这正是学校希望的。’学校还出钱为少先队印制《雏鹰争章手册》。”

“来了,宁波汤圆――”

李蕙芳一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走进来,递给段镇和沈功玲,说:

“你们讨论少先队工作有功,吃吧!”

沈功玲眉飞色舞,又哈哈大笑起来,整个屋子似乎被撼动了。